天天看點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作者:钛媒體APP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文 | 餐盟研究

今年下半年茶飲賽道最忙碌的投資人,不是一線VC,而是喜茶。

距離上次出手不到半個月,喜茶再次錨定标的。這次,喜茶選中了一家主打“分子果汁”的果飲品牌“野萃山”。

天眼查顯示,11月11日,野萃山的關聯公司深圳市豪麟餐飲有限公司新增喜茶(深圳)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為股東。同時新增了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為董事長。

交割完成後,喜茶将持股60%,成為野萃山的第一大股東。

短暫地在咖啡和酒飲賽道停留後,喜茶似乎“收心”回到自己的賽道,專注起了橫向投資。

花1000元喝一杯橄榄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用足一斤料,純手工制作,耗時兩小時以上。關鍵是想喝還不一定排得上隊。

這樣一杯天價橄榄汁來自被喜茶選中的“野萃山”。

野萃山成立于2019年,其前身為潮汕地區大火的果子冰品牌“TANK石炮台”。果子冰是潮汕當地流行的一種果汁飲品,主要以新鮮水果和酸奶為原料,與冰塊混合攪打制成。

2017年到2018年,潮汕、汕頭湧現出一大批果子冰飲品店。“TANK石炮台”曾因為售賣單價1000元一杯的“金玉三撚橄榄”而在社交平台上一夜蹿紅。

從潮汕地區走向深圳後,野萃山“改頭換面”,将分子料理技術與原有的制作工藝結合,把“分子果汁”作為賣點。在正常單品之外,應季推出一杯108元的榴蓮汁、釋迦汁這類昂貴的果飲産品。

自誕生之初,野萃山的客單價就保持在35元左右的高位,以複合型果汁産品為主,經典單品包括牛油果草莓卡士、芒果卡士、暖暖淮山等。

從産品原料上看,野萃山和喜茶高度重合。巨峰葡萄、芒果、草莓等鮮果是兩個品牌爆款單品的主要原料。比如喜茶有多肉葡萄、多肉芒芒甘露和芝芝莓莓,相應地,野萃山有巨峰葡萄、芒果卡士和水蜜桃草莓。

可見,喜茶想要通過并購野萃山完成産業鍊上的再次整合不無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野萃山在深圳乃至整個廣東地區已經站穩腳跟,能夠自負盈虧。

目前,野萃山的線下門店數量超過30家,單店平均月銷量超過14000杯。其中,野萃山深圳購物公園門店曾創下單月11362單的紀錄,登頂果汁品類全國銷量榜。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雖然同樣靠網紅單品出圈,但野萃山和喜茶在品牌差異化上做了不同選擇。野萃山的打法更像奈雪,意圖想把茶飲變成像星巴克那樣靠“第三空間”盈利的生意。

門店設定上,野萃山有标準店、旗艦店和ToGo外賣店三種。位于深圳十畝田的旗艦店是野萃山生意最為紅火的三大門店之一,占地面積超過了1000平方米,擁有10個不同主題的空間,全店24小時營業。

鮮為人知的是,野萃山和喜茶并非“初識”。野萃山團隊裡有不少成員都是從喜茶走出來的。酷愛跨界聯名的喜茶,早在2019年就和野萃山聯手策劃過營銷活動。憑購買喜茶“牛油果酸奶波波”或“多肉葡萄”的發票,可以到野萃山門店兌換同款飲品。這次“免單對比”為喜茶推出的“牛油果”新品造了勢,野萃山也收獲了一批新粉絲。兩強在深圳的首次碰撞後,以雙赢收尾。

據悉,這次喜茶出資并購野萃山後,将會在産品創新研發、供應鍊體系建設等方面,為野萃山提供資源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喜茶首次控股投資。也就是說,喜茶從單純地砸錢押注,變得更為“霸道”。

喜茶的投資都集中在了今年下半年。

算上野萃山,喜茶出手已有5次。耐人尋味的是,喜茶每次投資的對象,似乎都毫不相幹。

第一次出手,喜茶選擇了與自身業務并不沖突的咖啡。

7月21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宣布完成A+輪過億元融資,老股東弘毅百福跟投,喜茶卻赫然出現在名單上。

雙方沒有碰面,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用一個深夜電話就敲定了這筆投資。

殺入咖啡賽道,喜茶絕不是一時興起。2019年3月,喜茶就推出了四款咖啡飲品,分别是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雙拼、芝芝拿鐵和芝芝美式。

不過,喜茶沒有立即轉型做精品咖啡的打算。在産品上,喜茶加入了大量的奶茶元素,比如珍珠、芝士、冰激淩等等,意在淡化咖啡的口感。

喜茶的做法并非先例。早在2018年底,CoCo都可上線精品濾滴咖啡,上海、南京兩地的門店紛紛在早晨8點營業售賣早餐咖啡,成功招攬了喝奶茶和喝咖啡的兩撥消費者。相比之下,喜茶的轉型動作鮮有回聲,首次上線咖啡飲品後反響平平。又過了一年,才推出了兩款新品——雪山香草拿鐵和雪山摩卡。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如今,喜茶兩年前上新的咖啡單品隻保留下了美式、拿鐵和香草這三種咖啡店裡常見的基礎款。

喜茶的第二筆投資依然與咖啡相關。9月27日,喜茶将橄榄枝伸向燕麥奶品牌“野生YePlant”,新增對外投資安徽綠番茄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5%。

燕麥奶咖是近兩年咖啡店裡炙手可熱的單品。借着燕麥奶在第三次咖啡浪潮中洶湧的勢頭,野生植物隻花了一年時間就成長為國内to B的第二大燕麥奶供應商。

喜茶的這次投資,瞄準的是咖啡和燕麥奶的組合價值。一旦未來喜茶在咖啡上大展拳腳,就可以充分調動起兩邊的資源,既提前解決了供應鍊上的問題,又有打法可以借鑒。

接下來的兩筆投資都發生在10月。喜茶左手投給了酒飲,右手牽起了茶飲同行。

新國潮預調酒飲品牌WAT的A輪融資由BAI資本、喜茶和番茄資本聯合領投。

然而,在喜茶還未正式宣布投資WAT之前,WAT和SeeSaw就在9月推出了咖啡和酒飲的跨界聯名。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不止于此,喜茶對SeeSaw的投資還不滿一個月,SeeSaw就在上海靜安區銅仁路推出其首家“日咖夜酒”的咖啡店。

不少業内人士推測,喜茶是想借SeeSaw試水“小酒館”。

不過,喜茶早早就觸碰過酒飲的邊界。2018年,喜茶成都的黑金旗艦店推出過“春夏秋冬”四季酒飲新品;2019年,喜茶和百加得簽訂了合作計劃,百加得會為喜茶提供出貨保障。随後,喜茶推出了含低度酒精的限定飲品。

不難看出,喜茶這幾次出手的思路一緻:重做一遍嘗試,用投資來降低試錯風險。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包括投資主打桃味茶飲的茶飲品牌和氣桃桃,喜茶還是複制了一遍“再做”的思路。

投資同為水果茶的和氣桃桃,喜茶的意圖也很明顯。和氣桃桃的客單價與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處于同一水準線上,但和氣桃桃已經完成了區域性複制走向全國,喜小茶如今還蟄伏在珠三角地區。

如何攻下下沉市場,喜茶還在醞釀。

茶咖酒大混戰愈演愈烈,喜茶若是能借橫向投資形成品牌矩陣,無疑會将護城河修得更深。

投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熱。

同樣是在今年下半年,蜜雪冰城、茶顔悅色等有實力的茶飲品牌,紛紛幹起了VC們的活。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7月31日,茶顔悅色戰略入股果呀呀的消息傳出。後者成立于2013年,同樣為長沙土生土長的茶飲品牌,主打鮮果茶。

茶顔悅色戰略入股後,将會和果呀呀進行聯名概念店、聯名産品等形式的合作。

蜜雪冰城在做投資人這件事上,要比喜茶激進。甚至花費5000萬人民币,專門注冊成立了一家創投公司——雪王投資。

雪王投資成立一個月後,就出手投資了名為“彙茶”的廣東茶飲品牌。彙茶成立于2015年,大學營位于廣東東莞,門店主要分布在廣東和海南兩個地區。

喜茶完成首次控股投資,賣奶茶不如當VC?

彙茶專注于珍珠奶茶,主打産品是一款僅含天然木薯粉的“金焦珍珠奶茶”。彙茶和蜜雪冰城定位相同,目标都是下沉市場。

除了在同類裡找投資對象,蜜雪冰城和茶顔悅色還開始“向上投資”,在供應鍊上投入大筆資金。

9月,重慶雪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5000萬人民币。該公司由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主要經營範圍是農産品收購和加工。

同月,湖南省湘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500萬人民币,由湖南茶顔悅色文化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布局原料、農産品,能穩定茶飲的成本、保證品控以及安全性,同時也不失為最保險的投資法則。

早在2017年,喜茶就在貴州梵淨山自有茶園。奈雪則在雲南承包了165畝草莓園,實作全年草莓用料供應。

投資供應鍊,在新式茶飲頭雁喜茶和奈雪身上都得到了正向回饋。

根據奈雪招股書的資料,奈雪的原料成本幾乎占其成本結構的三分之一。2018年其原料成本占總成本的35.3%,2019年為36.8%,2020年降至35.8%。

在供應端上下功夫注定是一場持久的戰役。但假設奈雪沒有加大投入,原料成本受反季水果價格影響的浮動隻會有增無減。

事實上,無論是向上投資,還是橫向投資,新式茶飲們加強城池的急迫感顯而易見。

極速擴張的熱潮退卻後,越來越多有實力的茶飲品牌想要通過投資來加速成長。

喜茶在其2020年報中提及,2020年全年新增主力店202家, 新增Go門店102家,全球61座城市共計擁有門店695家。距離喜茶當初定下的“開出800家門店”的KPI,還相差近百家。

除了一路高歌猛進突破2萬家門店的蜜雪冰城。茶顔悅色也因為受疫情沖擊,連續三次集中暫時關閉門店這樣的情況。這似乎才是茶飲品牌生存的常态。

可見,在盤點投資收益那一天到來之前,喜茶們首先要挺過一次次的大浪淘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