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的成長方式在發生什麼變化?

作者:知識傳遞手

随着短視訊平台崛起,媒體生态的演化趨勢到底如何?人類未來的文化狀态究竟如何?

林桂枝老師在《秒贊》裡提到一句話,我覺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她說:“無論平台有多少,新出的應用有多酷,請不要被數量與潮流吓倒。今天的平台與應用,與傳統的電視、廣播、紙媒一樣,都僅僅是傳播的管道。真正的終極媒體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大腦。”

沒錯,這個時代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不是音頻、視訊這些媒介形式,而是感受系統在擴張,這個世界正在随着感受系統的擴張發生變化。那些說小孩不讀書的,你着啥急?他有他的新的手段,如果能夠作用于人的大腦,表達自己,OK啊。但是其中一定有一部分小孩會繼續閱讀,它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隻要最終作用大腦。是以說沒人讀書的人,尤其是寫書的人,您得注意了,您書寫得不好,不是沒人讀書,咱得明白這個道理。

順着這個思路再往前推。感受系統正在成為人和人交流的一個通道,對吧?整個世界實際上是在重組的,那麼相應的,我們個人的成長方式也要重組。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原來我們認為感性世界是吃喝玩樂,理性世界是奮發向上。

是以過去精英是用極其抽象的方式來碾壓我們,他們不斷對世界進行抽象,然後把别人都吓死。就像我們上大學那會兒,誰一張嘴能報出那麼多外國名字,奧斯特洛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别人會覺得,哇,太厲害了。這些外國人名每個字都不挨着,你咋說得那麼溜?我當時就很佩服。要是誰一張嘴就是什麼“後現代主義”,一聽也吓死了——那些人都是坐在巴黎小胡同的咖啡館裡啊,那不是神仙嗎對我們來說。那個時候就是用概念吓人,到現在為止還是有好多人癡迷于此。

過去,人們喜歡甩大詞、甩概念,那是一個對理性世界的概念搜集。概念世界是籠罩在人類上方的一個烏雲,它意味着誰學習時間多,誰抽象能力強,誰記憶力強,誰投入的教育資源多,誰就是精英,世界是由概念籠罩的。

但是今天很明顯不是。整個世界的底層不是敲門式的,而是密道式的。它變成你知道多少個密道,你腦子裡有多少種感受,就能在多少個情境裡面跟别人發起量子糾纏。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調取别人心中類似的感覺。這種對感受的搜集,變成知識積累的一種重要方式。人的感受系統的豐富度,已經變成重要的競争力。

我看過一個說法,“當你發現有一個人,你說什麼他都能夠了解,溝通很順暢,你也很享受那個過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侶和soulmate。99%的可能性是遇到了一個情商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在對你向下相容。”

對,你發現了嗎?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一個特别隐秘的變化,就是過去比我厲害的人,都是能讓我看到他厲害。今天那個人比我厲害,居然跟我是好朋友,我還不知道他比我厲害。你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這就讓我想到一句話,這句話挺有意思,“有錢人看不起窮人,後者知道;而有文化的人看不起沒文化的人,後者不知道。”

他厲害不是他因為他長得高,他用名牌包包、住豪宅、有學問、是教授……都不是。我們可能掙的差不多,但他的世界就比你豐富。人家周末就想着說去哪兒玩,你就想不出來。别人願意跟他玩,不願意跟你玩,把你活活氣死。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呈現方式。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比拼,變成了比拼誰在自己體内放的感受多,誰的感受多,誰人生閱曆就多。閱曆一多,不說别的,他說話就好聽,他做一些事幫他的人就多,他的同理心就好,他就能了解别人,他就能做出好産品來。

對,你看,過去人生是個階梯,你得往上爬,現在人生變成籮筐,你往裡面不斷地收集東西。過去的人生是葫蘆娃,7個娃就變着法跟蛇精鬥,現在變成采蘑菇的小姑娘,你必須在自己的筐裡收各種各樣的東西,那是競争力的來源。

有一篇文章,叫《出來玩兒的重要性》。

對啊,為什麼要出來玩?玩難道也是成長?不是說好了“業精于勤荒于嬉”嗎?

因為你不出來玩,你就會沉陷在自我表達的世界裡。“為什麼我們在網上的言論往往失真而又誇張?因為我們互相說話的時候,應該在彼此的目光注視之下。自我不是獨立完成的,要在對方的注視下,我們才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我。但是在網上發一條評論的時候,好像自己正躲在黑暗裡,往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隻是情緒的發洩。

一個人想要形成有獨立自我意識的生活,不隻是要反思,還要走出去,在現實的人際交往裡表達個人感受,也接受他人的影響。

“通過建立公共的文化空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完成個體化的向内發展。”

我們人是被公共性塑造的。是以,為什麼一定要出來玩?理性這件事情對人性來說,其實并不存在。我們是被一個一個的場景下的一個一個的感受,塑造了自己的大腦。

對理性的批判,不用我們再說了,19、20世紀的大哲人都在批判。最近看到一個挺有趣的例子。

說有個研發團隊要搞遊戲AI,遊戲裡有狼和羊,狼去抓羊,這個狼就是AI。這裡面有個設計邏輯,如果狼抓到了羊,就獎勵10分,如果狼撞到了障礙物呢,就扣1分。另外為了讓狼盡快抓羊,狼每花1秒鐘,會受到0.1分的懲罰。結束的時候,狼的分越高越好。聽上去特别科學對不對?

然後研發團隊就用神經網絡技術訓練這個AI,想看看輸入不同的參數對狼的行為有什麼影響。他們大概訓練了20萬次,發現訓練效果越來越差,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變化了參數,用上去怎麼沒效果呢?他們研究了整整三天,終于發現了原因。

你猜怎麼着?狼,就是那個非常理性的AI,它發現抓到羊的難度太大了,追羊的過程中還浪費了很多時間,結果還抓不到,那不如一開始就找個石頭撞死,這樣最後剩的分還能多一些。每次一開局,狼就找塊石頭撞死。是以不管研究人員怎麼變化參數和條件,不管狼面對的方向是什麼,它視野裡有沒有羊,它自己的速度是什麼,羊的速度是什麼,這些統統都沒用了,因為狼從一開局就自殺了。

對,這就是很多人現代人的問題,當你不把人生切換成感受,把一切感受都兌現為絕對理性的時候,你會發現還不如直接死了呢。想象一下,人這一輩子你要是最後非要拼誰是loser,誰是赢家的話,如果用這種目标來限制人生的成功,還不如出生就自殺,一頭撞死算了。因為這樣的話你大機率不會成為一個失敗者。這是最能保持不敗的方法,社會中位數一定是覺着自己敗了的。這就很荒謬,如果一直用理性思維來思考這個世界,會特别荒唐。

當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我想說的是什麼?你把遊戲過程變得不重要,當絕大多數人都在算,我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孩子,結婚我的成本是不是夠得着,我的孩子我養不養大,是不是能考上大學的時候。這麼算下來,确實不結婚、不生孩子最劃算。但你的損失是什麼?對婚姻生活的體驗沒有了,你當不了母親和父親。這個是絕對損失,但是一般人不這麼算。這恰恰是理性抽象世界丢了的東西。對,純粹理性的人生根本不值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