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诏書五道出将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将,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立功勳。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我國一直倡導的體育精神,是我國體育的理想、信念、節操及體育知識、體育道德、體育審美水準的标志,是體育的支柱和靈魂。
一直以來,我們憑借着這種精神,在世界體育運動中,赢得了無數的榮譽,在世界乒壇上僅有的十個大滿貫中,中國就占據了九個,赢得了全世界的豔羨。
友誼第一,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是正能量的存在。

被動的友誼第一,就是國家或者體育管理層因為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運動員在特定的比賽場合做出自我犧牲。比如當年的倪夏蓮、焦志敏等等,都是犧牲了個人的利益,為國家的體育運動做出了貢獻。而反面的例子就是,何智麗拒絕讓球,造成兩敗俱傷,無奈出走日本,留下千古罵名。
在乒乓球大滿貫的征途上,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第一個就是最短時間獲得大滿貫的張繼科。倫敦奧運會上,劉國梁給王浩下了一個指令,要他在比賽中輸給張繼科,成全張繼科的大滿貫。在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中,王皓與張繼科激戰48分鐘,王浩以16比18,5比11,6比11,12比10和11比13的比分輸給了張繼科,使張繼科成就了大滿貫偉業。
第二個就是最後一個大滿貫獲得者丁甯。李曉霞2008年獲得乒乓球世界杯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奧運冠軍,2013年獲得世乒賽冠軍,實作了大滿貫。同年的全運會上,李曉霞又在女單和女團中實作了奪冠,成就了全滿貫的榮譽。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李曉霞與丁甯決賽,3比4負于丁甯,成就了丁甯的大滿貫。
而主動的友誼第一,就是真正的友誼了。最正面的典型就是劉國梁和孔令輝。
1995年天津世乒賽,男子單打決賽中,劉國梁和孔令輝相遇,兩個人惺惺相惜,最終,孔令輝赢下了比賽,賽後兩個人抱頭痛哭,決定将冠軍獎金兩人四六分。年底的世界杯比賽,兩個人分到了同一個小組,這一次,孔令輝讓劉國梁赢得了比賽。
劉國梁和孔令輝最輝煌的時代就是1995年至2000年這5、6年間, 他倆的比賽真正傳承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正因為有這種精神,劉國梁和孔令輝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奪得了大滿貫。
而反觀“二王一馬”時代,他們就背棄了這種精神。
王勵勤、馬琳、王皓稱為“二王一馬”,2001年至2010年,他們三人幾乎統治了整個乒壇,奪得了十年間的大部分大賽冠軍。
王勵勤分别奪得了2001年,2005年,2007年三屆世乒賽男單冠軍。馬琳獲得了2003年,2004年,2006年三屆世界杯冠軍,還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冠軍。王浩獲得了2007年,2008年,2010年世界杯冠軍和2009年世乒賽冠軍。令人非常遺憾的是,他們三人雖然都具備了大滿貫的實力,卻誰也沒有最後拿下大滿貫。如果在2004年奧運會上王浩講一下友誼,如果在2005年世乒賽上王勵勤讓一下馬琳,如果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馬琳讓一下王浩,那麼在中國乒乓球的曆史上就會平添三個大滿貫。但當“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成了一句空話,就沒有這些如果了。
無論是作為一名運動員,還是作為一名教練員,劉國梁可以說是把“友誼第一”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緻。進而也使自己和國乒實作了雙赢和多赢。
休斯敦世乒賽開賽在即,如果陳夢能夠拿下這枚女子單打金牌,中國就會出現一位新的乒乓球大滿貫。陳夢獲得這塊金牌,需要隊友的全力配合,既要一緻對外,打敗伊藤美誠等國外高手,又要在比賽中碰到陳夢時,發揚友誼第一的比賽精神。如果陳夢不能拿下這塊金牌,她下一次能不能參加世乒賽就都成了未知數。短時間内,中國也不會再有新的大滿貫出現了!
隻有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促成陳夢大滿貫的快速實作,國乒才能實作雙赢和多赢,希望女乒隊員都能向劉國梁學習,進而也為自己的今後鋪平道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