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之下 國小低年級國文學業該如何評估

作者:獨品獨味

雙減之下,像國小一二年級這樣的低年級是不能進行筆紙考試的,而從國小3年級到6年級這樣的中高年級隻能進行一次期末考試。換言之,中高年級不能進行期中考。

作為一線老師,特别是作為國小階段的老師,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我們怎麼做,或者學校要求我們怎麼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我們照做就可以了。那麼在考試次數減少到隻剩下一場期末考的情況下,學生平時學業評估該怎麼辦? 雙減之下,尤其是國小低段國文科目老師如何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評估呢?

一、基礎知識——1、識字。由于一二年級識字主要是形聲字和象形字,我在教學時采用換部首識字法和加偏旁識字法,每學習兩個單元,我會在教學新課識字環節或者抽出一節課來給孩子們專門進行專項比賽,看誰能夠換的部首最多,誰又能夠把同樣的部首加偏旁變的新字最多,這樣既考查了孩子們識字記憶的情況,又檢查了他們識字的方法,還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激情。2、書寫。每篇課文生字書寫我都要求學生書寫美觀,每兩周評比——看誰得到的“優”多。學期末優勝者參加學校的書寫比賽。(我給年級組建議低段不進行紙質考試我們就進行書寫比賽等)

二、國文技能——口語表達及句段評估

1、認真上好每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看圖寫話課。每次口語交際和看圖寫話課我都先引導孩子們看圖,交流;然後讓孩子們同桌之間、小組之間“随心所欲”暢所欲言;接着,我會抽一至二個口語表達不太好的說,再抽兩個口語表達能力強的說;最後我在黑闆上給他們一個“模子”,聰明的孩子會馬上拿出作業本照着我的模子先寫出來,就這樣兩三次後孩子們現在對于口語交際和看圖寫話已經無障礙了。2、學期末開展比比賽賽。(學期初宣布規則)每節課響鈴後專人負責領誦古詩詞或者優美文段;學期末(大概十五六周)開展背誦。這樣既檢測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又能夠評估他們的朗讀能力。

對于國小生而言,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掌握學習的方法才是他們這一階段最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