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寫了些黔靈公園的曆史人文部分,今天繼續随筆,寫些黔靈公園的自然風景部分。
朋友們都知道貴陽得名于“貴山之南”(古時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可是,貴山究竟在哪兒呢?以此為起點,筆者通過螢幕和大家一起“走進”黔靈公園。
貴山聳秀:清朝貴陽八景之一
從黔靈公園東大門入,可見一現代仿古四柱三間三樓式牌樓:“貴山聳秀”,這個“貴山”就是貴陽得名之源了,具體位置為“關刀岩”所在山峰(下面照片最高點,營運商鐵塔處)。

“貴山聳秀”牌樓,遠處最高點為“關刀岩”
沿牌樓右側一路向右上行(行至半山時若向下,則至檀山),前半部分較為平緩,後半部分較為陡峭,至關刀岩處,可見摩崖石刻。
關刀岩
其中一幅崖刻為清康熙時舉人吳旦所作的《貴山聳秀》一詩:“山能特立方稱貴,人能孤行始足傳。縱使岱山高萬丈,若無孔子亦枉然”。至山頂,可見一仿古兩層重檐六角攢尖頂亭子。
《貴山聳秀》——清.吳旦
仿古亭
大羅嶺:黔靈山最高峰
從亭子靠右側前行,下山,可至黔靈村馬鞍組後,從馬鞍組往前上行,可至大羅嶺。(注:如果不想從關刀岩至馬鞍組,可從黔靈公園動物園草食動物區後有一條路可直接上馬鞍組)。
大羅嶺為黔靈山最高峰(海拔1396米),也叫馬鞍山,如果從黔靈大橋上遠眺,确如馬鞍一般。在大羅嶺頂,可俯覽整個黔靈公園。遊玩大羅嶺最佳的時間是雪天,在山上可見美麗的霧凇;當然,秋天也不錯,登高望遠,适合靜坐冥思。
從大羅嶺遠眺“貴山聳秀”
俯瞰大羅溪
回看大羅嶺,略有些許霧凇
從大羅嶺繼續往前有兩條岔道,左邊直接下山至關帝廟處(純粹地名),建議走右邊下山,可從不同角度欣賞黔靈湖。半山有一迎客松,孤立挺拔。快至黔靈湖時,有簡孟平之墓(簡為辛亥革命元老)。
迎客松
黔靈湖:
黔靈湖為築壩形成的蓄水湖,上遊為大羅溪,築壩形成小關水庫(小關湖),下遊為市西河,注入南明河。黔靈湖邊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可瞻仰。
從黔靈湖遠眺大羅嶺
美麗的黔靈湖
敬禮!
檀山:最佳觀賞猕猴地點
上檀山的路徑最好是快至動物園入口時(即動物園與往黔靈湖方向分路口)往右上山,山上為松樹林,松葉落地後鋪滿一層黃色的地毯,适合秋天遊玩。可能是猕猴的大學營。
表情很驚訝
眼神很犀利
檀泉:
黔靈公園的許多泉水都消失或水量變少了,檀泉水量仍然不小。檀泉位于麒麟洞旁邊,出水口為赑屃造型而非龍頭(或螭首),還是比較特别。
赑屃為龍生九子之一,形似龜(但不同,有齒),善負重,常用作碑座。用于檀泉出水口,估計取其善負重,防止泉水上方滑坡坍塌之寓意吧。
赑屃負山
白象山:
從南門大門進去後往右側上山,白象山共有南峰、中峰、北峰,至峰頂,可左觀弘福寺,遠眺大羅嶺、關刀岩。峰頂有一不小的山頂平台,适合放風筝,或與親朋好友野餐遊玩(需要熟食、零食,注意保持美麗環境哦)。
從白象山遠眺弘福寺
從白象山遠眺大羅嶺、關刀岩
象王嶺:
從南門大門進去後往左側坐纜車上“瞰築亭”,可覽全城。從左側下山(往黔靈湖方向,非弘福寺方向),有些人工溝壑,有點像“戰壕”,不知是不是“特殊十年”的産物。偶遇一景,可命名為“金蟾之吻”。
金蟾之吻
從象王嶺遠眺大羅嶺、關刀岩
附:明清時貴陽名景(筆者到過的部分,其他名景大多已消失)
貴山聳秀:黔靈公園關刀岩。
鳌礬浮玉:南明區甲秀樓。
浪湧金鳌:鹿沖關森林公園内。
風台踏草:即觀風台,南明區觀水路46号觀風山上。
栖霞上月:即東山,曆史上東山、相寶山、扶風山,合稱“栖霞勝景”。
銅鼓遺愛:南明區仙人洞路(仙人洞道觀)。
雅關使節:雲岩區黔靈村馬鞍組(鹽沙大道雲山隧道左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