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陳普莊 蔡矜宜
“民人羸茶,憔悴枯黃,百年之壽,七尺之軀,代累而促,日見削損,其神未充,其業不張。昔勾踐抱水隆冬,炙火酷暑,雖會稽之難忍,痛切雪恥。然使能力不給,未秋先萎,則綿綿一息,日與病緣,又安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而治全吳哉?方今時勢急于越國,吾民體力遠遜勾踐,欲圖生存于念世紀,競争激烈之舞台,無贻神農皇帝羞,諸君我有補救之方乎?”
1915年,在長沙周南女校音體專科畢業班贈詞中,年方20歲的向警予,用一段激昂陳詞,勉勵音體專業同學,要振興中華,報仇雪恥,就必須提倡體育鍛煉,使廣大群衆具有強健的體魄。
此時,距離向警予同志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我黨早期重要上司人,還有7年。但向警予的革命之路和提倡體育運動的實踐,已經開始。
據《向警予傳》記載,向警予在念書時,“由于刻苦用功,疲勞過度,往往感到頭昏目眩,腦衰神喪。但她決不抱病卧床,靠守藥爐過日子,而是積極鍛煉身體,培養健全的體魄。每天黎明,她就起床參加體育活動,還約了二十幾個同學,經常在校園裡練習拳術。”
1916年至1918年,向警予在溆浦辦學。期間,她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每天清晨,向警予都要帶領學生到河邊做早操。她還特地從長沙請來一位體專畢業的專職教師,加強學校體育課的開展。當時的課程相當豐富,除了田徑、體操、球類之外,還有各種輕器械操和遊戲、舞蹈。1918年,向警予還組織舉辦了全校的運動會。
向警予和蔡和森是著名的“紅色戀人”“革命伴侶”。蔡和森同志也是一位忠實的體育愛好者。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期間與毛澤東同志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時,在第一師範任教的楊昌濟先生用“不死、求己、猛進、堅忍”八個字來勉勵他們,其中“不死”的意思就是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毛澤東、蔡和森等進步青年深受教育,他們明白要救國救民,必須有強健的身體。從此,毛澤東、蔡和森經常結伴到湘江遊泳,去嶽麓山登山,以及進行日光浴、冷水浴等各種鍛煉。
1919年12月,蔡和森、向警予等人赴法國勤工儉學。一個多月的旅途颠簸,讓蔡和森哮喘病複發,被迫推遲入學。但他沒有消極養病,而是在自學的同時堅持鍛煉,終于恢複健康。《共産黨宣言》的翻譯工作,就是蔡和森同志在康複過程中完成的。
蔡和森對體育的熱愛,還受到了其妹蔡暢的影響。作為我國婦女運動傑出上司人,蔡暢曾就讀于周南女校體操音樂專科,畢業後留校任體育教師,直至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據周南中學校史資料記載,蔡暢在任教期間将體育與天下興亡聯系起來,教導學生“非尚武不足以圖自強”。
[責編:陳普莊]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