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奶牛數量為何上不去?專家任文俊強勢發聲:短視的快速發展不可取

奶牛數量為何上不去?專家任文俊強勢發聲:短視的快速發展不可取

作者|任文俊〔河北省肉牛協會副會長、河北奶協專家組專家〕

編輯|李寒江〔華夏影響力新媒體、南方影響力新媒體總編輯〕

近段時間走訪了很多牧場,大多數牧場都奮戰在一線的青貯儲備工作,有的青貯儲備已接近尾聲。值得欣喜的是,很多牧場主反映今年的青貯品質又有所提升,這是好事,因為付出就會有回報,做好了奶牛一年的口糧,全年的粗飼料不用愁。

然而,2019年的熱應激雖然已經悄悄過去,各牧場産量和牛奶名額影響不是很大,但“秋後算賬”依然給不少牧場帶來損失,乳房炎、蹄病、産後和犢牛的系列問題紛紛出現在了很多牧場的秋後時節,這些老調重談的話題始終是牧場繞不開的重點,給牧場敲響了警鐘。如何做好有效預防還要繼續努力,而大健康下的氧化應激造成的各類問題也成了牧場提升管理的重點,從奶牛的健康長壽到高産,牧場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如何走,有哪些關鍵性問題要注意,我們一起從健康角度探讨一下。

奶牛數量為何上不去?專家任文俊強勢發聲:短視的快速發展不可取

【困擾之一】牧場普遍存在着奶牛健康問題,導緻奶牛繁育不力

不管是西部的甯夏,還是中南部的江蘇、安徽,不少牧場仍在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新産牛死淘率的居高不下和繁育不力造成的存欄增幅緩慢,甚至不少牧場在倒退。因而我們看到了一些牧場的牛群數量在減少,有人把原因歸結到所謂的“環保”壓力上。真的是這樣嗎?

通過與數十個牧場的交流溝通,有些問題還是不辨不清。其實,我和刁春文老師一直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大健康”下的奶牛飼養,即沒有健康的牛才是最可怕的。牛不健康,當然無法正常繁育,這也就成了某些激素使用的必然。相比以色列,他們的牧場利用激素來繁殖的牛群不足10%,而我們的牧場中激素卻成為繁殖必需品,畢竟這些激素始終是影響牛奶品質的潛在威脅。

新産牛的高淘汰率不止出現在中小牧場,很多高端牧場,甚至是養牛很優秀的牧場叢集,好像也沒有提供出更多的奶牛後備力量。如果按15%的存欄增長計算,這些優秀牧場的存欄這十多年應該增長了多少?然而牛都去哪兒了?後備牛補充不足,或許因為前幾年的奶價低,後備牛飼養費用太高或後備牛品質低劣,我們是以也使用了大量的各種進口優秀凍精,但由此産生的效果也不敢苟同。

天津奶業大會期間得知,澳洲一個300多頭的牧場三年來就向中國提供了100頭牛,這個數量我們好像能做到的不多,可在澳洲、紐西蘭和歐洲國家都很常見。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差距呢?也許就兩個字——健康。

奶牛數量為何上不去?專家任文俊強勢發聲:短視的快速發展不可取

【困擾之二】很多疾病的産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為因素導緻

哪些問題讓牛群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态?新産牛淘汰的原因無非是産後疾病和奶量少,但是我們要強調,除了傳染病,人類給它們帶來了更多的健康問題。有些問題的産生,則成了某些藥品添加劑使用的必須,于是五花八門的各種“神藥”添加劑應牧場需要而生。也許這些添加劑解決了很多問題,甚至帶動了行業發展,但這些科技産品并沒有改善總體健康狀況,牛群數量還是在減少。

經過探讨,雖然有其它因素,但某些錯誤的飼養觀念和不科學的飼養方式,仍是奶牛疾病産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了牧場管理出現了問題。

比如,由牛群引進帶來的健康問題。西部某地的牧場群高度集中,牛群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從國内很多中小牧場的收購。他們引進牛群的同時,也把不少疾病随之引入,于是這些牛生活在随時可能引爆的炸彈中,而因管理不力導緻的一些較弱牛隻就成為了首當其沖的被淘汰者。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西部,所有不停購買補充牛群的牧場都存在這個問題,因而也導緻了現在國内奶牛價格“飛天”,好牛無處可買。

還比如,不科學的飼養品種帶來的健康問題。某牧場在東北地區飼養抗熱應激能力強的娟姗牛,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皮薄毛短的娟姗牛不得不承受高寒的煎熬,于是高死淘不可避免。

再比如,幹奶圍産管理帶來的健康問題。一是奶牛過胖,幹奶時很多牛群體況評分達到了3.5分以上,又缺乏運動,于是難産、酮病等産後一系列問題出現,導緻淘汰,這難道僅僅靠幾個過瘤胃産品就能解決?結果就是自己牧場的牛群還在繼續減少,單産沒有因新産牛增加而提高。是以幹奶前包括後備牛産前60天的營養很重要,尤其是體況和産前的适當運動。二是幹奶時減肥,這種方法更不可取,幹奶是修複瘤胃和乳腺、補充激素和抗體的時候,減肥減料導緻新産牛的産後免疫力低,産中和産後出現問題的機率更高。

其實,目前的最大問題是牧場之間互相攀比,不一樣的牛群、不一樣的環境就需要不一樣的管理,非要去模仿别人做法,追求高産的“光環”,這就是管理思路的問題。奶牛的健康就是瘤胃的健康,于是由瘤胃酸中毒導緻的肢蹄病,因瘤胃健康問題引發的營養流失缺乏,進而引發奶牛發情不良等諸多問題,讓獸醫有了救不完、撲不滅的火,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如何能有個好的繁育結果?

奶牛數量為何上不去?專家任文俊強勢發聲:短視的快速發展不可取

【困擾之三】從深層原因看,牧場不應盲目追随高産,要制定自己的健康發展戰略

一路走來,我國很多牧場尤其是中小牧場的發展,真的還需要好的引導,健康才是發展的基礎,有了好的發展基礎才有更高的進步空間,才能得到高産和長壽,才能有條件的主動選擇性淘汰。盲目、不切實際地追随模仿,依然會把很多牧場帶進誤區,而不少誤區是很難讓牧場翻身的。是以希望大家也能科學地、從長遠地考慮牧場的發展,尤其中小牧場。

家庭牧場應該是奶牛養殖的主力軍,他們可以利用更多的地域資源,降低生産成本。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引導他們發展正确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養牛事業應該有一個長期戰略,而不是短視的快速發展!

作者任文俊個人簡介——

1991年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總畜牧師,從事養殖技術及牧場管理29年,曾在福建長富集團,内蒙古伊利及蒙牛富源牧業牧場從事牧場管理職務,現任中刍聯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河北省肉牛協會副會長,河北畜牧業協會副理事,河北奶協專家組專家。先後走訪教育訓練全國各地牧場上千個,專業從事牧場評估和咨詢服務,在專業雜志發表近148篇實用型管理技術文章,喜歡結交天下所有牛人,共讨牧場提升技術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