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作者:申威隆i關中拍客

從2014年起,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傳灌溉工程曆史和影響力,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開始評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從2016年起,陝西省的泾陽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先後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目前,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已經達到23項,每年都有二至四個項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分布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安徽、陝西、江西、甯夏、廣西、湖北、内蒙古、廣東等省和自治區。其中,浙江省的數量最多,擁有六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陝西省和福建省的數量并列第二,均擁有三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7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泾陽鄭國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2017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城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8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漢中三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2020年12月8日,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1、泾陽鄭國渠

鄭國渠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由南韓水工鄭國主持穿鑿興建,經過十年,最終完工。鄭國渠使關中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為秦人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農業經濟基礎,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1996年11月20日,鄭國渠首遺址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鄭國渠首位于鹹陽市泾陽縣北仲山西麓的瓠口,流過泾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渭南、蒲城入洛河,管道全長約150公裡,灌溉18萬餘公頃土地。在泾陽鄭國渠引水口至幹渠段,修建有長達6公裡的引水渠堤,寬約20米,高約5米。

在秦朝以後,曆代繼續在此修建水利設施,包括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禦史渠、明代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1930年12月至1932年6月,中國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在鄭國渠遺址上,主持修泾惠渠,繼續造福百姓。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2、漢中三堰

漢中三堰指漢中市轄區内的山河堰、五門堰和楊填堰。相傳,三堰始建于西漢初年,為陝南地區重要的水利工程。山河堰位于漢台區河東店鎮褒河口,五門堰位于城固縣桔園鎮湑水谷口,楊填堰位于城固縣北約10公裡處的湑水河中遊段左岸。2006年5月25日,五門堰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五門堰始建于王莽居攝二年(7),坐落于漢江的支流湑水河西岸,堰首與壩體均以條石堆砌壘砌而成,并列修建五座洞口分流,是以被稱為“五門堰”。五洞形似五扇門,東二西三,可以開閉。下方500米處,設有進水龍門2孔和退水龍門4孔,可以控制水量,設計科學合理。

自東北而來的湑水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兒,然後朝着東南方向流去。五門堰就修建在拐彎處,大緻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這是一座低壩攔河引水灌溉設施,壩長374米,壩高1.2米。

在五門堰旁邊有一座古老的龍門寺,曾經是祭祀水神的場所和管理五門堰從業人員的住所,現存有大佛殿、禹稷殿、太白樓、觀音閣、望江樓、碑亭、官房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3、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龍首渠修建于西漢武帝時期,從今天渭南市澄城縣莊頭村引洛水,灌溉今天渭南市蒲城縣和大荔縣一帶的土地。相傳,在施工過程中,曾經挖出龍骨,是以将此渠稱為“龍首渠”。2003年9月24日,龍首渠井渠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2018年7月3日,龍首渠遺址大荔段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歸入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龍首渠是北洛河流域時間最早和難度最大的自流灌溉工程。管道經過商顔山的時候,周圍土質疏松,渠岸易于崩毀,無法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是以,以井、渠結合的方式修建地下通道,形成穿越鐵鐮山3.5千米的引水隧洞,被稱為“井渠法”。

1930年,主政陝西的楊虎城将軍邀請李儀祉回陝,在漢代龍首渠遺址上開始修建洛惠渠工程,曆時14年,最終建成。洛惠渠将曆代不同方式的引洛灌溉重新整合,修建龍首壩、奪村渡槽、曲裡渡槽、一号至五号隧洞等大型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洛惠渠經過多次改造,已經發展成為灌排體系完整的大型灌區。洛惠渠由大壩、灌排渠系和配套設施工程組成,分别設有洛東和洛西兩大系統,有幹支渠18條,總長度248千米,灌溉74萬畝農田,惠及69萬多人口。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陝西省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鄭國渠、漢中三堰、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均修建于秦漢時期。經過2000多年的歲月,古老的灌溉工程依然發揮着作用,滋養着生活在這裡的一代又一代人。如今,這些灌溉工程遺址不僅是一部薪火相傳的壯麗史詩,而且展現了中華民族克服困難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三秦大地上,繼續散發光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