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作者:周到用戶端

新版平劇《大唐貴妃》這兩天(18、19日)正在新宛平劇院上演,這也是本劇繼 2019 年重新制作的版本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後的再次上演。

👉顯“海派貴妃”風采,史依弘李軍安平奚中路等名家領銜,2021新版平劇《大唐貴妃》亮相

宛平劇院是專業的戲曲演出舞台,能夠滿足這一修改版本的技術要求,是以在這裡,本劇将再現輝煌。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開演前,楊貴妃的扮演者、梅派大⻘衣史依弘接受了采訪,暢談了“海派貴妃”的台前幕後。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在2021年的當下談平劇這個話題,史依弘說自己很開心。為什麼?

我10歲進戲校,對舞台的最初感受就是學校的“蒙古包劇場”。周日早上演出之後還有茶話會,戲迷們會點一杯茶叫一個點心,演員就開演了,印象中台下坐的全都是爺爺奶奶。那時我就在想,什麼時候平劇能讓更多各個年齡段的觀衆都來看呢?1990 年代我們風華正茂,正是好時候,可也更失落了,因為經常是大幕拉開一看,整個觀衆席就兩三成。

觀衆不僅少還幾乎是“白發劇場”,傳統戲曲當年面臨的困頓令史依弘印象深刻,但這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她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個舞台。

我也一直堅持着,感覺到了 2005年之後,電腦網絡越來越發達,新劇場也不斷建造着,我們的演出閱曆也更豐富了,發現觀衆開始回歸了,開始年輕化了,座中好多青春的面孔,我們真為這種喜人的變化而高興!

尤其發現戲迷中有很多都是攝影愛好者,看完演出他們會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發照片,平劇傳播的管道多了,也給演員留下不少美圖,于是更多觀衆因為網絡而開始了解平劇,關注演員。平劇演員也會寫部落格來表達想法、記錄劇藝生涯,我們跟觀衆的交流從劇場裡延伸到生活中,感覺更貼近了。

我從小給爺爺奶奶們演戲,而今劇場裡出現了很多小朋友跟着他們年輕的父母來看戲,每一個時代能來看我們演出的觀衆都是讓我們非常珍惜的,現在的感覺真是最好,實作了我剛學戲時候的理想——各個年齡段的觀衆都有。

當下“國潮”回歸,一曲《梨花頌》讓很多并非平劇觀衆的人也心儀并傳唱,平劇吸粉的方式遠超劇場的空間,能夠看到《大唐貴妃》這部宏大巨作的人是有限的,但聽過這首主題歌、看過令人驚豔的楊貴妃視訊的人則多得多。

問史依弘怎樣實作了成功打開平劇推廣的新次元時,她說首先平劇本身就是有曆史有底蘊的,其次就要 “美”,才足以吸引人們的目光。

《大唐貴妃》由梅蘭芳先生在三十歲出頭時創編的四本《太真外傳》而來,那是近百年前了,當時這出戲絕對可以算得是煌煌巨制,極受歡迎;唱腔十分富有音樂性和創新性,堪稱梅派唱腔的巅峰作品。

二十年前,梅葆玖老師主導将四本的《太真外傳》提煉為一出戲,他能夠得到多方力量協助,彙聚各專業英才,做成這件事,才有了《大唐貴妃》。這部戲充分展現了“傳承、創新”,而這四個字,是平劇從業者從來沒有放棄的追求,是以才會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吸引一代代的人。

再說“美”,最主要的就是舞台上⻆兒的扮相。都說“平劇是⻆兒的藝術”,一個⻆兒在舞台上就得代表美,加上唱念做打,又兼具藝術感的唯美。觀衆就是來欣賞這些美的。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說起史依弘的舞台形象,無論她演誰,觀衆們看了首先都會說的一個字就是“美”。《大唐貴妃》演的是千古佳人楊玉環,在中國的曆史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素來都是排名最前列的美貌佳人。能夠扮演楊玉環的、并能夠被廣大觀衆念念不忘的演員,無論身在哪一種藝術門類中,也都是非常美的。史依弘的扮相潤澤端麗,身姿靈動飄逸,符合當下審美,一看就是楊貴妃的形象,在新媒體平台上,不管是劇照、視訊,也無論是正戲、排練,都很吸引眼球。

史依弘說:

“美,觀衆就來了,不美,也就不來了。”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漂亮,有先天的條件;美,則靠後天養成。平劇演員不是隻能凹造型的平面佳麗,而是能把布景帶在身上、用手眼身法步帶活一方空間的美的創造者。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一點兒沒錯!

“國潮”回歸、年輕面孔多了,“海派貴妃”史依弘:小時候曾經有一個願望…

為與時代結合、滿足各種觀衆的欣賞需求,2019 版的《大唐貴妃》在舞美上大量使用了燈光、LED屏,也重新設計了服裝、化妝、頭飾,當時引起了熱烈反響。宛平劇場曆經五年改建更新,重裝再啟之際,就收到了各方觀衆的來電、留言,希望在家⻔口的舞台再次觀看完整的《大唐貴妃》,這是來自市場的要求。

兩年前,《大唐貴妃》在上海大劇院連演五場,盛況猶在眼前;而今,因為新宛平對标現代化大劇場的舞台裝置,有能力讓這部精心制作的大劇再現輝煌。

來源:周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