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腔熱血化碧濤——《逐夢海天——記人民英雄張超》讀後

一腔熱血化碧濤——《逐夢海天——記人民英雄張超》讀後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些人像河面上的一片樹葉,沉浮了幾下,便不見蹤影,但有些人卻讓你深深銘記。近日,讀了作家劉子華的長篇報告文學《逐夢海天——記人民英雄張超》後,讓我心潮澎湃。随着作者滿懷深情地講述,我了解了人民英雄張超偉大而平凡的一生,心中一直以來的英雄情結再次被點燃。

張超出生于水墨丹青的嶽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脍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文眼。憂樂意識深深浸染着每一個嶽陽人,也在張超幼小的心靈中孕育了無私奉獻、崇德向善的種子。他隻是一個普通勞工家庭的孩子,勤勞樸質的父親培養了他堅韌和穩重的性格。舅舅的軍旅生涯和表姐的軍歌,播下了他當飛行員的夢想。張超父親張勝華養育了四個孩子,可是有三個不幸夭折,他是家中的獨苗。他非常孝順父母,平時非常聽父母的話,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做通母親的工作,義無反顧投入到了最為危險的艦載機事業。

進入軍營後,張超刻苦訓練,克服了從小對水恐懼的巨大心理障礙,為了夢想勇敢付出。在執行任務中,他遭遇過無數的險情,但他都坦然面對,靠着過硬的技術,每次都轉危為安,成為了大家公認的“飛行超人”。他學習刻苦,技術高超,素質過硬,軍校畢業成績全優,曆次改裝成績全優,綜合考評成績全優,正是這種“全優成績”,诠釋了他保衛祖國海天的夢想,對航母艦載機事業的不懈追求。

是的,英雄不應該站在雲端和神壇,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的普通人。書中最打動我的地友善是情,書中沒有刻意渲染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呈現的是,铮铮鐵骨背後,有“不思量,自難忘”的真摯愛情,有“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倍思親”的不舍親情,更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滿腔豪情。

據了解,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是航天員的5倍,是一般戰鬥機飛行員的20倍,張超,這個陽光的年輕人,沒有留下豪言壯語,隻有拼盡全力的執着。2016年4月27日,面對戰機突發的電傳故障,他在4.4秒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偉大抉擇,推杆保戰機。被迫跳傘後,他留給戰友們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是不是,再也不能飛了!”從中可以看出,逐夢海天,強軍興國,是他至死不渝的心願。

我國的航母事業才剛起步,我們與世界的差距擺在眼前,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使命,他們的使命就是趕路。與走在前面的西方各國用力拉近距離,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海天之間飛出永恒。“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正是他這種向海圖強的使命擔當,鮮明地樹立了新時代共産黨人和革命軍人的榜樣。

張超是個重情重義的新一代軍人,“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對父母,他有着難以割舍的愧疚和遺憾。作為“把腦袋挂在褲腰帶上”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每一次着陸,都是第一個給妻子打電話報平安。在妻子眼裡,他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陽光男孩。老家修公路,他悄悄委托父親兩次捐款,父老鄉親對他贊賞有加。“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白發蒼蒼的老人顫顫巍巍守着村口,卻再也等不到他回來。這些真實生動的細節,帶領讀者走進了張超的内心世界,令人肅然起敬。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張超犧牲後,被中央軍委追授為“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準許為全軍挂像英模。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血染的風采。

讀完作品,我見證了張超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看到窗外車水馬龍,燈火闌珊,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是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勇敢的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的眼前仿佛浮現了令人難忘的一幕幕:黃繼光面對機槍口挺身一撲,董存瑞高舉炸藥包,張超在生死4.4秒奮力推杆……

“赤子報國今生願,一片丹心留人間。”正是這種矢志不移,敢于犧牲的精神,中華文明才能綿延不絕,中華民族才能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緻敬英雄,學習張超!(楊書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