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作者:紅色IP

作者:李萍、李甄 《桑榆重晚晴》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最敬愛的父親李文模離開我們四年多了。父親一生坎坷曲折,十歲參加紅軍,跟随紅四方面軍長征, 三次走過草地,兩次翻越雪山,曆經九死一生,到達延安。十四歲加入中國共産黨。他要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立志要當紅軍飛行員。在他的再三請求下,夢想終于得以實作,他進入了我軍建立的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學習飛行。在航校,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地飛上藍天,成為了新中國空軍第一批殲擊機飛行員。在抗美援朝戰争中,在“三千裡江山”上空,他和戰友們與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進行了浴血奮戰,多次率機群空中殲敵,并親手擊落美軍飛機一架,立下戰功,被稱為是在北韓戰場上唯一擊落美軍飛機的紅軍飛行員,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展示了新中國空軍第一代飛行員的風采!

今天,我和妹妹懷着崇敬的心情寫下此文,緬懷父親,寄托哀思。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的後人!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我的父親李文模,是個老紅軍,也是東北老航校第三期學員。

1925年初,父親出生在美麗的曆史古鎮——四川阆中, 那裡山清水秀,景色優美,但父親家卻貧寒交困。1934年,紅軍長征到達阆中,父親毅然參加紅軍,成了紅小鬼。

1935年,十歲的父親跟着紅四方面軍長征。地上有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雖敵強我弱,但紅軍頑強殺敵,巧妙穿插,常常化險為夷;空中有敵機的掃射、轟炸,紅軍卻隻能躲避,别無他法。那時,小小年紀的父親常常仰望藍天,立下宏志:等紅軍有了飛機,一定要學習飛行,駕機上天,揍下敵機,為戰友報仇,為勝利開路!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紅軍到達延安後,父親先被送到紅軍大學學習文化,後又去學習報務,畢業配置設定到中央機關任首長機要秘書。抗戰勝利後,東北民主聯軍成立航校并招生的消息傳來,身在延安的父親十分高興,多次申請學習飛行。1947年冬,他終于踏上了實作理想的征程。

到達航校,組織上卻先安排他去了工程機務班,他一邊學習一邊向上呈請,要求學習飛行;1948年,組織上又調他去做接收國民黨空軍人員的工作,直到1948年底,接收工作告一段落,他才到了日思夜想的航校飛行六中隊學習,并兼任中隊支部書記。就這樣,父親開始了“新的長征”。

當時航校已經開學一段時間,父親因文化低、底子薄、時間緊、工作任務重,且又是插班進來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他不埋怨、不退縮,放棄一切休息日努力追趕。每晚睡下後,還要在腦海中過一遍白天學的課程。就這樣,他啃下了飛行原理、航行學、發動機學、氣象學、儀表學、飛行規則等課程,最後以93.5分的總分成績通過考核。

理論學習以後,就進入了飛行實踐,由于沒有初、中級教練機,學員們一上機就是日式“九九”進階教練機。聽日本教官說,在日本訓練飛行員,要先在初、中級教練機上訓練2-3年後才能上“九九”。中國共産黨訓練飛行員的程序成了世界空軍訓練史上的奇迹。父親和同學們豪情滿懷,立志要和前兩期學員一樣,為新中國的飛行訓練史創造新的奇迹!

在東北老航校建設與學習的日子裡,父親記憶猶新的有兩件事:第一件是當時學員要自己動手整修機場,挖石夯地,還要用人力拉車運送汽油。有一次父親和幾個同學一起到火車站拉汽油,十幾公裡路,坑坑窪窪,汽油桶被颠得滾落到路邊小溝中。他們就四人聯手下推上拉,把大而重的汽油桶推滾到平地,再搬上闆車捆好,弄得渾身油污,手也磨破了;第二件事是飛“九九”教練機時,一次,日籍教官黑田帶父親飛長途航法飛行考試,由牡丹江-興安嶺-伐木場為轉彎點-哈爾濱(加油)-牡丹江。“九九“教練機上沒有降落傘,沒有時鐘,父親為了掌握時間,借了個馬蹄鐘,拴根繩子挂在脖子上,以便随時糾正受風速影響出現的偏流,此外還要注意儀表資料,觀察地形地貌,檢查航迹。心、腦、手、眼、耳,腿要互相配合,十分忙乎,一忙就容易出錯。在空中轉彎時,父親沒有準确飛到檢查點的上空,提前一點兒轉向了。坐在後面的黑田教官,拿着小木棍敲敲父親的腦袋,作手勢要他飛回去重新做動作。于是父親又飛回去,準确進入檢查點上空,确認檢查點後,再轉向新的航向。飛機落地後,父親馬上向黑田教官敬禮并檢讨了錯誤。黑田教官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沒有準确飛到轉彎點,勉強進入新航線,平時沒什麼,可戰時就可能造成迷航的重大危險。他強調說飛行事業不得有半點馬虎! 黑田的一席話,使父親終身受益 。從此,父親訓練得更加認真、細緻,在他的字典裡,沒有“差不多”這個詞。

在老航校期間,父親由于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曾兩次榮立三等功,并榮獲軍委空軍頒發的學習獎狀。

父親畢業後,又到北京第六航空學校速成班學習,速成班畢業後進入上海。1950年6月,參加組建人民空軍第一個戰鬥機飛行團,接收蘇聯米格十五噴氣式殲擊機,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1951年,父親任空四師十二團副團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 并多次率部迎戰敵機,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保衛清川江大橋空戰中,父親擊落一架美國F-84戰鬥轟炸機,為此榮獲二等戰功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三級國旗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等。

回國後,父親被調往華北空軍十七師任團長,副師長。1954年,全師歸建海軍,改番号為海軍航空兵第四師,父親任該師副師長,師長, 他指揮部隊配合陸軍及海軍艦艇部隊解放了一江山等東南沿海島嶼。

1958年夏, 率部駐紮青島的父親突然接到軍委緊急通知,讓他當天下午趕到北京面見空軍劉亞樓司令員。時間緊迫,父親即刻親自駕機前往,接受劉司令員要求他立即率四師十團轉場福建,保障炮擊金門地面部隊安全的指令。連夜準備後部隊第二天就轉場福州,飛機落地二小時就在他的指揮下擊落、擊傷國民黨偵察機各一架,取得了“開門紅”,受到軍委和海軍的嘉獎,國民黨空軍驚呼“海軍霸王團”來了。

面對保衛海空的新情況、新特點,為培養部隊的海天辨識和海空格鬥能力,父親狠抓訓練與作風,帶頭駕機試訓極限飛行,使部隊技術紮實,作風過硬,屢立功勳。四師十團被國防部命名為“海空雄鷹團”,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獲團級命名的戰鬥部隊。

1960年,父親任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後又任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司令員,1981年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89年離休。

父親常說,他一生的理想就是搏擊藍天,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像鷹一樣勇猛搏擊,而應該感謝的是,東北老航校給他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父親90高齡時,雖思維遲鈍、動作遲緩,但一提起東北老航校,他兩眼熠熠閃亮,仍然會清晰地記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就是我的父親李文模,和他的東北老航校情結!

2016年12月16日父親因病去世,生前在床頭始終放着一架飛機模型。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作者簡介

李萍

李萍是李文模的女兒。1954年出生,1969年底入伍,在部隊從事醫務工作,1986年轉業在國企從事黨務、工會工作。

李萍、李甄:從東北老航校飛出的海空雄鷹

李甄

李甄是李文模的女兒。1965年出生,1981年底入伍,在部隊訓練處從事文書工作,1985年轉地方國企、私企從事财務和管理工作。

【作者:李萍、李甄 轉自《桑榆重晚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