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古詩七首:荒村野水小春時,縱有梅開人未知
梅花是著名的冬春之花。那麼梅花最早開花是在什麼時候呢?讓我們來尋找古詩中的早梅花。
“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别,年年十月梅花發。
上苑今應雪作花,甯知此地花為雪。
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唐盧僎《十月梅花書贈》節錄

唐朝盧僎唐玄宗時代人,他在四川貴州的交界處做官,讓他驚訝的是在這裡三年,年年看到初冬十月江梅盛開,我這裡用的是盛開。
一是他詩中有北方的京城皇家園林,此時應該是雪如花的冬天,怎麼知道這裡花代替了雪呢?為什麼說是盛花呢,他還有一句“樓花覆簾空坐攀。一向花前看白發”。就是梅花在酒樓的窗外,窗外的梅花像窗簾一樣開滿窗前,坐在窗戶邊,就可以用手攀折窗戶外的梅花,白色的梅花照着他的白發,是酸楚中的知心和清麗。
而他三年都看到這裡的梅花初冬十月開放,而還是忍不住因為花開激起的豪情,寫信給他的朋友。
四川貴州交界的山區流水地帶,除了地方靠南還有獨特的山地小氣候,是以梅花農曆十月就盛開了,那麼這裡梅花的初花一定還靠前,梅花醞釀花蕾需要漫長的過程,這裡的梅花初花,可能會在農曆九月,也就是晚秋。
實際晚秋這裡的梅花就開了,而盧僎看到的是開始進入盛花期的梅花。這是南方山地小氣候滋生出的獨特的花事景觀。
那麼長江流域的梅花,也有早花。
“障霜篝日奪天機,九月梅花賞玉蕤。
到了不如春意勝,水邊風韻兩三枝。”宋朝 武衍《西陵觀梅》
這是浙江錢塘西湖的早梅花,大約某年氣候溫潤,太陽晴暖,農曆九月忽然就在水邊看到了梅花三兩枝。
這種早梅在九月,實際大部分樹木葉子還沒有凋落,顯不出梅花獨特的美,是以詩人有點感慨,到底不像早春時候那麼打眼,但這三兩枝,也頗有不同的風韻。
“寂曆疎條葉未空,忽驚冰靥照霜負。
秋來心事誰能領,不向籬邊數菊叢。”宋張镃《九月梅花》
各花入各眼,比如同樣是晚秋的梅花,張镃就喜歡。
雖然梅花的葉子還沒有落幹淨,但是忽然在枝頭看到幾朵開放的雪白的花朵,馬上讓他愣住了。
這個“負”可能是“筼”的傳播錯誤。梅花開在蕭條的晚秋的枝頭,旁邊有一種綠色的竹子。
它是為了陪伴四季常青的竹子提前到來,梅花會陪着綠竹過漫長的寒冬。
看到這樣有情的梅花,頓時覺得此時再茂盛的菊花都沒有味道了。
是,在這秋天裡,誰懂得梅花的心事呢?
它是以竹為友,用小小的花開,安慰竹子的寂寞,一起共度歲寒吧。
“荷已全凋菊未殘,一枝的皪照江幹。
暖風莫詫攙先意,留取清芬待歲寒。”宋朝·蒲壽宬《早梅》
這是早冬十月的梅花。早冬時節有一段平穩如春天的小氣候,俗話叫作十月小陽春,适合梅花的提前開放。
此時的物候哪怕是長江流域,大部分樹木已經進入落葉期,顯得空闊明淨。比起九月的梅花,十月梅花更有一種領異标新二月花的向上之美。
比如荷塘葉枯,菊花凋謝,大型的落葉樹木顯出了樹幹樹枝,進入休眠期,而梅樹上居然有一枝開出了俏麗的花朵。梅花是先花後葉,在這樣疏曠的背景下,花開雖小,卻分外驚豔明麗。
那這個季節的暖風不要驚訝梅花在暖風裡開得這麼早,因為還有次第花開,更茂盛的花朵,留待更冷的冬寒。
“東風才了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隻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宋朝·李公明《早梅》
這首早冬的山梅花分外可愛。雖然東風和西風是春風和秋風的代名詞,實際他寫的是四季的風,吹綠了山林又吹落了黃葉,已經到了又一年的初冬。
這裡群木山中葉葉空,說的就是初冬景色,大部分樹是不耐早冬的西風和北風的,此時山林蕭瑟,樹木隻剩下枝幹如同枯樹。
隻有梅花,在這樣的風裡,吹落了葉子,卻吹不落花朵。
且看她們笑傲山林風雨,新嫩的白花和新嫩的紅萼一起緊緊擁抱相守,戰嚴寒,鬥霜雪。
那麼這個新白抱新紅,是什麼意思呢?不是說白的梅花和紅的梅花。
野生和半野生的山林梅花和觀賞梅花略有差別,通常是紫紅的花萼,經過一段時間醞釀,裡面長出白色花蕾的花苞,在将開未開之季,格外清新 萌美,仿佛是抱在一起,互相守護呵護。
這是冬天裡最可愛的生命的力量,清新喜氣又動人,仿佛孩子的成長,并不在乎外界的風雨。
”荒村野水小春時,縱有梅開人未知。
幾度攜筇無覓處,今朝映竹忽橫枝。
脫非人骨清香動,恐被傳神淡墨欺。
酸意中含和鼎實,相期遠到誦黃詩。“宋朝鄧深《早梅》
宋朝人喜歡梅花,也知道梅花的特性,農曆十月早冬小春時節,必定會有一些梅花先行開放。
尤其是山野中的梅花,比起家養的梅花更耐寒更清美。是以往往十月旅遊外出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看到一樹開花的梅花。
甚至是帶着主動性,去訪梅花尋找梅花。
比如詩人就知道小春十月,山林必然會有梅花開放,隻是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仿佛是為了尋找一位故人,他幾度登山,都沒有看到開花的梅花,忽然有天,一轉身,一叢竹子邊忽然探出一枝開花的梅。終于如願以償。
梅花竹子歲寒之友,是冬天裡的清新,當你真正看到梅花開放那種生動時,其實是筆墨和言語都無法叙述的。
梅子是上古人們用來調味的佳品,五味之首的酸味,最先使用的就是梅子,梅子的存在,讓食品有了真實的味道,也保護着上古人們的腸胃,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一個鍋裡,沒有酸味,也就提升不了食物的鮮美,就不叫菜,難以下咽,人也難以長期生存,一個國家沒有能幹的皇帝和輔臣,也就無法是個太平的國家。
而這首詩的作者更将梅子使用的曆史追溯到黃帝時代,這是對古老曆史文明的緻敬和傳承。
梅花豔自苦寒來,竹葉橫斜弄姿态。花兒姿色傲霜雪,青竹悄然撫梅枝。
”孟冬天地閉,萼綠數花開。
步繞溪上見,香從谷中來。
冉冉年将盡,匆匆春又回。
征鴻避霜雪,行子隔風埃。
歸來履芳躅,慰我平生懷。“元朝周巽《早梅》
孟冬就是早冬,天地閉合,萬物開始進入休眠期,隻有早梅花綠萼數朵數枝開始開放。
這裡的綠萼,一是指的白梅,二是指的綠萼梅。宋朝之後,梅花的人工培植取得進步,觀賞梅花除了不結果實,保留了梅花耐寒的特性,花瓣繁複,香色清冽,往往種植在園林景觀,旅遊勝地中,在冬天寬慰人的情懷。
這是一大片人工觀賞梅林,靠近小溪,梅花成谷。
在十月小陽春的微暖微寒裡,梅花次第開放。
詩人想着大雁為逃避霜雪南飛,人們在路途中都是趨利避害,盡量遠離霜雪塵埃。但是隻有梅花不一樣,不畏霜雪,不避開塵埃,反而開出最美麗的花。
是以人生的坎坷落魄,都不妨去看看梅花舒緩心懷。有花如此,人也一定會驕傲扛過人生雨雪。而飽經滄桑的人,看到梅花,也會有一種知心。梅花香自苦寒來,更何況,它們是無言成就自己的生命。
早冬雖然不是梅花的盛花期,但是總會有梅花向着太陽,最先開放,去戶外走走,看看你今年冬天和梅花照面,最早是在什麼日子?相逢梅花一笑,歲月雖冬不老。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