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最近古裝劇荒了,又重溫了一遍2012年電視劇版的《王明陽》,發現了很多以前從未注意到的點。該劇由陸劍民、周海媚、劉紅雨、朱一龍、梅子、達式常等人聯合主演,講述了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傳奇一生。

豆瓣評分高達8.6分,雖然比不過曆史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9.7分以及《走向共和》的9.6分,但在一衆尚在及各線上徘徊的古裝劇中,算得上近十年來數一數二的古裝曆史劇了。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電視劇《王陽明》的豆瓣評分

你以為,這樣高評分的古裝曆史劇,服化道一定會很棒,一定很還原曆史?我想,你錯了,大錯特錯了,我告訴你,劇中的服飾基本沒有對的,甚至比《穿越時空的愛戀》、《大明王朝1566》錯得還要離譜。真是離譜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會花上幾篇文章,來詳細談談劇裡的那些服飾。至于“三言二拍”系列,我還是會照常更新,隻是由于資料搜尋與整理的問題,下一篇文章可能還是要再等一等。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電視劇《王陽明》裡的金翼善冠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印象,總覺得皇帝身為九五之尊,就應該披龍袍,戴金冠。電視劇《王陽明》裡的正德也是如此。但持此觀點的人卻不一定知道這一印象來自哪裡。答案可能是明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金翼善冠。

金冠由金絲編結而成,分作前屋、後山、角三部分,以粗金絲連綴而成,外面用雙股金絲編結成的辮形條帶壓縫,二折角單獨編成,下部插入長方形管内,後山嵌二龍戲珠。采用了傳統的掐絲、纍絲、錾刻、鑲嵌等多種制作工藝,卻孔眼均勻,外表不露任何的接頭痕迹,堪稱明代金銀器加工的精品,反應了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技術水準。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定陵出土的金翼善冠正面圖

他們看到如此精美的金冠,再聯想當時有事死如事生的說法,便想當然地認為,皇帝生前肯定也頭戴這樣的金冠。畢竟在他們看來,在生産力低下,科技水準幾乎為零的古代,制作一頂這樣精緻的金冠,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起碼需要熟練藝匠利用一百餘工方可完成,于是,金冠成了身份、權力的象征。

隻有身份顯赫、權勢滔天的皇帝才能佩戴它,整個天下都是我的,頭戴這個小小的金冠不還是小意思?其他人誰戴,砍誰腦袋。就連太子殿下以及皇親國戚也不行,否則就是僭越,屬于大無理的行為,等同于謀逆造反。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大明風華》裡的金翼善冠

但他們是否忘了,在明代中後期,随着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風氣漸漸由簡樸向奢靡方向轉變,服飾作為人的部分外在形象,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街小巷滿是穿着違背禮制服飾的人。

難怪有時人感慨:教坊司樂工婦女僣用服飾...依然僣服異色花樣紗羅、绫段等衣,内襯大紅織金,及戴金、玉、寶石、首飾、珠環之類,街市往來,坐轎乘馬,多端僣禮,不可勝計。

可就是這樣一個錯漏百出的觀點,就是因為有出土文物做背書,進而堂而皇之影響了各類講述明代曆史的影視劇,造成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當然,也可能是造型師出于好看的考量,特意加上去的。隻是,他們忽略了童年所看電視劇,對之後人生的影響,我很為我們的00後與10後擔心。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穿越時空的愛戀》裡的金冠

我們先來看看曆史上的金翼善冠究竟是什麼樣的。目前我們隻在定陵出土過金翼善冠,也就是說,這是海内孤品,天下獨一份。它通高24厘米,直徑17.5厘米,重826克,展現了古人的手工藝。它還有一個表兄弟,名喚烏紗翼善冠,同樣在定陵有過文物出土。

與金翼善冠隻有文物出土不同,烏紗翼善冠不僅有文物作證明,還與存世的明代帝王像、其他繪畫作品、《明史.輿服志》等文獻資料互相對照。是以,與金翼善冠相比,烏紗翼善冠的可靠性要高得多。據《名義考》,一本明人所撰寫的筆記訓诂著作記載: “太宗(指明成祖朱棣)采古制而制翼善冠自服,今乘輿常服,或唐制也。”可見,(烏紗)翼善冠的原型來自唐代,當是不争的事實。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定陵出土的烏紗翼善冠側面圖

又據《續文獻通考》考證 :“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烏紗折角向上巾……永樂三年更定,冠以烏紗冒之,折角向上,其後名翼善冠。”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烏紗折角向上巾與翼善冠為同一種冠帽,不過是同一種事物在不同時期擁有不同的名字而已。這一點上充分反應了古人命名的随意性。

不過也有反對意見,認為烏紗折角向上巾與翼善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這裡限于篇幅限制,就不繼續展開了,有機會的話,我會新開一文,詳細講講它。

關鍵是,你告訴我,帽子正面中央那一坨圓圓的是什麼東西?千萬不要告訴我是帽正!我一口老血要噴出來了。雖說,明代冠帽上是出現了帽正,但我看過明代這麼多頭戴翼善冠的容像,正面都幹幹淨淨的,十分的素雅,從來就沒有這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南薰殿收藏的明武宗畫像

目前學界,普遍認為,金翼善冠為一種明器,其原因有四。

一,明代這麼多寫實畫像,我們從來就隻看到頭戴烏紗翼善冠的皇帝容像,而從未見過頭戴金翼善冠的皇帝容像。舊藏在故宮南薰殿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軸就是最好的例證。二,以前從未有過相似的文物發現,可能明陵中還有吧,但現在孤證不舉,等到什麼時候發現第二頂金翼善冠再說吧。三是,《明宮冠服儀仗圖》中未有記載。要知道,這可是迄今所見最全面的明代制度中服飾的彩圖文獻了。如果這裡面都沒有記載的話,真的要給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金翼善冠的存在打上問号了。四,是純金之器,吸光導熱更不宜夏日戴,故而隻能是皇帝下葬所戴之明器。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定陵出土的金翼善冠背面圖

當然還有說法認為,僅憑這些,就說金翼善冠為明器,是不可靠的。他們從禮制、佩戴舒适度等多角度出發,反複論證,最終得出,金翼善冠為明代皇帝夏季所戴的冠帽,隻不過是被史書漏載了而已的結論。

畢竟明代魯荒王朱檀的墓中就出土過一頂烏紗翼善冠(烏紗折角向上巾)。封王與皇帝共用同一種冠帽,這可能嗎?

到底這兩種說法哪種才是正确的,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希望時間可以證明一切,給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魯荒王墓出土的烏紗折角向上巾正面圖

說了這麼多,估計會有人說吹毛求疵,畢竟這部劇從未說過自己服飾考究,也從未拿服化道作為自己的宣傳點。我說這麼多,純粹是從一個傳統服飾愛好者的社會責任出發,希望這部劇的服化道能夠再複原得好一點而已。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辟以來,至思宗朱由檢自缢煤山,終其一朝276年,服飾自有其的氣度,而且我們還有這麼多的明代官服資料可供參考,隻要在影視中還原出一丢丢的大明氣象,便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點,想不火都難。《玉樓春》、《大明劫》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做不到百分百的還原,複原個七八成,也比現在臆想的明代服飾要好上太多。

最後,還是希望未來曆史劇的服化道能越來越好吧!

挂一漏萬,是為此文。

《王陽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級服飾錯誤

《大明劫》裡的烏紗翼善冠

參考資料: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文物考古卷》、王熹,《明代服飾研究》、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圖志》、春梅狐狸,《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考古研究所等編輯 ,《定陵》(上下)

免責聲明:文中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