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作者:n點評校尉

1672年夏天,俄羅斯沙皇阿列可謝和第二個老婆的兒子彼得誕生。

因沙皇與第一個老婆所生的孩子中,大女兒索菲亞(這個索菲亞可不是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身體健壯,争強好勝,但兩個兒子卻體質極弱,反應遲鈍。

是以,彼得的誕生,老沙皇非常高興,對這個小兒子精心培養,甚至親自為他選奶媽、保姆和女仆,至少現在看來,小時候的彼得過得很幸福。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僅僅4年後,父親忽然病逝。

彼得的兄長費多爾三世繼位,但他卻是個短命皇帝,6年後也就是1682年也跟随老沙皇西去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接下來老套路,各方勢力圍繞王位繼承人問題開始殊死争鬥.

小彼得母親背後的娘家勢力(納雷什金家族)想推彼得為沙皇,老沙皇第一個老婆娘家(斯拉夫基家族)不高興了,因為老沙皇生前還有一個傻兒子, 于是他們唆使近衛軍發動政變,推彼得同父異母的第二位傻哥哥為沙皇。

兩方勢力争得不可開交,哭爹喊娘難分秋色,咋辦?

這時有人提議:

那就倆人一起當皇帝呗……

看起來主意不錯,就這麼決定了。

是以在1682年,俄羅斯曆史上出現兩個沙皇(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同時繼位的局面。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青年時期的彼得

但是,此時的彼得隻有10歲,伊凡五世又是個癡呆,于是有人建議,讓伊凡五世的親姐姐,就是前面所說的那個身體強壯,野心極大的索菲亞(全名叫索菲亞.阿列克塞耶芙娜)攝政。

這樣一來,俄國的實權落在了索菲亞的手裡.

她先把自己親弟弟留在莫斯科做傀儡,再把小彼得和他的母親送到郊外一個偏僻的叫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小地方,這樣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接下來索菲亞開始統治整個俄羅斯帝國。

再說說小彼得。

自小目睹争權奪利的經曆,讓彼得性格變得獨立和堅韌強大。

母子來到遠離政治鬥争的權力中心,這恰好給彼得難得的自由時間。

他的到來,吸引許多同齡小夥伴來玩耍。

彼得最大的愛好就是酷愛軍事遊戲,因為基因裡具有着優秀的軍事天賦,從小就表現出來----參與遊戲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

在和小夥伴們長期遊戲中,他慢慢地建立了一支”少年軍”,通過幾年遊戲式的訓練,少年軍居然逐漸有了規模及戰鬥力!

可千萬别小看這支少年軍,正因為它才有了彼得力挽狂瀾的轉折,有了以後華麗的人生軌迹,才有了俄羅斯的輝煌及壯大.

七年後,少年軍已經兵強馬壯。

彼得把他編為普列奧勃拉任斯和謝苗諾夫基兵團。後來,這支隊伍成為俄國的禁衛軍.(彼得的王牌軍隊)

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時機來了。

估計是受了中國唐朝武則天的啟發,掌握實權的索菲亞不滿足于現狀,想給自己轉個正,做個名正言順的沙皇。

她耐不住寂寞開始行動了,1689年策動射擊軍叛亂。企圖廢掉弟弟傀儡伊凡五世和彼得,讓自己登基做沙皇。

事實上叛亂比較順利,即将成功了。

就在準備慶祝時,卻“天降神兵”。

彼得的少年軍出現了。

憑借彼得的優秀的軍事指揮天賦,加上少年軍紀律嚴明,作戰勇猛,一舉挫敗索菲亞的叛軍,平息了政變。

彼得把索菲亞關進修道院,同時也廢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傻哥哥伊凡五世。

經過這次事件後,俄羅斯的大權掌握在彼得的手中,開啟了輝煌的彼得大帝時代。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彼得大帝

他的目光首先轉向黑海。

1695年,志在必得的彼得率領3萬軍隊遠征土耳其的亞速,卻因沒有海軍艦隊而慘敗而歸。這讓彼得看到俄國的軟肋,軍隊跛腳,即陸軍雖強大但沒有海軍。他做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立即在頓河河畔的沃羅涅日建立了一個造船廠,建立了俄國曆史上第一支艦隊。

第二年再次遠征亞速,這次在艦隊的配合下占領亞速。

經過這次戰役,彼得認識到艦隊的重要性。

為了學習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造船術和争取建立反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時很強大)聯盟,1697年彼得派出龐大的使團出訪西歐。有意思的是,彼得居然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混進裡面親自跟團出訪。

在荷蘭(此時的荷蘭牛逼的很,海上馬車夫,掌握全球一半貿易)的薩爾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國的倫敦,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等等,通過這次學習讓他看到俄國與西歐的差距。

臨走時還順手牽羊,聘請了一大批技術人員帶到俄羅斯。

回國後,彼得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他興辦工廠,發展貿易,進行文化、教育,改革軍隊,建立正規的陸、海軍。當然,彼得不僅要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改革,在生活習慣上也決定全面西化。

比如他從西歐回到莫斯科,遠遠看見迎接他的大貴族們時,卻皺起了眉頭。

原來,彼得在西歐時習慣了男人臉上很幹淨,回國看到俄國貴族臉上的胡子比頭發還濃密,心裡很是不爽,他甚至覺得惡心、像野蠻人。

但在當時俄國,留着一臉大胡子是威嚴、富裕、道德高尚的标志。

彼得決定向俄國舊的世俗宣戰。

于是,他在改革的同時,決定把俄國大胡子的問題一塊解決。他宣布全國強行推廣剪大胡子政策(就像民國剪辮子一樣)。而且,他自己還準備了一把大剪刀随時帶在身上,不論在在街上、宴會上,一旦看到大胡子的貴族,就親自動手剪他們的大胡子(求大胡子貴族心理陰影面積)。

彼得在對内改革的同時,沒停止對外擴張。

俄羅斯這個國家自誕生就有個先天性的缺陷,即使經過曆代開疆擴土也沒有理想的出海口,包括現在。

當時俄國北方的波羅的海出海口,被勢力強大的瑞典霸占。審時度勢的彼得先後與丹麥、波蘭結盟,在1700年發動與瑞典的北方戰争,但結果失敗了。

彼得怎麼肯就此認輸?

第二年趁瑞軍陷入波蘭之機,彼得果斷進攻瑞典,占領波羅的海大片土地,1708年—1709年徹底打敗瑞典,出海口終于打通。并在1703年北方大興土木,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就是現在的聖彼得堡。

接着把首都遷到這裡,以此表明他對海洋強國的意志和決心。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北方戰争前形式

1721年與瑞典簽訂《尼斯塔特合約》,正式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為表彰彼得的貢獻,俄國樞密院封彼得為大帝稱号,即彼得大帝,個人威望達到頂點。

從此,沙俄帝國改國号為俄羅斯帝國。

俄擴張的腳步沒有停下。1722年—1723年,彼得發動波斯戰争,奪取裡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土地。

向東占領整個西伯利亞,領土版圖擴大至勘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達到太平洋沿岸)。之後他派部下百令,去勘察加及遠東探險。

為表彰其功勳,現在連接配接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的水域,被命名為白令海峽。

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彼得也不例外。

除了高瞻遠矚和雷厲風行,他也有兇殘的一面。

1697年西歐考察時,得知國内有人趁機政變,他立即回國,下令參與叛亂的“射擊軍”一個不留全部處決。

1698年09—10月期間,共有1000多名火槍兵被殺死,其中有195人被絞死在幽禁索菲亞的修道院的窗戶下,并且彼得親自參與了處決活動。第二年,又有約700名火槍兵被送到莫斯科被殺死。

當然也有讓彼得頭痛的人---以皇太子阿列克謝為中心的一夥舊貴族、“射擊軍”殘餘分子結成的所謂“太子幫”,他們暗中還得到皇後的支援,破壞改革。彼得并沒有是以手軟,他下令逮捕太子及其同謀犯,押送到新首都彼得堡進行審訊并嚴懲“太子幫”,哪怕是他兒子也不寬恕。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法庭最後判處皇太子阿列克謝死刑,而彼得自己居然參與了拷打及緻兒子死亡的整個過程!與伊凡四世殺子有的一拼!

為了鞏固改革成果,彼得在1722年頒布了新的皇位繼承法。

彼得決定,将來皇位繼承人不是他的孫子,也不是選他的女兒,而是願意繼承他方針的第二個妻子,即葉卡特琳娜一世。

一個人再厲害,生命也是有期限的。

彼得因常年征戰積勞成疾,早已經疾病纏身,還患有尿毒症。1724年秋天,彼得一次得病還沒康複,在芬蘭灣見一名士兵意外落水,他竟然奮不顧身跳海救助,(東歐平原雖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但聖彼得堡處在北緯60度,依然很冷)結果是以事受了風寒病情加重,第二年就挂了,享年52歲。

俄曆史上的彼得大帝,為了奪回皇位,小時候悄悄地訓練了一支部隊

彼得一世遺像

結束語。

彼得一世的一生是輝煌的,在俄國曆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

他把俄國帶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成為一個地跨亞歐的超級大帝國,西至波羅的海沿岸,南至外高加索,北至北冰洋,東至白令海峽。

但銳不可當的俄軍卻在東南方向意外受阻。

在那裡,他們第一次遭遇到阻止俄擴張的強大屏障—-中華大帝國.

而彼得也遇到了處在同一同時代的強勁對手---清朝康熙大帝。

全文結束,文章首發公衆号:愛上地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