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蘭芳孟小冬:此情可待成追憶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人把人生演成了戲,有人把戲演成了人生。

一個是翩翩公子,一個是絕代佳人,一個光彩奪目,一個傾國傾城,但命運起承轉合之後,隻剩下坎坷、哀傷,孤傲和寥落。

談起梅蘭芳與孟小冬的絕世愛戀,既讓人羨慕命運之神如此眷顧他們,又令人不能不感歎命運又在無還情地捉弄世人,兩個有情人最終竟對彼此造成了至命傷害……

1926年的一天,北平政要王克敏的五十大壽,城内大人物幾乎全都趕來為其祝壽。衆多來賓中不乏名伶俊秀——孟小冬和梅蘭芳亦在被邀請之列。席間,有人提議梅、孟合演一出《遊龍戲鳳》:“一個是須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場,珠聯璧合。”結果,演出大受贊賞。

台上,她是風流倜傥的正德皇帝,梅蘭芳則是千嬌百媚的李鳳姐,博得了滿堂喝彩。而脫下戲服,她成了光彩照人的美少女,而梅蘭芳則成了風度氣質俱佳的翩翩公子。一些梅蘭芳的“鐵杆粉絲”更是躍躍欲試,要為這一對“舞台情侶”謀劃一段現實的婚姻,讓這對絕妙的組合變成眷屬。

此時的梅蘭芳已有兩個夫人:第一個夫人王明華,因為體弱多病一直在天津療養。福芝芳是梅蘭芳的第二個夫人,當時在北京的家裡操持家務。

梅黨的齊如山是梅孟二人的婚姻介紹人之一,正是他,打消了孟小冬最初的顧慮,說服她嫁給梅蘭芳。而在孟小冬這邊,則有一個太太團,都是當時名人的太太,因為捧孟小冬而走在一起,拼命撮合孟小冬和梅蘭芳。

梅蘭芳孟小冬:此情可待成追憶

嫁給梅蘭芳時,孟小冬不是被花轎擡入的新娘,“但是你不能說她不是明媒正娶,至少有婚姻介紹人,就是當時的一個銀行總裁馮幼偉,是梅先生的一個經濟背景,得到了他的允許。”

梅、孟均是新潮觀念,頭腦裡沒有更多封建意識,什麼生辰八字,瞎子算命,一切全免。經過幾次醞釀,擇定良辰吉日。

1927年春節過後的農曆正月二十四日,梅、孟的婚禮就在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九條35号中國銀行馮總裁的公館内舉行。明眼人一看便知,舉行婚禮乃人生中大事,把婚禮地點設在他人府内,實屬不倫不類,既不合理,也缺乏正當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簡單而注定了這段姻緣的崩潰,還是簡單本身就是一種勉強和無奈。正像後來的孟小冬在回憶中提到的那樣:“當初的興之所至,隻是一種不太成熟的思想沖動而已。”

婚後兩人沒有住在梅宅,而是住在北京東單附近的内務部街。嫁給梅蘭芳以後,孟小冬深居簡出,也很少登台唱戲,兩人相依相守的日子過得安祥甯靜。但童話的甯靜總會被現實的槍擊擊碎。

孟小冬豔驚四方,傾慕者無數。一個讀法律的大學生對孟小冬的癡戀到了狂熱的地步。這個大學生叫李志剛,有一段時間孟小冬在前門外大栅欄演戲,他天天去看,後來孟小冬不演了,在戲院門口貼了告示,說要暫停一周時間。

一周之後,孟小冬仍未現身。李志剛情急之下,找到了位于東四三條的孟宅,方知孟小冬已嫁做他人婦,她所嫁的人,正是伶界大王梅蘭芳。

沖動之下,李志剛帶了手槍去找梅蘭芳。拉了梅蘭芳的友人張漢舉做人質,梅蘭芳從後門溜走報案,來了大批偵緝隊軍警。慌亂中,李志剛開槍打死了張漢舉。軍警随即開槍擊斃李志剛。張作霖下令将李志剛的頭顱斬了,挂在前門外斬首示衆。

當時的報紙上還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一天一輛黑色轎車在挂人頭的高杆前停下,車上下來一個戴着黑紗的女子,神情凄涼,停留片刻後,她才上了車,離開。

這件兇殺案當年轟動北京,但日後卻流傳出多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這起情仇血案的主角并非寂寂無名的大學生李志剛,而是北平市長的公子王維琛,市長公子因暗戀孟小冬而來到梅家尋釁。最終釀成血案,身首異處。

梅蘭芳孟小冬:此情可待成追憶

一起血案,讓梅孟兩人的關系再也恢複不了往日的平靜。1930年的夏天,将梅蘭芳一手帶大的伯母去世了。此時孟小冬嫁給梅蘭芳已近四年,但她還從未進過梅宅。這一次她決定前往梅宅祭奠,她削了短發,戴了白花,不料卻連梅宅的門也進不了。孟小冬在香港的私淑弟子蔡國蘅回憶說:“因為她穿上孝服,就等于進了門了,算他梅家的人了,但梅家人不認,不讓她進門。”

更大的打擊是,“就連梅先生也不讓她進門,說你回去吧,你回去。孟小冬大受刺激,沒臉做人啊,是以她哭哭啼啼離開梅家。”許錦文的這段描述聽來讓人黯然神傷。驕傲的孟小冬在平劇史上留下赫赫聲名,但終其一生,希望有個婚姻上名分的希望卻一再落空。

梅孟分手後,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報》第一版上,連續發表聲明:

“旋經人介紹,與梅蘭芳結婚。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緻名分頓失保障。雖經友人勸導,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 冬自歎身世苦惱,複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系。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語氣中不無哀怨。

而此前亦有謠言稱孟小冬與兇殺案主角李志剛有戀愛關系,緻使李志剛因妒起殺心。在聲明中,孟小冬以嚴正措辭澄清此事:“抑冬更有重要聲明者:數年前,九條胡同有李某,威迫蘭芳,緻生劇變。有人以為冬與李某頗有關系,當日舉動,疑系因冬而發。并有好事者,未經訪察,遽編說部,含沙射影,希圖敲詐,實屬侮辱太甚!冬與李某素未謀面,且與蘭芳未結婚前,從未與任何人交際往來。凡走一地,先嚴親自督率照料。冬秉承父訓,重視人格,耿耿此懷惟天可鑒。今忽以李事涉及冬身,實堪痛恨!自聲明後,如有故意毀壞本人名譽、妄造是非,淆惑視聽者,冬惟有訴之法律之一途。勿謂冬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棄人權也。特此聲明。”——擲地有聲的言辭,讓孟小冬的清正孤傲和剛強躍然于紙上。

梅蘭芳孟小冬:此情可待成追憶

1930年,與梅蘭芳分手後的孟小冬絕食、生病、避居津沽,甚至一度于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

從感情陰影中擺脫出來以後,孟小冬拾起舊飯碗,拜在餘叔岩門下,成為其唯一一位女弟子,餘叔岩極為嚴格地教習,讓孟小冬的唱功大有改進,幾乎脫胎換骨,聲譽日隆。1938年12月24日,孟小冬在北京新新大戲院上演了她拜餘叔岩後的第一場大戲《洪羊洞》,餘叔岩親自把台,演出轟動了北京平劇界。

天津一家報館的總編輯沙大風給她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冬皇”。沙大風認為譚鑫培、梅蘭芳等人都算是伶界大王,但孟小冬還要超過他們,是以叫她“冬皇”。

梅孟分手後,驕傲的孟小冬留下擲地有聲的幾句話:今後我要唱戲,不會比你差,還是頭牌,要嫁人,我要麼不嫁,要嫁就嫁一個一跺腳就滿城亂顫的。

1947年8月,上海灘大亨杜月笙過六十大壽,當時适逢廣東、廣西、四川、蘇北等地水災,杜月笙決定祝壽赈災義演。那次在上海中國大戲院的演出盛況空前,原計劃演5天,後延長到10天,票價更被炒到每張1000元。即使如此,劇場兩側也擠滿了人,以至馬連良要看戲,也隻能在過道加椅子。

各界人士贈送的花籃排了1裡路長,全部花籃折款竟達12億(舊币)之多。而當年有幸在現場觀看和通過收音機聆聽的人,除了“此曲隻應天上有”的評價,簡直無話可說。事實上,無論是對梅蘭芳還是孟小冬而言,同台演出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但最終,在杜月笙的精心安排下,避開了讓各方都很難堪的場面:10天戲排5天不重樣的戲碼——梅蘭芳唱四場大軸,孟小冬唱一場大軸,5場演畢,翻頭重複。事後,據梅蘭芳的管事姚玉芙說,孟小冬演了兩場《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聽了兩次電台轉播……

孟小冬做了杜月笙的情婦,作為上海灘最響當當的人物,孟小冬跟他在一起,算是應驗了當年她離開梅蘭芳時說的那句話。

1950年,杜月笙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與孟小冬補行一次婚禮。婚禮當晚,形銷骨立、63歲的新郎杜月笙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穿起了長袍馬褂,頭戴禮帽,坐在手推輪椅上被推到客廳,由人攙扶着站在客廳中央,42歲的新娘孟小冬着一件嶄新的滾邊旗袍依偎而立。

杜月笙将在港的兒子媳婦和女兒女婿全部叫來,命他們給孟小冬行跪拜禮,以後都要稱呼“媽咪”。而對姚玉蘭一律尊稱為“娘娘”。因為在此之前,杜月笙的兒女們稱呼孟小冬為“阿姨”,有的叫“孟阿姨”或“小冬阿姨”,有的幹脆連名帶姓稱呼為“孟小冬阿姨”!後來杜月笙聽了也覺得别扭,就叫他們不要加上“孟小冬”三個字,一律都叫“阿姨”!那麼從今天起,就要改為“媽咪”了,而“媽咪”送了他們每人一份禮物,兒子、女婿一人一套西服衣料,女兒、兒媳則每人一塊手表。

自此,孟小冬,一生苦苦追求的“名分”,終于如願以償,正式做了大亨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

1951年,64歲的杜月笙去世。他自己留存的10萬美元,以“先内後外”為原則,全部分給了杜家和與杜家有關的人,孟小冬隻分到2萬美元。孟說,這怎麼夠…… 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于台北逝世,享年7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