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才是真正的“大”?

《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

對“道”的解釋,老子用了 大、逝、遠、反 幾個字眼,着重用了 “大 ” 來形容。明了一個“大”字,其餘幾字也就迎刃而解。

何謂大?

「大」,「一」字加一個「人」字。從字形意義上來講,一個人是「小」。我們這個地球在整個銀河系裡,在宇宙空間裡是一粒沙子而已;一個人在宇宙的地位更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本來「一」字加一個「人」字叫「小」,可它偏偏要叫「大」。這首先就是哲學的對立統一,小大不二,即大即小。這就叫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叫「大」?天地萬法就是一真之人,就是一個道或說一個念變現而已。萬法歸宗。歸什麼宗?歸到「一」,歸到「一個人」,歸到「一個念」。

再看一看這個「人」字,左邊是一撇,右邊是一捺。也就是說一個人是由兩個人組成的。左邊那個人是假人,看得見;右邊那個人是真人,看不見。由真假二人組成一個人,非一非不一,非二非不二。簡單地來看這個「大」字,就能做出來這些文章。

下面我們從時間、空間、數量、有與無等方面來探讨一下這個「大」字。

第一,從時間上來看。我們往往講一年時間長,一天時間短,一年大一天小,是不是這個概念?這是從長短來看。但我們想一想,從我們現在開始,往過去回顧,沒有開始,過去是沒有量的;再從我們現在開始,往未來展望,沒有盡頭。過去無窮、未來無盡。再無窮、再無盡,還就是當下這個東西,就是當下這一個念。當下這一個念是「小」,無量的未來、無量的過去是「大」。無量的過去、未來,與當下這一個念是一個東西,這才叫「大」——即大即小,叫「大」。明白這個道理,心量就大了。這是從時間的長度上來看。

在實體學上,直線跟線段不一樣。直線是無窮的,叫「長」。在直線上任意取一個點,這就變成了「短」。任意取的這一個點跟直線不能分開,無量長的直線與當下這一個點是一個東西,叫長短不二。

第二,從空間上來講。到過天安門的都知道,是天安門大還是我們的腦袋大?我們的腦袋現在一想就能把天安門想起來,這就是芥子包虛空,虛空包芥子。從空間上來講大小是一個東西。

第三,從數量上來看。現代科學,動物克隆,一滴猴子血其中一個細胞造一隻猴子。一隻猴子有無量的細胞,無量的細胞可以造無量的猴子。無量的猴子中任何一隻猴子,又可以造無量的猴子。是以無量的「多」跟有限的「一」是一個東西。猴子是這樣,人是不是也是這樣啊?我們一個人當下就是無量的人。我們生活在同分妄見裡,共同的同分妄見限制了我們對真理的認知。真理的探讨是要讓我們的心慢慢地由粗變細,由外向内觀照。

第四,從有和無來講。有,還能講個多少;無,連少都沒有,怎麼能講小?是不是感到奇怪?可是我們想一想,無是真無嗎?它連一都拿不出來,它是空。比如眼睛看到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心雖然能看到拳,你在掌時能拿出拳來給人家看嗎?有人說,怎麼不能?(收掌成拳)不就變成拳了嗎?你這就是詭辯法了。當拳頭變成手掌的時候,拳頭就是無相;當手掌變成拳頭的時候,手掌就是無相。有和無始終都是這樣對立統一。

以上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四個角度來觀照「大」的意義。誰能把這個「大」字搞懂,能深信不疑,現在就解脫!這就是明理的威力——無修無證,明白道理當下解脫。為什麼解脫了?我們的心量大了。

大小、多少、有無都是一個東西,是一體的。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不得了,你就把這個「我」化掉了。化掉了「我」,這個心就變成了氣球一樣,是往上飛還是往下墜?(往上飛。)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執着我是我,那是我老爸,那是我外孫,始終都是我我我……我當了什麼官,我有多少錢,這是我的房子,我的财産,我我我……是不是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緊啊?越緊的就是實心球,像泥巴球、鐵球、鋼球等,不能往上飛;即使是金球,我是國王,我是總統……我是金球,也還是要往下墜。不管地位有多高,隻要你的心是實的,你就往下墜。叫想升情墜。

按照凡夫的思維,認為要發個一萬塊錢的财,要當個什麼小組長、班長、村長、鄉長,都千難萬難,何況成佛成道?那比登天還難。錯了!越是真理越簡單!辦什麼事情都要靠智慧。講無修無證的大法,我們一定要搞明白,這是諸佛菩薩金口玉言,祖師大德金口玉言。包括儒家的王陽明也講,天下的事情都可以謙虛,唯有「明白道理,當下内聖外王」,不能謙虛。這個肉團身在當國王,很殊勝;我的心是佛菩薩的心,解脫了!——這個事情千萬不要謙虛,不用修不用證,明白這個道理就解脫了。

有的人認為成佛成道必須往裡修,把心搞得很緊,跟泥巴球、鐵球、鋼球、銅球一樣,是不能往上飛的。即使是金球,按照佛講的,「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天上天下好事給你做絕了,都不能成佛,不能了生死。為什麼?你做那麼多好事,你是金球,可金球畢竟還是實心的,不是空心的。你把心修小了、修黑了、修緊了,是以很難了生死,甚至不能了生死。

而了義的大乘佛法與道家、儒家是講天地萬法都是我,莊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吾一體;佛家說:同體大悲;儒家說:世界大同;董仲舒說:天人合一。明白此理,把心修空,就好像塑膠皮氣球,塑膠皮不值錢,卻能飛到天上去,而那麼珍貴的金球卻不能飛到天上去,因為金球太執着自己了。是以我們要研究天地之道,綜合各家學說,會有一個明确的認知。我們現在要轉這個觀念很難,許多人聽到這裡就懷疑、誤解,乃至挖苦諷刺,但是真相就是這樣,與信不信沒有關系,誰認識了真理,誰就是真理的化身;不認識真理,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卻不知道,那就太可惜、可悲了!就如乞丐懷珠的典故一樣:一個乞丐,不知自己有一如意寶珠,能變萬物,卻身懷寶珠,到處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