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元順帝的逆襲故事

揭秘元順帝的逆襲故事

元朝,是個聽起來離我們隔山隔海般存在、認知熟悉度最低的朝代,就連神話玄幻系列的電視劇也基本不選擇元代背景,估計演員在名字稱呼上就不過關,其次已知的元代著名美女寥寥。

兄弟們,元朝老大蒙古族孛兒隻斤氏的漢化程度不高,語言很獨特、服裝欠考究、審美又難懂,名字動辄六七個字,叫起來略微别扭,而且他們的11個皇帝,個個蒙古名超級複雜。是以,我們後世了解的元代,可能就隻有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沒錯就是元曲四大愛情劇了。

今天聊聊在位36年的元順帝,這個末代皇帝很有傳奇故事,不僅是個逆襲小強,還是元朝11帝中待機時間最長的一個。

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話說當年明成宗一代英主死後無嗣,他的兩個好侄子登上舞台,大侄子海山,小侄子愛育(省去幾個字),誰當下一任皇帝,兩人也是争得難舍難分。

揭秘元順帝的逆襲故事

最後,商量出個相親相愛的結果,采用兄終弟極的玩法,哥哥海山先當元武宗,下一任再換皇太弟愛育當。武宗之後的愛育即元仁宗,也是很有思想的人,在去世時居然反水,不給哥哥的兒子,而是給了自己那個相對精通儒家文化的乖兒子,于是英宗上位。年輕的英宗躊躇滿志、大刀闊斧,為了國家前途要維新變法,革命一下,殊不知他在明處,暗箭難防。改革必然損害某些貴族利益,在21歲的大好年紀被蒙古貴族集團暗殺了。

21歲的英宗革命犧牲後,一度混亂政權又回到他大伯父武宗一脈。大伯父的兩個好兒子,就是英宗的兩個堂兄弟又展開激烈角逐。大伯父的兩個兒子裡,弟弟心機城府比較深,哥哥被暗算卻不自知。弟弟先奪得政權,假意迎接哥哥繼位,嫡長子名正言順沒是非啊。結果哥哥元明宗登基後一激動,立刻宣布像父親武宗一樣,采用兄終弟極的玩法。弟弟不是善茬,在哥哥當了8個月皇帝後,就鶴頂紅伺候毒死了親哥哥。

接着,這位心機帝文宗繼位,他很擔心哥哥的兩個兒子大郎二郎搶他位置。于是,文宗一邊辛勤治理國家、一邊不遺餘力的造謠,表示對他威脅最大的侄子大郎,根本不是哥哥明宗的血脈,是個私生子野路子。文宗執行力很強,輿論下發後,立刻将侄子大郎各種虐,監禁、受刑、發配、流放,最後一路從漠北折磨到廣西甚至海南一帶,大郎被迫玩遍了大半個中國。要知道,大郎還是個10歲上下的孩子,又凍又餓,在叔叔的關照下日日被随行的兵士侮辱、折磨、毆打,撿食垃圾果腹、抱牛羊取暖,生不如死,差點就挂在了流放路上。

可惜,他的生命力很頑強,快挂之前有佛祖庇佑來到了廣西一處寺廟,遇到了生命中唯一真心對待他的男人——秋江住持。他亦師亦父,教他讀儒家經典、講做人道理,關懷備至、悉心引導。這期間,大郎毒辣的文宗叔叔在位四年去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起初大家擁立在宮中的大郎弟弟二郎就近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二郎當了50多天的甯宗也承載不了早夭。是以,遠在天涯海角的大郎,就被大海撈針後火速護送回大都北京,命裡帶皇位,二話不說必須登基啦。

大郎,元惠帝即元順帝上位了。他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建築學家、或者工程力學家、工程設計師。他對皇帝這個職業不是很喜歡,但也算盡心盡力、兢兢業業,雖是末代皇帝,國家玩球在他手上,但卻不是他玩完的。他之前幾代,權臣、貳臣、貴族利益交織,積疾已久,還有百姓對政權不滿的更疊起伏的民間起義,搞得元帝國交瘁不已,特别是一個叫朱元璋的小起義軍很是會玩花樣。

元順帝一邊疲于應付,一邊繼續醉心于自己熱愛的科學研發事業。他跟明朝某位木匠皇帝一樣,都被稱為魯班天子。元順帝會自己畫設計圖,制作一比一房屋模型,還能現場監理指導實際施工,完全是無師自通般的天賦所在。

最絕的是,他曾領先時代幾百年,親自制作出了一個類似清乾隆時代,洋鬼子帶進國門的自鳴鐘,那可是元順帝自己設計圖稿自己動手制作,時間精準度幾乎分秒不差。元順帝這個生命頑強、好學不止的小強,還親自制作大型船舶,裡面制作布局極似現代船隻複雜程度,外部裝飾更是美輪美奂,機械轉動與審美度超前,可見他對科研工作的熱愛,遠遠勝過皇帝職業。年少時吃的苦,都用36年的皇位償還了,說到底他還算是位科學家類型的明君。

揭秘元順帝的逆襲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