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我國古代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在劉、項楚漢戰争中
他“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
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韓信用兵的藝術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廣為流傳
比如暗度陳倉、背水陣等等
清代方苞評價道
“司馬遷是以于漢興諸将中, 獨詳述韓信之用兵, 是因為‘信之戰’不僅劉項興亡系焉, 且其兵謀足為後世法也。”
在韓信用兵諸多經典案例中
又以韓信滅楚将龍且的濰水之戰最為代表性

韓信劇照
公元前205——公元前204年
楚漢戰争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
雖然韓信在北方取得勝利
“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
引兵下井陉,誅成安君,徇趙,助燕”
可是正面戰場上的劉邦
仍然受到項羽主力的威脅
幾次被打敗,陷入困境
劉邦劇照
齊,當時被人們稱為“東秦”
是與關中并駕齊驅的的發達地區
齊桓公、齊威王都曾成就霸業
楚漢戰争以來,其他地區都受到戰火的蹂躏
而齊地則受害程度較輕
成為當時最富庶的地區
當時的齊王田廣又擁有二十萬的兵力
成為僅次于劉、項的割據勢力
再加上齊地所處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誰擁有了齊地
勝利的天平就會傾向那一方
齊王田廣劇照
是以韓信也不顧齊王已經被郦食其說服的事實
趁着齊國沒有防備
襲擊了齊國的曆下軍
之後又兵臨齊國的都城臨淄
齊王田廣惱羞成努
認為是郦食其戲耍了他
于是就把劉邦的第一說客郦食其烹殺了
齊王田廣往東逃到了高密
并且派人向項羽求救
項羽于是派了大将龍且率領20萬大軍支援
楚齊聯軍在濰水東岸,漢軍在西岸
兩軍對峙觀望
郦食其劇照
一天龍且派人來下戰書
韓信回複道
“我方靠山臨水,場地太小, 你西臨平原,場地寬闊,請退軍十裡, 讓出地方,明日吾渡河跟你決戰”
龍且看到回複的戰書,哈哈大笑道
“韓信原來是我手下的一個小卒,
力不能扶戟,有何智謀?
以前他碰上的魏王豹、趙王歇都是廢物,
僥幸讓他取勝。
戰勝齊王也是陰謀詭計
他的軍隊不及我們的三分之一
又是些老弱殘兵,從未打過陣地戰
這次我們必勝。”
龍且劇照
第二天,韓信帶領5萬精兵來到河邊
此時濰河上遊已經被韓信派人連夜築起大壩
河水變淺了,還不到膝蓋
漢軍渡過濰河以後擺開陣勢
一聲炮響後,兩軍開始厮殺
韓信軍少不敵龍且,紛紛過河逃竄
龍且殺的興起,也率軍過河追擊
龍且剛追至岸上
忽然又一聲炮響
隻見濰水上遊一丈餘高的水頭順流而下
很多楚軍被冰冷的河水沖走
剩餘的楚軍也被分成兩段
龍且帶領不足萬人過河
也被韓信的軍隊猛攻
龍且戰死,其他人投降
韓信前天夜裡已經派萬人精銳渡河隐蔽起來
待信号響起後
這萬人精兵迅速襲擊了還滞留對岸的齊王田廣
于是田廣被擒殺,楚軍全部投降
濰水之戰也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對于韓信的用兵計謀
清朝重臣曾國藩就曾說道
“此計不可能存在”
我們描寫這場戰争也隻是僅僅百餘字
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
韓信充分分析、運用了天時和地利
地利就是韓信充分運用了濰水和水中的堰壩
韓信很擅長利用河水
在擊敗陳餘的井陉口的戰争中
韓信就指令背水而戰
置之死地而後生,最終取得勝利
這次韓信又是充分利用了濰水
擊敗了龍且率領的20萬楚軍
濰水的河床并不是泥沙
而是石頭
河床本就是附近巴山的延伸
清代學者李澄中在遊覽韓信壩時記載
“濰水石質的河床不僅适合築壩, 而且适合壅水和戰鬥, 它不是流量很大的河流,一旦上遊壅水, 下遊就比較淺了,甚至斷流, 非常适合兵車、馬車戰鬥。”
天時也是韓信仔細分析利用的結果
根據《史記》記載
“漢四年十一月,漢将韓信破殺龍且”
當時還是使用秦曆
十一月相當于今天的陽曆十二月
也就是當時的天氣已經非常的寒冷
河水可能已經結了薄薄的冰
韓信在上遊用沙袋壅水
待龍且率軍渡河,河床上都是楚軍時
突然冰冷的河水裹挾着冰淩滾滾而下
來自南方的楚軍哪受過這樣的滋味
他們的铠甲和衣服都被浸濕
人也被直接沖走
楚軍的戰鬥力直線下降
龍且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河水能抵十萬大軍
何況是混有冰淩的濰水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大家能想出答案嗎?
某天韓信外出
看到街上有兩個油販子在吵架
問其原因
原來是因賣剩下的十斤油
兩個人沒辦法平分而争執
他們有 3 樣分油的工具
一個 10 斤的油桶
一個 7 斤的油瓶
一個 3 斤的油葫蘆
韓信聽罷
片刻思考後就用這三樣工具将油分成了兩份
平均每份 5 斤
你能猜出韓信是怎樣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