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次與死神擦肩,塑造上千銀幕形象,“80後”藝術家喬榛聊聊從藝60載

作者:新民網

“老漢今年虛度八十”。“80後”藝術家喬榛,趔趄而又驕傲地走上台去,幽默開場。

昨天,由上海電影家協會和上海電影譯制廠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澄懷觀道,魂的再塑”——海上電影論壇之“喬榛從藝六十周年特别活動”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

八次與死神擦肩,塑造上千銀幕形象,“80後”藝術家喬榛聊聊從藝60載

圖說:喬榛 官方圖

魂的再塑

喬榛自然沒有虛度他的人生。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喬榛,是地道地道的上海人。從小熱愛文藝的他,1965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1970年,喬榛被借調到上海電影譯制廠從事配音工作,他參與配音的第一部作品是英國著名導演邁克爾·鮑威爾執導的歌舞愛情片《紅菱豔》,從此踏上了配音之路,并且在這條路上一走就走了50多年。“老一輩上譯人總結出來的一套工作流程,在全世界翻譯片事業中,都是一流的。”對自己參與并上司過的上海電影譯制廠的事業,喬榛非常自豪,稱之為魂的再塑, “我希望能把作品的魂捕捉住,把自己的魂融入作者的魂,融入扮演角色的外國演員的魂,用中華民族靈動有韻緻的語言形象重塑一個魂。”

從藝六十年來,他用聲音塑造過上千個銀幕形象與無數朗誦作品,《美人計》中的迪普、《魂斷藍橋》中的羅依·克羅甯、《葉塞尼亞》中的奧斯瓦爾多、《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西蒙、《寅次郎的故事》中的寅次郎、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鄧布利多等角色……是幾代人記憶中精彩而溫馨的存盤。

八次與死神擦肩,塑造上千銀幕形象,“80後”藝術家喬榛聊聊從藝60載

圖說:六十年來,喬榛用聲音塑造過上千個銀幕形象 官方圖

幸運幸福

雖然在事業上碩果累累,但喬榛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他曾四次遭受癌症襲擊,八次與死神狹路相逢。喬榛第一次被診斷出癌症是1985年,那一年他才43歲。喬榛說:“我有八次跟死神狹路相逢,然後又擦肩而過了。我就是以這樣一種心态面對死神,沒什麼了不起。”現場他用磁性的嗓音,動情地朗誦了胡喬木同志所寫的《蠶》,這首詩也是喬榛自己人生的寫照,“我們之是以為人,就是這樣不斷在付出着,不斷在給予,而不是不斷地索取,人隻有這樣才能實作人生價值。”回首往事,喬榛說,幾十年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有歡愉,也有糾結,有痛苦,但他仍然認為自己非常幸運,也非常幸福:“因為我一生從事着我非常酷愛的事業,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有如此厚愛我的觀衆。”

八次與死神擦肩,塑造上千銀幕形象,“80後”藝術家喬榛聊聊從藝60載

圖說:活動現場 官方圖

澄懷觀道

喬榛的人生座右銘是“澄懷觀道”。第一次讀到六朝畫家宗炳談論山水美學的這句話時,他就感到與自己的人生觀特别契合:“這句話說的就是必須把自己的靈魂、把私心雜念蕩滌幹淨,才能行人生之道,行藝術之道。”在創作時,喬榛會要求自己忘掉一切,他認為注重自我意識是演員的大忌,隻想着表現自己聲音多麼優美,朗誦技巧多麼精湛,難以塑造出好作品,“要做到和角色同呼吸、共脈搏,像流水一樣自然流淌到觀衆心中,讓大家一起感動、震撼、思索,這才是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

不管是配音工作,還是與觀衆的交流,喬榛都信奉心靈感悟的自然流淌與自然交融。他說:“我把人物和作品分析透了,感悟透了,變成我自己的東西了,然後有一種沖動,想要把他的話表達出來,這時自然流淌出來的話語,就會讓觀衆和我一起感動。”(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