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作者:中國航天科工

11月17日是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原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飛航飛彈總體設計專家

姚紹福逝世20周年

2001年11月17日,在中國飛航事業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顆璀璨之星隕落,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飛航事業奠基者之一、飛航飛彈總體設計專家、飛航飛彈系列總設計師,航天三院人敬愛的老院長姚紹福。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姚紹福(左一)留學時與同學在一起

姚紹福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南桃源。少年的他,第一次從政治老師口中聽到“共産主義等于蘇維埃加上電氣化”這句列甯的名言時,心扉一下子被照亮了。國中時才用上煤油燈的他,心想:什麼時候農村的孩子也能在明亮的電燈下讀書,那該多好啊!1951年9月,他如願考入湖南大學電機系,下定決心為實作中國的電氣化貢獻青春。

大學還沒有畢業,品學兼優的姚紹福便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留學。五年刻苦攻讀,姚紹福以全優生身份成為一名合格的電氣工程師。回國後,他服從國家安排,于1960年5月被配置設定到國防部五院空氣動力研究所八室,任控制組組長。從原來的電氣專業轉行到火箭和飛彈空氣動力試驗測量控制工作,投身航天事業。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1961年9月1日,國防部五院三分院成立。1965年1月,三分院改為七機部三院,專門從事飛彈研制生産。1965年7月,原三分院非标準設計部測量控制研究室建制被撤銷,技術副主任姚紹福,在1965年8月被調到三院總體部三室(控制總體室),擔任技術副主任,接受的第一項任務是設計海鷹二号岸艦飛彈的控制系統。從此,開始了他長達36年為之奮鬥終生的飛航飛彈事業。

姚紹福曆任三院多種型号飛彈的總設計師或副總設計師,飛航飛彈型号系列總設計師。他參與了海鷹二号、鷹擊一号、海鷹三号的研制,擔任鷹擊一号、鷹擊六号副總設計師,鷹擊八号總設計師、“強國彈”總設計師等7個重點型号的副總設計師或總設計師。此外,他還擔任了C802、C802K兩型驅逐艦武器系統和兩型飛機武器系統副總設計師的重任,均向國家交出合格答卷。正如有位型号總師所說,沒有什麼問題能難倒姚老總,有他坐陣,飛行試驗時大家心裡就特别有底。

姚紹福善于準确把握飛航技術發展趨勢,關鍵時刻錨定方向解決問題。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姚紹福便認為我國既應有超音速的、重量體積較大的空艦飛彈,又應有較小型的固體發動機的空艦飛彈。在海軍提出需求以前,他先人一步,主動組織了對這種“小彈”的方案論證,進行了重要技術關鍵的預研攻關。

1972年和1978年他利用兩次出國機會,對類似飛彈進行了悉心的技術考察,撰寫了幾萬字的詳盡《技術考察報告》,并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采用扇面發射、長噴管發動機、半穿甲戰鬥部及亞音速掠海飛行等可供借鑒的多項設計思想。并最終研制出中國“飛魚”——鷹擊八号,使我國飛航飛彈事業從此開辟了一條獨立設計,自主研制,小型化多用途型号的發展道路。

為發展我國未來新型飛航式飛彈,三院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着手小型高效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方面研究,原計劃從國外引進該項技術和樣機,但一直遭到西方封鎖禁運。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1992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些國家經濟處于混亂和極度困難時期,國防研制機關經濟困難,急于推銷自己的産品。此時,姚紹福抓住有利時機,主動出擊,利用有利條件,通過民間貿易管道,利用學術交流,成功引進小渦扇發動機。當時任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參觀三院引進的産品時,連聲稱贊“抱了一個金娃娃。”

發動機技術和樣機引進後,姚紹福又立即組織安排加速國産化工作。通過發動機地面設計和發動機反設計,進一步摸清發動機技能和關鍵件的性能。雖然引進的發動機是個半成品,但是通過研究和試驗,中國新型飛彈的“心髒”終于有了初樣,為後來新型武器的成功研制提供了可靠保障。

姚紹福也很早就關注三院的“飛天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就牽頭做了相關論證,并同劉興洲院士一起積極推動,為後續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姚紹福秉承自力更生發展宗旨,帶領飛航人走自主創新之路。

1970年,海軍副司令員直接找到了時任三部二室主任姚紹福,明确提出研制“小彈”任務。

後來,經過去國外考察,1973年,姚紹福帶領總體部的設計人員勾勒出了“小彈”的初步總體方案:亞聲速,超低空飛行,射程37公裡,重量不大于700公斤,采用一台環形助推器和固體火箭發動機,以艦艦型武器為發射平台,并上報了此方案。最終,海軍據此提出“小彈”研制名額是:重量650公斤,射程50公裡。

時任三院科技委副主任路史光說,姚紹福在“小彈”設計上最大的貢獻點是,改變了飛彈原有的設計模式。比如設計思想上使飛航飛彈的外觀由大變小,發動機由液體變固體,配套設施由多變少,使用維護由複雜變簡單,體重由重變輕,進而使飛彈所有成件都由粗大變精緻了,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個非常了不起的飛躍。

研制“小彈”,小推力、長時間工作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是個關鍵,尤其是主發動機。當時,在這方面的研究,國内尚屬空白。

姚紹福便帶領三部二室和31所的同志們,一同攻關。沒有發動機殼體,就找來另一型号的助推器的廢殼體,中間一鋸,夠兩個殼體。沒有試車台,就土法上馬,把發動機頭朝下埋在土裡做試驗……最終,中國“飛魚”——鷹擊八号橫空出世,震驚世界。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1995年11月和1996年初夏,“強國彈”兩次飛行試驗接連失敗,引來非議,有人提議不要使用31所的發動機,改用進口發動機。一時間,三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境。作為“強國彈”總設計師的姚紹福和總指揮黃瑞松更是面臨着巨大的壓力。關鍵時刻,大家都等着姚紹福的态度。

在這個重大抉擇時刻,姚紹福頂住壓力,強調:“如果我們放棄多年研制的國産渦噴發動機,而以進口發動機取而代之,即便飛彈研制成功了,我們也是二流、三流的國家。現在我們的發動機研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試驗中出了一點問題,要給研制機關一點時間,容許他們去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繼續努力下去,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打退堂鼓。”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事實證明,三院黨委作出的,繼續支援使用三院自行研制的渦噴發動機研發的決策,是很有遠見的,因為不久,相關方面就卡了那個廠的“脖子”,不賣了。

後來,在姚紹福的主導下,“強國彈”雖然經曆波折,但最終成功研制,為震懾台獨勢力鑄造了一把驚天利劍。

三院的飛航事業也由此走出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之路。

姚紹福勇于擔當責任,充分發揮技術民主,敢于放手讓年輕人幹。

姚紹福敢于擔當,從不诿過,這是很多與他曾共事過的人的共識。 有一年,某型号靶試沒打好,姚紹福立即啟程坐上汽車就去了靶場。在試驗隊開會時他說:“我是這個型号的總師,大家要埋怨就埋怨我,要批評就批評我。”他主動把責任攬了過來。在靶場,他和試驗隊員一樣,經常跟班到淩晨才回宿舍休息。

1983年開始,他負責全院型号的預研和研制技術工作,同時任鷹擊八号飛彈總設計師,針對鷹擊八号1982年研制性飛行試驗和1984年定型飛行試驗受挫的問題,他深入到幾個主要成件研制廠所,與主管的總師、技術人員和勞工一起梳理、分析故障原因。無論走到哪個機關,他都主動承擔試驗失敗責任,給基層分系統的責任機關減輕了壓力,鼓勵大家總結經驗,采取積極地措施,以利再戰。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姚紹福參與過多種型号的設計和研制,無論是當總體室主任、設計部副主任,還是出任型号總師或院行政上司,每遇到問題,他都會很虛心地聽取方方面面的呼聲和意見,即便是别人講的不合适也從來不會指責,而是以理服人。

他時常說,一個人無論搞技術工作,還是從事行政上司,可以在一二個專業是行家,但不可能是‘百事通’,堅持群衆路線,實行技術民主,走走現場,聽聽各方面意見,可以取長補短,拓寬思路,對提高判斷問題的準确性、管理決策的合理性很有益處。

三院首席科學家、科技委副主任朱坤不止一次地提到,當年,三院在國内首次提出某潛射反艦飛彈總體方案時,這個方案超過70%的技術都是新技術,一開始并不被看好。

方案評審會上,有人當面質疑:你這個直徑一樣,長度比人家還短一米,射程還要比人家翻倍。不可能的事情,你們憑什麼能做到?!

“就讓他們年輕人幹,要放手,放手讓他們拼。”關鍵時刻,時任科技委主任姚紹福力排衆議,給了以朱坤為首的年輕人最強大的支援,使項目最終得以順利立項。

姚紹福堅持群衆路線,深入基層,平易近人,與廣大科研技術人員打成一片。

自從踏上飛航技術這個崗位,直至到當上院長,隻要有時間,姚紹福就都會邁開雙腿走下去,深入到設計人員和勞工中去,到研制現場檢視實際情況,跟設計人員、研制隊伍和試驗隊員一起摸爬滾打,與職工一起現場分析研究零部件生産工藝問題。

1981年前後,我國第一代空艦飛彈鷹擊六号帶飛試驗和全武器系統的研制性飛行試驗時,時任設計部副主任的姚紹福,在東北靶場與試驗隊員在一起渡過了春來暑往、秋風冬寒的幾百個日日夜夜,及時解決了試驗中暴露出的技術難點問題,實作了全武器系統的研制性飛行試驗的成功。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1983年4月,設計部的技術員戴遐新被調到三院院辦當秘書。當第一次見到姚副院長時,他對姚紹福說:“我是搞技術的,文采不好,也不懂怎麼當秘書。”姚紹福聽後很誠懇地對他說:“我這個人很簡單,也不會使用秘書,為了工作,咱們兩人就商量着一起幹吧。”

當上院上司後,他經常不需要任何上司陪同,自己就深入到下屬廠所的一線工廠中的房間,轉一轉,看一看,和工藝員、勞工們聊會天,問問生産生活情況等。勞工們覺得院長很和善、很親切,願意和他講實情、說真話。

凡是普通職工到他的辦公室請示或彙報工作,他從不拒之門外,而是熱情接待,會給倒上一杯水,讓人家慢慢喝、慢慢說,他會耐心傾聽,然後再實事求是地談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或做說服疏導解釋工作,讓人心悅誠服地離開。

姚紹福曾被稱為飛航“福将”,隻要他去試驗現場,發射成功的次數就比較多。其實,哪裡有什麼“福将”,有的隻是他對國家的一腔忠誠和熱愛,對科學規律實事求是地探索和運用,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賴,對飛航事業的兢兢業業和鞠躬盡瘁……

拳拳報國心 殷殷飛航情——紀念姚紹福院士逝世二十周年

今天,中國飛航事業正走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按照“基本型、系列化”的指導思想,“仿制改型—自行設計—自主創新”,先後研制了20多個系列近百種飛航飛彈,填補了我國武器裝備系統多項空白,在我國飛彈武器發展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從跟跑、并跑,到某些領域的超越和領跑……

這一切,都離不開以姚紹福為代表的老一輩飛航奠基者們的科學探索,開拓進取,敢為一流,鞠躬盡瘁……沒有他們的不懈努力和全身心的奉獻,就沒有今天飛航事業縱橫四海、馳騁八荒、鷹擊長空、翺翔九天的輝煌成就。

姚紹福的一生是開拓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财富、管理經驗和人格風範,對于今天的飛航事業和飛航人來說,彌足珍貴。讓我們繼承和發揚姚紹福院士的遺志和風範,心懷祖國,紮根航天,奉獻飛航,讓飛航飛彈大家族這棵參天大樹更加根基深厚,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基業長青!

來源: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