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局已定,未來創業會越來越難,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現在是什麼年代?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年代。開玩笑,是創客,不是創新。現在大家都這樣開玩笑說,你要是想害誰就鼓勵誰去創業。我們想一下啊,一個四五十歲的老闆,要經曆有經曆,要精力有精力,财力還算可以,社會上黑白兩道都有人,就這樣的老闆經營一個公司還是如履薄冰,憑什麼一群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要關系沒關系,啥都沒有的人創業、開公司就能成功啊?
中國的未來是怎樣的?所有産業鍊布局如同蜈蚣:一個行業下面無數條腿。一個行業被分為一節節的,又從一節節延伸到下遊。中國在工商局注冊公司多少家?8000萬家,但是未來10年還會有多少家存活?保守估計500萬家。這不是在唱衰,而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
别慌聽一下下面幾個問題,中小企業的産品品質好還是大企業的産品品質好?中小企業更新産品的速度快還是慢?中小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大還是小?中小企業為員工買的五險一金是不是合規?這些答案我們自己心裡都清楚,是以在未來中小企業還有生存的空間嗎?當中小企業為社會做出貢獻大于中小企業給社會帶來負擔時,中小企業就有生存空間;當中小企業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比給社會帶來的負擔小時,中小企業就沒有了生存空間。
眼下中小企業解決了中國80%的人口就業問題,解決了70%的創新,承擔了60%的稅收,不能否認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我們談的是未來,未來10年的中小企業發展趨勢。
在未來優秀的企業繼續活着,不優秀的就會被慢慢淘汰。8000萬家注冊企業,10年後大約還有500萬家。其它的不一定會死,但是會變為創客。
回顧曆史,工業革命從歐洲東海岸搞到歐洲西海岸,到18世紀英國成為了世界經濟中心;之後到19世紀80年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從美洲東海岸到美洲西海岸,再到日本,亞洲四小龍,再到改革開放的沿海省份,再到中原崛起、西部大開發,從上海、深圳到重慶、西安,無不是先高速發展後低速發展的,不隻是我們,所有的國家都是這樣過來的。這30年,南韓經濟翻了50倍,日本經濟翻了55倍,我們的國家也是翻了50倍,不是我們了不起,是這個世界欠我們太多。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野蠻發展,之後就會低速發展。為什麼?因為經濟總量上去了啊!以後的日子裡也不可能野蠻發展了,也回不去了,也沒必要讨論未來是R型還是V型。
假如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不可能一直高速發展,雖然經濟總量一直都在增加,但是發展速度會越來越慢。明白這個道理就看透了,中國到處是中小企業的時代即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