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環遊記3》已播出2期,秉承第二季的熱度,第三季有楊洋等新的嘉賓加盟,攢足了觀衆的眼球,期待值持續升高。
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從播出的兩期節目來看,觀衆普遍反映是不好笑了。
在豆瓣上,暫時還沒有對節目的評分,但從瓣友評論來看,幾乎清一色差評。

從前兩季節目評分來看,第一季5.1分,第二季上升到7.4分,這分數可排進國内綜藝年度評分前十名。
第二季為何熱度和口碑齊飛?主要原因是換人了,導演換成了《王牌對王牌》的制作人吳彤,固定嘉賓有賈玲、郎朗、範丞丞、楊迪、周深,除了範丞丞,其他4人都是新加入的。
不得不說,吳彤的眼光是挺“毒”的,這幾個人起了很好的化學反應,玩起了戶外版的《王牌對王牌》,尤其是周深的綜藝“笑果”出乎意料之好,成了妥妥的收視奇兵。
正因為《青春環遊記2》火了,是以第三季繼續由吳彤做導演。這一季吳彤顯然是有野心的,打着弘揚傳統優秀民間文化的旗子,将節目檔次拔高,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節目的熱度,是以這一季的嘉賓除了有老成員賈玲、範丞丞、楊迪外,還新加入了宋小寶、汪蘇泷和楊洋。
想法是好的,但呈現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就以宋小寶對比周深來說,前者是國内知名的二人轉喜劇演員,後者是擁有天籁之聲的歌手。作為一檔綜藝節目,似乎宋小寶比周深更合适。
估計吳彤也是這麼想的,但從節目“笑果”和觀衆評價來看,一邊倒地偏向周深。
這說明了什麼?囧叔認為,至少有兩點:
1.綜藝節目請對了人很關鍵。
近些年,國内綜藝蓬勃發展,節目同質化越趨嚴重。
于是乎,決定了一個綜藝收視和口碑的關鍵因素就是看“人”,看節目是否請對了人。
這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卻不容易,需要制作人非常用心、細細考量。
比如,之前持續霸屏的《披荊斬棘的哥哥》為何能火,因為有諸多吸睛的哥哥,如初舞台驚豔全場的“奶爸”李承铉,好笑好玩的“大灣區5仔”,反差萌的趙文卓,等等。
吳彤的得意之作《王牌對王牌》,真正火起來是靠找來了沈騰和賈玲這對活寶常駐。
《青春環遊記2》大受歡迎,也是因為請的固定嘉賓都有路人緣,接地氣,配合默契,賈玲、楊迪這倆“綜藝大咖”不用多說,周深和郎朗也是大受好評。
總的來說,嘉賓要跟節目的氣質吻合,咖位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觀衆看得舒服,輕松、釋然,不尴尬。
2.喜劇演員不等于綜藝咖。
綜藝節目的井噴,造就了國内一批深受歡迎的“綜藝咖”。
這些人的普遍特點是要麼綜藝相關資訊儲備量大、能恰如其分地抛梗和接梗,如大張偉、楊迪等;要麼“笑”長在臉上,極具觀衆緣 ,如嶽雲鵬、沙溢等;要麼是最厲害的,兩者兼而有之,如沈騰、賈玲等。
這麼一看,作為喜劇演員的宋小寶,竟然不在列。
其實,這也不奇怪,台上的宋小寶和台下的宋小寶判若兩人,往往很厲害的喜劇演員在日常卻是沉悶乏味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周星馳。
《青春環遊記3》中,宋小寶不說話時是很安靜,表情嚴肅,跟其他幾人明顯不搭。
一說話,他又容易搶戲,忽略了其他人。
而且,他年齡偏大,基本活在自己的年代裡,與年輕嘉賓有代溝。
如第二期節目,例行的猜歌環節,對當下比較流行的歌曲,其他4人猜得不亦樂乎,唯獨宋小寶一聲不吭,一個人坐在前面,仿佛與他們隔絕。
直到楊迪放了一首老歌,宋小寶會唱,才活躍起來,但他的歌單顯然都是他那個年代的,他一“搶戲”,範丞丞、汪蘇泷就變成旁觀了。
看到這,觀衆們就格外想念周深了。
你是不是也懷念《青春環遊記2》的“寶藏男孩”周深?歡迎留言評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囧叔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