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琳小時候很喜歡玩球,運動員出身的爸爸也很支援,就去體育用品商店給她買了一隻足球,還勉勵她好好練習,将來也成為一朵“铿锵玫瑰”。
金琳對這隻模仿世界杯“飛火流星”的足球愛不釋手,便用墨水在球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随着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像當國文老師的媽媽那樣文靜,那隻球也早已成了她房間裡的一個擺設。
到了中考前夕,太多的書籍和學習資料已經把她小小的房間塞得滿滿當當,似乎沒有了那隻球的存身之處,于是她就決定要和它“拜拜”了
金琳家住在二樓。這天傍晚,她把“飛火流星”從樓視窗扔了出去,球在地上蹦了幾下,正好滾到了一隻垃圾箱的旁邊。
這時,金琳看到有個和她差不多年齡的男孩走去把球撿了起來,揚起頭喊道:“這是誰的球?誰的球掉了?”
金琳在樓視窗答道:“這個球我不要了。”
男孩一愣,說:“那你能把它送給我嗎?”
金琳說:“當然可以,你喜歡就拿去吧。”
男孩似乎有些喜出望外,還恭恭敬敬地朝她鞠了一躬,高高興興地把球拿走了。
這件事過後金琳很快就忘了,投入到了緊張的複習中去。後來她如願考上了重點中學,三年後又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
大學畢業時,金琳響應号召報名做志願者,去西部支教一年,就這樣她來到了貴州省的一個縣。
縣教委主任指着一個颀長黧黑的青年對她說:“諾,這位就是你要去任教的米泉國小的張校長,他是專程來接你的。”
金琳立刻熱情地與張校長握手。張校長卻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頭皮,紅着臉說:“什麼校長不校長的,我叫張國信,以後你就叫我名字好了。”
張國信一把扛起金琳的行李,帶她去了車站,兩人坐了近半個小時的中巴,在一個四周都是青山的地方下了車。
金琳見張國信大包小包地扛着,自己卻兩手空空,有些過意不去,就搶着要分擔一部分。
張國信笑着說,“還是我來拿吧,你是大城市來的姑娘,等下能走到學校就已經不錯了。”
金琳心想你也太小看人了吧,這裡四周都已經是青山了,還能有多少路要走?況且她以前暑假裡和同學一起去黃山旅遊,那麼高的山,她不是也爬下來了嗎?
正在金琳這麼想着的時候,張國信已經扛着行李大踏步地走了,她跺了跺腳,隻得一溜小跑地跟了上去。
走着走着,金琳總算知道了什麼叫山外有山,他們明明已經翻過了一個山頭,可是橫亘在他們面前的又是一個更高的山頭,好像永遠都翻不完似的。而且這裡的山道也不像黃山,有砌得很整齊的石階,隻是一條人踩出來的羊腸小道,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崎岖錯落的亂石灘,不是張國信時不時地施以援手,她根本就過不去,但她還是咬着牙一聲不吭地堅持着。她覺得她既然來這裡支教,也不能這麼快就讓人看扁了。
走了大約兩個小時光景,金琳的腳上已經起了泡,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痛,體力也似乎已到了極限,真想坐下 來好好地歇一歇。
這時,她聽見張國信說:“哎,我已經很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兒再走好嗎?”說完就率先在一塊山石上坐了下來。
金琳心裡暗暗感激。
一路走來她發覺張國信的步履一直都很輕松,一點都不像很累了的樣子,他提議休息,一定是知道她很累了,又察覺出了她好強的性格,才有意這麼做的。看來這個男人還真的是細心啊。
米泉國小的校舍很簡陋,一共隻有四間泥坯屋,兩間是教室,一間夥房,還有一間就是金琳的住所了。
張國信把她領進屋,她發現裡面早已收拾得幹幹淨淨,連床鋪、桌椅、書架等用品都準備好了。
後來金琳才知道,這裡原來是張國信的住處,現在讓給了她,他就隻能回家去住,每天來回要走三十幾裡的山路。
沒幾天金琳又知道了,縣裡雖然曾經派來過幾位老師,但因為吃不了苦,全都沒過幾天就逃走了,是以張國信說是個校長,其實卻是個“光杆司令”,米泉國小五六十名學生,一到三年級一個教室,四到六年級一個教室,全都由他一個人教。
張國信對金琳說:“金老師,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由你來教高年級怎麼樣?”
金琳也覺得教四至六年級她能夠勝任,就當仁不讓地答應了下來。
可是金琳卻沒有想到,那些學生大概都特别信任張國信,也習慣了上張國信的課,對她的課就是聽不進去,課堂裡也總是亂哄哄的,她想盡了辦法都無濟于事,急得她險些都要哭出來了。
這時,張國信出現在了教室門口,鬧哄哄的教室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張國信嚴肅地對同學們說:“金老師放棄優越的條件到我們這個窮山溝來支教,你們如果還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她?現在我宣布,你們一天不好好上課,就罰你們一天不能玩球。”
他說完這些話就走了,但讓金琳想不到的是,這幾句話競産生了這麼大的作用,教室裡不再亂哄哄了。學生們也都開始認真聽課了。
而這一切變化的原因就是能玩球。
金琳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球,竟然對他們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直到午間休息時, 存心一睹究竟的金琳才見到了這隻球。這是一隻打滿了更新檔的足球,已經看不清原來的花紋和顔色,但就是這樣一隻球,卻給同學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他們時而把它當成足球踢,時而又把它當成籃球,以那棵大樹上挂着的一個鐵圈做籃筐,像模像樣地打起了對抗賽。教室前面的一塊小小的空坪,此刻似乎已成了孩子們玩樂的天堂。
金琳正在感慨,那隻球正巧滾到了她的腳下,她撿起一看,不禁驚呆了,因為那隻球雖然已經補了又補,但她還是看到了一個用永久性墨水寫的“琳”字,這可是她親手寫上去的。
原來這隻球就是當年她丢掉的“飛火流星”,難道張國信就是當年的那個男孩?她簡直難以相信事情會有這麼巧。
找了個機會,金琳試探地對張國信說:“孩子們這麼喜歡那隻球,它一定有不一般的來曆吧?”
張國信說:“噢,這隻球是那年一個城裡的女孩子送給我的。”
原來張國信自幼家貧,是金琳所在城市的一個好心人資助他上學的。那個好心人還把張國信接去玩了幾天,而他們與金琳家又正好住在同一個小區,于是才會有金琳把“飛火流星”送給張國信的事。
金琳得知此事後,不禁唏噓不已,但她卻忍住沒有告訴張國信她就是當年那個送球的小女孩,隻是淡淡地說:“可是這隻球已經很破了。”
張國信說:“是啊,這隻球已經很破了,但至今為止它是我們學校唯一的體育用品。”
金琳的心像是被針刺了一下,剛才那種因為她送的球而使孩子們得到快樂的暗自得意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她擡頭仰望着清澈的天空說:“他們應該有更多更好的體育器材。”
一年的支教期很快就結束了,這天,張國信還是扛着大包小包,将金琳送到了汽車站。
到了這時,張國信才突然感覺到,一年的朝夕相處,他對金琳竟已産生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感情,他戀戀不舍地說:“金琳,你這次回去,不知以後還會不會記得這裡。”
金琳說:“你放心,我人雖然走了,但我的心卻還留在這裡。”
她果然沒有忘記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回到她居住的那座城市後,她立刻就跑到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他們講了那隻球的故事。她說今年每個人都有一個奧運夢,山裡的孩子也一樣。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幫他們圓夢。
基金會的人聽了金琳的故事也都很感動,于是發起了一場“夢想操場”大型公益活動,向社會呼籲,用愛心去幫山鄉的孩子們實作夢想。
張國信自從送走了金琳後,并沒有搬回學校來住,也不知為什麼,他總覺得金琳還會回來的,是以那個房間他一直都讓它空着。
這天,他接到教委打來的電話,說有一批社會捐助的體育器材馬上就要運來學校,要他準備迎接。張國信一聽心裡别提有多高興了,立刻帶了幾名高年力級的學生趕到了汽車站。
沒多久,運送體育器材的車子就到了,從車上搬下了籃球、足球、羽毛球拍等許多嶄新的體育器材。
最後從車上走下來的是金琳。
張國信一見到她就欣慰地說:“我就知道是你幫我們搞來這些器材的。你的心果然還留在這裡。”
金琳笑着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了,你知道我為什麼會募集這些體育器材送來學校嗎?因為我就是當年送你球的那個小女孩。看到我随手扔掉的一隻球卻給孩子們帶來了這麼大的快樂,我就決心要幫助他們了。”
就在他們說話的這會兒時間,那輛送器材來的車已經調轉車頭開走了。
張國信着急地說:“金琳,車都已經開走了,你怎麼還在這兒?”
但他随即注意到了她帶着的大包小包的行囊,立刻便明白,她已經決定留在這裡了。
作者:何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