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作者:八卦氣象台

最近,《人民的财産》改編的電視劇《突圍》正在熱播,與四年前的姐妹劇《人民的名義》相比, 《突圍》不管是口碑、劇情、剪輯還是節奏上,被觀衆诟病的地方不少。

裡面很多演員的表現,與四年前《人民的名義》劇中衆多實力派相比,懸殊也較大。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當年《人民的名義》播出後,觀衆紛紛稱劇中老戲骨雲集,

但飾演高育良書記的張志堅卻并不認同這種說法,他說,“《人民的名義》裡隻有一名老戲骨,那就是白志迪老師”。

張志堅的這句話,可謂是得罪了一大幫人,但奇怪的是,不管是網友,還是這部劇中的其他演員,似乎都認同了這句話。

在娛樂圈,張志堅是有名的“毒舌頭”,他曾說:

“拿天價片酬的演員還提那麼多要求,其實不合理,你們不配”。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給再多的錢也不會和流量小鮮肉拍戲,連台詞都不背,這是對演員這個職業不夠尊重。”

這種得罪人的話,一般人不會說,隻因在張志堅的心裡,戲比天大這四個字,從他出道開始,就深深地烙在了他的骨子裡。

1955年,張志堅出生在南京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蘇北第八分校學員,畢業後分到了新四軍文工團。

有人說,軍人家庭出身的孩子,身上自帶一種正氣。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張志堅也不例外,從小就是在戰争故事的熏陶下長大的,父親經常給他講抗戰史,很多時候,是父親講着講着,張志堅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睡着了。

張志堅出生後,父親的工作從台前轉到了幕後,主要從事文藝理論工作的研究。

60年代中後期,張志堅家裡也受到了沖擊,他的國小,國中都是在農村度過。

盡管受到打擊,家裡的生活待遇也是一落千丈,但父親對兒子的要求并沒有降低。

那時大家對學習并不看重,但張父卻不這麼看,在學習方面嚴格要求兒子。在生活習慣上,也是按照軍人的标準來要求兒子。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他經常給張志堅講解放前的窮苦生活,哪怕現在在農村,日子也比解放前要好得多。

這種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無形中也感染了張志堅。

高中畢業後,張志堅成了一名司爐工,哪怕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内容單調乏味,但他依然很滿足,對未來充滿希望,覺得日子有奔頭。

參加工作的第三年,全國恢複聯考了。

張志堅也報考了,隻是成績不太理想,隻考上了一所大專院校。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心高氣傲的張志堅沒有去上,第二年,江蘇人藝招演員,可能是骨子裡有一種文藝的基因,他報名了,并且順利通過了面試。

但父親對小兒子的期望,卻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公職人員,就像大兒子一樣。

一時間,父親倆因為張志堅未來的事業方向,産生了分歧。

江蘇人藝的上司愛才心切,他們親自上門做老上司的工作,張志堅這才得以順利成了江蘇人藝的一名學員。

從一開始的跑龍套,到後來能撈到一些邊邊角角的角色,張志堅在江蘇人藝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光鮮。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在那樣一個人才輩出的劇團,作為年輕演員的張志堅,能夠成為台上的主角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等。

等到資曆老的演員退休,等到自己也成為一名有資曆的演員。

這種有力無處使,郁郁不得志的生活,并沒有澆滅他對演戲的熱愛。

在劇團,張志堅盡一切努力争取多演一些角色。

那時的經典劇目像《一雙繡花鞋》《陳毅出山》等,需要很多配角,張志堅不怕累,經常身兼數個角色。

那段經曆,為張志堅後來的精湛演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團裡戲份少,他就在外面找活幹。

進入90年代後,經常有劇組來南京取景,同時也會就地找一些配角演員。南京本地的一些年輕演員就成了這些劇組的香饽饽。

南京人藝的王勁松,張志堅,前線文工團的侯勇,郭廣平等演員,都很受劇組歡迎。

特别是王勁松,當時在南京已小有名氣,後來在這些劇組中認識了傅彪,在傅彪的幫助下,才離開南京開始北漂。

張志堅是一個内向的人,平時不太愛應酬。不過在這些流動的劇組中,有時不得不和人交流。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後來的老婆張萍。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1988年,張志堅參演了電影《刺殺汪精衛》的拍攝,片中,他是一個無名小卒。

在這部電影中,還有當時同樣籍籍無名的倪大紅,他飾演宋子文,但同樣戲份不多。

不過那時倪大紅比他的情況稍好一些,他在《高山下的花環》中,憑借段雨國一角,在影視圈多少混了個臉熟。

誰也沒想到,17年後, 比倪大紅大5歲的張志堅,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和倪大紅飾演一對父子。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1990年,張志堅又參演了電視劇《深圳人》,這部被譽為《外來妹》姊妹篇的電視劇,獲得了“飛天獎”三等獎,全國電影廠優秀電視劇獎,深圳市大鵬文藝獎等。

《深圳人》播出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隻不過這個成功,和張志堅關系不大,因為他在裡面的戲份實在太少了。

不過《深圳人》對張志堅影響卻較大。

在拍攝過程中,張志堅認識了這部劇的投資商,一個潮汕老闆。

有一次兩人聊天時,潮汕老闆突然說,自己特别羨慕那些農民工,忙碌一天後沖個澡,然後坐在牆頭欣賞四周的風景,他們依然保留着單純的心境。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當時的張志堅無名無錢,并不能了解潮汕老闆說這句話時的心境,直到多年後他突然明白,做什麼都保持着一份純粹,不為名利所左右,實在太難了。

1996年,在妻子的建議下,張志堅夫婦一起去了北京,開始了“北漂”。

張萍是前線話劇團的一名話劇演員,與張志堅在一次拍戲時認識。

張萍性格活潑開朗,與沉穩少話的張志堅怎麼看都不是同一類人,但兩個性格差别極大的人,卻走進了婚姻。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婚後,張萍看到丈夫在機關發展一般,于是建議兩人一起去北京,那邊說不定有更多的機會。

張志堅也想換一種環境,于是兩人一拍即合,辦理停薪留職手續後,40歲開始了北漂生活。

不過他倆不同于一般的“北漂”,多年工作下來,張志堅手上已經有一些積蓄了。而且他除了健身,沒有其他愛好,“北漂”于他們而言,隻是換了一個城市生活。

初到北京,張志堅的生活和在南京時并沒有什麼改變,他依舊到各個劇組碰機會。這期間,他輾轉在一個又一個劇組,尋找合适的機會。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血色湘西》劇照

2004年底,張志堅又到了一個劇組試戲,導演是張黎。

那時的張黎,已經憑借《走向共和》這樣的大戲,在影視圈站穩了腳跟。

不過試戲的時候,張志堅并沒有見到張黎,張黎正在拍攝馮小剛的《夜宴》。

試戲後的第三天,張志堅接到了副導演的電話,他已經通過了,但具體在劇中飾演哪一個角色,還沒有最後确定。

這部劇,就是被很多人譽為曆史劇巅峰的《大明王朝1566》。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2007年年初,《大明王朝1566》作為湖南衛視的開年大戲,卻在播出一半後因為收視太差撤下了。

之後,這部劇幾乎銷聲匿迹,直到10年後,才被觀衆重新發現。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喜歡它的觀衆連刷數遍,還是樂此不疲。

《大明王朝1566》中,張志堅飾演“小閣老”嚴世蕃,與倪大紅飾演的嚴嵩,是一對父子。

嚴世蕃這個角色,并沒有讓張志堅在影視圈打開知名度,不過這部劇,讓他認識了張黎導演,他的演技,令張黎導演十分認同。

兩年後,張黎執導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央視播出,這部講述現代革命戰争的電視劇,劇中實力演員雲集,有呂中,黃志忠,孫紅雷,柯藍,孫淳,郭廣平等等。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張志堅在其中飾演國民黨元老級人物董建昌,一個賣花布出身,在楊立華,瞿恩等人眼中的投機份子。

張志堅在其中戲份不多,就是與楊立華的一條感情線,但就是董建昌這個角色, 讓觀衆欲罷不能。

他有情有義,哪怕楊立華要離開他,也堅持送她去莫斯科學習,他愛了楊立華一輩子,卻從不求回報;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他有勇有謀,帶兵打仗有一套,在用人方面更是毫不含糊,深深地影響着楊立青;

他審時度勢,在民族大義面前,帶兵堅定地站在了新中國這一邊。

客觀地說,亦正亦邪的董建昌是一個讨喜的角色,在張志堅的演繹下,他的有血有肉更讓人記憶深刻。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張志堅與張黎導演合作的第二部劇,因為有《大明王朝1566》合作的基礎,張黎對張志堅十分放心。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開拍前,他就讓張志堅在董建昌和瞿恩兩個角色中間選一個,張志堅結合自身特點,最後選擇了董建昌。

事實證明,張志堅的選擇是正确的,瞿恩是一個正面角色,也是一個讨喜的角色,但相較起來,董建昌更有層次,瞿恩卻有些臉譜化了。

于演員來說,董建昌更有挑戰性,也更容易出彩。

出道近30年,張志堅終于火了。

火了之後的改變, 就是有更多類似“董建昌”的角色找上門來,但于張志堅來說,生活并沒有什麼改變。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他沒有乘勢追擊,去争取更多的資源。

他不希望一個角色重複演, 他推掉了這些機會,然後在接下來一年時間都沒有接戲,也不接受任何采訪 。

他強迫自己靜下來,看看書,和太太出去旅遊,積累生活,為下一部戲做準備。

2014年,與張嘉益合作《大清鹽商》,飾演“一根筋拎不清的”阿克占。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在一出阿克占打沙袋的戲中,因為情緒太投入,打沙袋時沒有掌握好力度,張志堅的手腕打骨裂了。

不過這點小傷,在他看來沒有什麼,他忍痛堅持拍完,沒有影響到劇組的進度。

除了在拍戲過程中投入,張志堅在片場精益求精的性格,更是在圈内廣為人知。

有一次,襯衣的領子和軍服不搭,服裝說剪一個領子粘在上面,張志堅一聽,氣得大發雷霆, 一點都沒有給服裝面子。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最後,服裝改了7次,終于達到了張志堅的要求。

這種在别人眼裡吹毛求疵的壞毛病,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影視劇的品質。

在拍攝《人民的名義》時,劇組給他搭配的是一副金絲邊框眼鏡,張志堅看了定妝照後,覺得這樣的高育良顯得太精明了,并不符合高育良在劇中進階幹部的身份。

他抽空和太太去逛街,自掏腰包配了一幅黑邊框眼鏡,就是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那幅眼鏡。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從最後的效果來看,換了眼鏡後的高育良,看起來更低調,也更符合劇中人物形象。

在《人民的名義》中,張志堅除了給自己配了一幅眼鏡,還為自己買了一件羊絨衫。

有一次和太太逛商場時,張志堅看中了一件羊絨開衫,太太張萍也是話劇演員出身,一下子就猜中了他的心思,問:是為高育良準備的吧。

張志堅點了點頭。

其實劇組也有為演員準備服裝,但張志堅覺得劇組準備的衣服品質不會太好,不太符合劇中高育良的身份,于是自己花錢買下了這件羊絨開衫。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劇中,張志堅飾演的高育良隻要在家裡,都穿着這件衣服。既顯得随意,又不會覺得掉檔次。

幾乎每一部劇,張志堅都會認真對待。

出道這麼多年,張志堅參演的影視劇,還沒有超過30部,差不多一年一部的樣子,這個數量 ,在影視圈絕對是最少的。

但這并不影響他接戲的态度,有合适的劇本才接,沒有合适的,他就和太太享受生活。

《人民的名義》播出後,高育良比當年《人間正道是滄桑》裡的董建昌更受人關注,張志堅也是以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配角獎。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與此同時,很多觀衆以為張凱麗就是張志堅生活中的伴侶。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流言,張志堅在接受采訪時,适時地談到了自己的太太,并講述了兩人生活中的一些幸福片段。

當年,是張萍帶着張志堅來到北京,這些年,張萍甘做張志堅幕後的女人,支援張志堅。

張萍是張志堅的小迷妹,隻要張志堅拍戲,到哪她都跟着,結婚這麼多年,兒子都上大學了,但兩人的感情還和當年一樣。

生活中,張志堅是一個标準的好丈夫,除了脾氣有點大,其他一切都好說。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說起張志堅脾氣大,郭廣平最有話語權。

在拍攝《人間正道是滄桑》時,導演一開始讓郭廣平飾演楚材,也就是楊立仁的頂頭上司;

但就在開拍的前三天,張黎突然改變主意,又讓他飾演楊立青的同學穆震方。

這種臨時的改變,令郭廣平十分不滿,他決定不演了,收拾東西回去了。

郭廣平曾和張志堅的太太是前線話劇團的同僚,兩人又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過合作,互相之間比較熟。

張黎是以請張志堅幫忙做工作。

誰知張志堅聽說後,拿起電話就把郭廣平臭罵了一頓,最後把郭廣平罵回來了。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在張志堅看來,這麼好的劇本,這麼好的劇組,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可郭廣平居然不知珍惜,令他實在不罵不快。

張志堅脾氣大卻很少發火,有空閑時間時,張志堅喜歡下廚,為家人做上幾道可口的菜,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

張志堅喜靜,張萍喜動,這些年,張萍帶着老公,幾乎走遍了全世界。

張志堅在訪談節目中曬出的照片,也都是在旅行途中拍攝,看這些照片中張志堅的造型,你絕對很難想象這是熒屏上的那個張志堅。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張志堅說這都是太太設計的,不過他也樂得被太太“打造”。

除了旅遊,張志堅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健身。

年過60還能保持一身的肌肉,這份堅持,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在一次采訪中,張志堅還教女主持人經驗:如果一個男人熱愛健身房,說明他還有一顆童心。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多年的健身,讓張志堅看起來比同齡人更年輕。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董建昌時期和高育良時期,張志堅的面貌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除了喜歡健身,張志堅還是一個“鞋子控”,隻要有特色有質感的鞋子,他都喜歡買回來。

他的鞋子比太太的還多,為此,他專門騰出一間房間,用來展示自己淘來的各種鞋子。

閑暇時,他喜歡親自給這些鞋子做護理,最久的一雙鞋,陪伴他已經快40年了。每次看到這些鞋子,張志堅都特别開心。

他把他們按日期分好類,每一雙鞋都有一個小故事。

他就是這樣,在生活中尋找樂趣,他不拍廣告,不上綜藝,隻願意花心思在自己的興趣上,用興趣來滋養内心,充盈内心。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近年來,娛樂圈時常有各種炒作現象,張志堅是這樣說的:

“做演員要實實在在,光炒作沒作品不算演員,最終隻能是昙花一現,拍戲經曆最重要,不要去苛求結果。”

不要去苛求結果,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做起來又何其的難。

但張志堅卻做到了。

2021年6月30日到7月7日,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上海演出,張志堅、黃品沅、石文中,張桐,曾黎,王勁松等實力演員,為觀衆獻上了精彩的盛宴。

“大器晚成”張志堅:25歲出道53歲成名,他的清醒令人望塵莫及

這是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首演,接下來,他們還将在全國30城演出56場,張志堅在劇中,依然飾演董建昌。

離開話劇舞台25年,對于能再次登台,張志堅十分開心。哪怕記憶力沒有以前好了,他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演這樣一部話劇。

這就是張志堅。

名和利,人人都向往,但在名利面前,能保持清醒不驕躁實在太不容易,但張志堅做到了。

做什麼都要保持一顆純粹的心,30年前潮汕老闆不經意的一句話,影響了張志堅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