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23日深夜0點時分,明月高懸,雲層稀薄,我國東海海面月光粼粼,一片甯靜祥和的景象。但在這片平靜背後,一場驚心動魄的空中追逐正在進行。
一架受傷的美軍飛機拼命逃竄,擊傷它的中國空軍飛機則緊追不舍。
美軍飛機駕駛員詹姆斯·迪恩,此時才剛剛結婚三個月。執行任務之前,他從未設想過自己會遇到這樣的困境。
一個名叫馬丁的電子技術員更是五味雜陳,本來他今天是可以休息的,結果因為代替戰友值班而登上了這架倒黴的飛機。
機上的其他十幾個美國人,此時此刻也都有着同樣的想法。如果知道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他們說什麼也不會執行這次任務,因為幾乎沒有什麼作戰能力的電子偵察機,在殲擊機面前就如同是老鷹利爪下的小雞。
但并沒有徹底放棄希望的美國人,一邊祈求上帝保佑,一邊拼了命地逃跑,他們以為對方看到自己已經準備溜走了,應該不會再趕盡殺絕了。
然而美國人想錯了,中國飛機不僅死死咬住自己不放,而且還在不斷開火!
那麼等待着這架美國飛機和美軍飛行員的,将是怎樣的結局呢?

美軍偵察機
8月22日,夏天已經到了尾聲,入夜微涼,人們都已安然睡去。
但在我軍的空軍雷達站,解放軍戰士們卻一刻也不敢松懈,因為雷達上再次出現了一架敵人的飛機。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以及有關勢力對大陸的空中偵查乃至武力襲擊,一直都十分猖獗。僅從1951年至1953年期間,這種入侵行為就發生了至少3萬架次!
尤其是我軍能夜間作戰的飛行員極其稀少,而當時我軍裝備的飛機也比較落後,夜間作戰能力較差,飛行員隻能靠肉眼搜尋對方目标,是以美國便經常仗着自己的優勢,趁着夜色派出飛機執行偵查任務。
這次出現在我軍雷達螢幕上的,就是一架美國的P4M-1Q型電子偵察機。
老式雷達 示意圖
入夜之後,這架美軍偵察機從日本某基地起飛,朝着我國山東、江蘇附近飛來,開始執行偵查任務。
23時17分,我軍華東地區防空部隊的預警雷達首次發現了美軍偵察機。
當時美軍飛機已經侵入我國領空(注:領海之上的空域也是領空的一部分),并且飛行高度隻有1千多米,足見其态度之嚣張,完全沒有把我國的防空力量當回事。
這個時期,狡猾的美國人經常沿着“S型”的航線飛行,飛機在首次侵入我國領空一段時間後,會暫時折回到公海之上,然後伺機進行第二次入侵。
果然,美軍偵察機在我國領空飛行9分鐘後,躲到了公海上面,妄圖營造出自己已經離開的假象,但這一伎倆早已經被我方摸透了,是以我方的雷達繼續嚴密地監視着它的動向,值班飛行員也進入一級戰鬥狀态,準備随時起飛迎擊敵人。
張文逸
23時41分,美軍偵察機不出所料地大幅調整了飛行方向,朝着我國舟山群島一帶飛來,13分鐘後,美軍飛機再次侵入我國領空,并且有繼續深入的迹象!
駐紮在上海的我空軍航空部第2師立刻做出判斷,敵機有可能會偷襲上海、甯波等地。正在值班的副師長褚福田當即下令,飛機起飛迎敵!
時任空2師6團領航主任,27歲的空軍飛行員張文逸,立刻駕駛着米格-17殲擊機從虹橋機場起飛,趕往預定方位進行攔截。
張文逸駕駛的飛機上并沒有搭載可靠的雷達,全靠地面雷達進行引導指揮,雷達把方位傳給他,再由他本人去觀察判斷目标所在。
盡管這天晚上月光不錯,但在黑夜之中想要單憑肉眼發現目标,對飛行員來說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米格-17
8月23日0點過後,根據地面指揮,張文逸的飛機先後三次減速,并不斷調整方位,逐漸靠近了美軍偵察機,地面雷達通報敵我雙方距離15千米。
張文逸降低飛行高度,借着月光在空中搜尋目标,雙方距離5千米。
此時地面還在不斷通報美軍飛機的位置,但雷達上的觀測結果和飛行員的肉眼所見,顯然是兩回事情。
張文逸依然沒有發現目标,而雙方距離已經隻有1千米了。
靜谧的海面折射着月光,駕駛艙内的張文逸睜大了眼睛,仔細地觀察着空中的一切。
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能發現對方,那麼很有可能會錯過攔截的最佳機會,而敵人一旦有所警覺,後續的攔截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成功了。
突然,在自己的左側前上方約800多米遠的地方,他看到了一架大型飛機!
這正是張文逸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美軍偵察機!他立即向地面報告了這一消息。
此時美軍偵察機已經進入我國領空長達23分鐘,飛抵了嵊泗列島西邊,并且還在朝着甯波等地飛行,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地面指揮部沒有猶豫,當即就下達了攻擊指令,接到指令的張文逸立刻駕機從敵人後下方切了過去,這時是8月23日0點17分30秒左右。
在距離美軍飛機700多米的地方,張文逸打出了第一輪機炮,但并沒有命中。
他迅速調整方向,在400米位置進行了第二次攻擊,這次攻擊成功擊中了敵機的左側機翼。
美軍偵察機察覺到攻擊後就企圖掉頭逃跑,但大型飛機沒有那麼機動靈活,美國人想甩掉張文逸非常困難,偵察機上的幾挺機槍也不是殲擊機的對手。
0點19分左右,張文逸在距敵機300米的位置發起了第三次攻擊,并打光了所有炮彈,炮彈全部命中目标。
這時的美軍偵察機傷痕累累,機身燃起了大火,機上的16名美軍士兵大多非死即傷。
受傷的美軍偵察機搭載着滿機艙的傷員,朝着東南方向繼續逃竄,但飛機飛行高度卻在迅速地下降。最終它機頭朝下,墜入了我國浙江衢山島東邊約15千米的領海内。
開頭我們提到的結婚三個月的駕駛員詹姆斯·迪恩,和代替隊友值班的馬丁,以及機上另外14名美軍士兵都無一幸免。
張文逸(右)與戰友在一起讨論戰術
這群美國人因為狂妄自大,沒有察覺到前來攔截的中國空軍飛機,更沒有想到中國飛行員能在夜色之中成功逮到自己,最後他們隻能帶着懊悔、自責和怨恨沉入了中國的大海。
擊落敵機,保衛祖國安全的張文逸則在0點46分安全傳回了基地,受到了戰友們的熱烈歡迎。
就在4個月前,曾有一架美軍偵察機從渤海上空入侵我國領空。
當時駐防遼東半島的我空軍部隊先後起飛10批10架次飛機,才成功截住了入侵者,但那次也隻是将敵人擊傷而已,是以這回張文逸起飛之後,其他後續飛行員也做好了準備。
值得稱贊的是,張文逸首批首架次出擊就成功将敵機擊落,順利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詹姆斯·迪恩
得知本國偵察機被中國擊落,16名美軍士兵下落不明的消息後,美國朝野震動,許多強硬派更是叫嚣着要對中國進行打擊報複。
8月25日,美海軍第7艦隊集結包括3艘航空母艦、49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以及200多架飛機,開到東海水域進行武力示威。
美國人一面派飛機繼續向中國挑釁,一面搜尋墜毀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下落。畢竟這些東西如果被中國人搶先發現,那就等于落下了一個大大的把柄。
我國年輕的陸海空三軍在嚴陣以待的同時,也派出大批人力在美機墜毀海域進行搜尋打撈。
經過不懈努力,2具美軍飛行員屍體被我方打撈上岸,因為天氣炎熱,加之屍體又在海中泡了很久,是以我方不得不對屍體采取了必要的清理和儲存手段,随後又通過當時英國駐華機構,把屍體交還給了美國人。
此次事件本來美國就不占理,而中國又成功拿到了證據,再加上北韓戰争的場景曆曆在目,美國自己撈上來2具屍體後,便也隻得悻悻而歸。
連帶上我國交還的遺體,被擊落的美軍偵察機上的16名成員,隻有4人的遺體被找到,另外12人則一直下落不明,新婚不久的詹姆斯·迪恩也在失蹤之列。
迪恩與妻子夏沃,1956年
不久,迪恩的妻子夏沃從美軍軍方收到了陣亡通知書,但她并不願意承認丈夫已經死掉的事實,一直認為迪恩還在中國秘密地活着。
為此在中美關系恢複正常後,夏沃兩次來華找尋丈夫的蹤迹,雖然并沒有結果,但她又不知道從哪裡聽得了小道消息,聲稱當年有美軍飛行員活了下來,是以她愈發堅定地認為丈夫還活在人世。
拉姆斯菲爾德
挂念着迪恩的不止有夏沃,還有拉姆斯菲爾德,此人是迪恩的摯友。
拉姆斯菲爾德在2001年成為美國國防部長後,曾專門向我方打聽自己朋友的下落。
我國則交給了他一份當年的軍方檔案影印件,證明被擊落的美軍偵察機沒有人員生還,拉姆斯菲爾德這才放下了多年的執念。
那位擊落美國飛機的我軍飛行員張文逸,則在1980年被派往駐美大使館擔任了四年的空軍武官。
美國人當然知道他就是當年擊落自己飛機的人,不過對此也并沒有多說什麼,畢竟當一個國家逐漸強大起來的時候,連對手也會敬畏三分。
内容來源:
陸文至 陸淩雲:《中國戰機首次夜間擊落入侵美機紀實》,《兵器知識》2016年第4期
李筱春:《中國空軍檔案與拉姆斯菲爾德的失蹤密友》,《檔案春秋》2007年第2期
新浪軍事轉載新華網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