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作者:雲水心語

南宋時金軍入侵、民不聊生,不少德才兼備的儒生報國無路,隻有遁入書山,著書立說,其中較有影響的讀書人應首推鄭樵。鄭樵從小就很有志氣,他酷愛讀書,立志報國,可是由于仕進無望,便開始了其學術研究的生涯。

詩人在忙碌之餘,也會經常外出遊玩。有時與親朋好友一起去名山大川遊覽,有時也會獨自泛舟湖面。心情愉悅之時,還會即興賦詩。下面介紹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彰顯了恬淡襟懷。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漫興(其一) 宋代:鄭樵 花下閑傾濁酒,人前莫道清貧。 殘生全無奢願,歲月徙倚竹筠。

鄭樵興趣廣泛,他常花費大量時間,整理讀書筆記。經過三十多年嘔心瀝血的努力,他終于寫出了一千多卷著作,可謂洋洋大觀、包羅萬象,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通志》。

這部曆史巨著脈絡清晰,講述了從遠古到五代的發展過程,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史學價值,也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崇高地位。這兩首詩就是作者在閑暇時心情放松,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寫就的佳作。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第一首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的歸隐生活,閑來無事、濁酒一杯,徜徉花下、敞開心扉。醇酒可以助興,風景令人陶醉,詩人雖然生活艱苦,卻安貧樂道,從不在人前訴說清貧。

作為一位文學家,他更在意内心的充實,隻要食能果腹,不在乎粗茶淡飯;衣可蔽體,也不管衣衫破舊。清風明月,是自己的好友;漁樵耕讀,生活卻有滋有味。

詩人年輕時曾經非常渴望進入仕途,還寫信給朝廷,毛遂自薦。可是作者乃是一介草民,又無人舉薦,寄出去的信終于石沉大海。同時由于戰亂不息,詩人無法外出趕考,于是年少的夢想也就終于無法實作。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後兩句抒寫自己的餘生願望,“全無奢望”,表達了作者早已淡忘了名利,隻想安安靜靜地讀書、寫作。他在書海裡,感受前賢思想的深邃;在山水中,體驗自然旨趣。

青山綠水,可以詩意地栖居;藍天白雲,也讓内心恬靜。歲月逡巡、時光悠悠,詩人卻似竹箭有筠,也像松柏有心,雖然孤獨,卻能青史留名。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漫興(其二) 鄰沽數盞微醉,坦腹北窗短眠。 風送松濤聒耳,驚回夢蝶翩翩。

世間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有人為了名利,每日繁忙;有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其實人生苦短,需要給自己留一點閑暇,一方面思考問題,另一方面享受快樂悠閑的生活。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每天從早到晚地被他人驅使。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鄭樵著述無數,他每次寫完草稿,都會反複檢查,并再三思考,是以也從中收獲滿滿。寫完一卷書,他便沽酒買肉,犒賞自己。

前兩句就抒寫了自己微醉後的狀态,詩人打酒歸來,自斟自飲,酒過三巡,就感到有些頭暈,于是來到北窗下坦腹而眠。四周悄然無聲,詩人難得浮生半日閑,家人也不願打攪他。

南宋才子的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更彰顯了恬淡襟懷

此時涼風習習、松濤陣陣,很快就驚醒了他的好夢。詩人酣睡一場,即使時間非常短暫,醒來後卻倍感輕松。他揉揉眼睛,忽然憶起自己在幻境中徜徉花海,周圍幽香濃郁、蝴蝶翩翩。可是他再環顧左右,卻依然是熟悉的場景,不禁灑然而笑。

這兩首六言詩自然純樸,卻不落俗套。詩人平時過着儉樸淡泊的生活,每日筆耕不辍,心情雖然時好時壞,卻不受世俗的幹擾,彰顯出詩人的恬淡襟懷。一個人沉浸在創作中,有苦有樂、有喜有憂。他既遺憾自己未能在仕途發展,又慶幸可以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著書立說,成就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