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作者:最愛曆史

#梅豔芳#

她的最後一首歌,是穿着婚紗唱完的。

“我将自己嫁給了音樂。”

說完,40歲的她,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她曾經問過自己,假如,到了百年歸老那天,有什麼可以帶進棺材?

“我可以肯定的隻有一樣東西,就是真情。”

最終,她隻活了40歲。

她唱完最後一首歌,一手拿着話筒,一手提拉婚紗,轉身走上長梯,揮别而去。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揮手告别。圖源:網絡

香港還會不會再出現一個梅豔芳?

18年過去,依然有很多人在問。

一個理性的答案是:不會再有了。

1982年,TVB舉辦了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參加人數超過2000人。

場面熱鬧,仿佛所有熱愛歌唱的年輕人都來了。

在最終的比賽舞台上,當選手梅豔芳邁着輕快的舞步唱起徐小鳳的名曲《風的季節》時,其他參賽者的表演,或多或少都顯得黯然失色了。

19歲的梅豔芳,歌聲低沉而富有節奏,舞步自信,歌藝和台風都堪稱一流。

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新秀”。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在新秀歌唱大賽中演唱《風的季節》。圖源:網絡

台上精彩,台下的評委席同樣“精彩”。

評委之一的黃霑,越聽越高興,拿起資料一看,發現居然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當場下了個結論:

“分明是個天才!”

于是,他在每一個評分項目下都打了滿分,一共50分。當歌唱比賽評委這麼多年以來,他鮮少給出滿分。

随後,黃霑轉向隔壁的主席評判顧嘉輝,問他給梅豔芳打多少分。

“49!”

“本來想給50,但藝術沒有滿分的,隻好扣她1分!”

就這樣,梅豔芳從顧嘉輝手中接過金獎獎座,成為了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的冠軍。

從此踏入樂壇。

當時,邀請梅豔芳參加新秀比賽的黎小田對她作出了一個預測:

“從新人來講,再過十年,都不會出一個像她這樣好的。”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黎小田和梅豔芳。圖源:網絡

如今回看,不僅十年,一晃将近四十年,再也沒有一個像她這樣的人出現了。

唯一的梅豔芳。

梅豔芳身上,有着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獨有的堅韌。

1982年,簽約華星唱片公司的梅豔芳,在公司的安排下錄制了第一張唱片《心債》。

因為嗓音酷似徐小鳳,低沉而有韻味,唱片俘虜了歌迷的心,銷量十分不錯。

然而,唱片MV中呈現的清純、乖巧的女孩形象,卻引發了陣陣懷疑的聲音。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心債》MV中的梅豔芳。圖源:網絡

人們猶記得新秀比賽上眼神犀利,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不羁”的梅豔芳,他們疑惑,梅豔芳怎麼會是唱片裡這個樣子的呢?

于是,媒體開始利用梅豔芳過往“複雜”的歌廳、夜總會駐唱經曆,大做文章。

媒體說,梅豔芳穿衣如此厚實,是因為身上都是紋身、針孔,稱她為“瘾君子道姑”。

面對謠言,梅豔芳雖然感到失落、難過,卻從來沒有在人前表現一二,更是從來有回應過。

她的“過往”,成為媒體攻擊她的利器,也成為她對外防禦的最佳堡壘。

艱苦的童年經曆,讓梅豔芳早已練就出一顆強大的心髒:笑看挫折,永不服輸,用實力來說話。

當人們真正了解了她的過去,所有的誤會都化成了寵愛——沒有人不心疼、不敬佩這個堅強的女孩。

望着海一片

滿懷倦 無淚也無言

望着天一片

隻感到情懷亂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

遠景不見

但仍向着前

——《似水流年》

1963年,梅豔芳生于旺角花園街,是家中的老幺。此時,家中已經沒有父親了。

在她出生之前,風浪帶走了跑船的父親,也帶走了家庭最大的經濟支柱。懷有身孕的母親,唯有帶着三個孩子,和一副布施得來的獨門藥方,來到香港開中醫館。

一個女人要拉扯大四個孩子,生活不易。梅豔芳過早地加入到了這場生計大作戰之中。

三、四歲的時候,梅豔芳愛唱歌的天賦被玩音樂的舅舅發掘,于是,便開始和姐姐一起到荔園登台。荔園1949年開業,整個五六十年代都是香港最大的遊樂場。

梅豔芳最初隻是客串表演,但因為小小年紀就能唱完一首歌,也沒有走音,手舞足蹈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便成為了常駐。

一年多的時間裡,梅豔芳下了課就往荔園跑。

在荔園的舞台上,她唱《賣花女》,唱《賣酒仔》,唱《唐山大兄》……這些與年齡極度不符的歌曲,在她的口中唱出,怪趣又辛酸。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童年。圖源:網絡

在這種環境下,梅豔芳的“早熟”并不出奇。

從六歲起,她就懂得自己選化妝品,自己化妝,十分獨立。

後來,因為有表弟的幫忙和梅豔芳姐妹天賦的加持,梅媽媽便把生意轉移到了歌舞表演,先後創辦了錦霞歌舞團和“歌壇”歌廳。

此時,長大了一些的梅豔芳參與巡回演唱、頂場表演等,積累了不少舞台經驗,表演風格愈發成熟。

當日子變得惬意一些,生活卻又給了梅豔芳一家當頭一棒:

一場大火讓“歌壇”的經營場所化為灰燼。

從此,13歲的梅豔芳開啟了輾轉歌廳、夜總會“賣唱”的日子,每天一唱就是十個小時。以至于,喉嚨都長出了繭。

當她的同學們嘲笑她是個“歌女”時,她在心中暗想同學們沒見識,并投入更多的精力練唱歌,對着鏡子練台風,讓自己的演唱實力變得更強。

當喉嚨長繭,聲音變得低沉,她就轉而唱徐小鳳的歌,開拓新的歌路。

蔓珠莎華 舊日豔麗已盡放

蔓珠莎華 枯幹發上

花不再香 但美麗心中一再想

——《蔓珠莎華》

“人家說我有女強人的外殼,是因為我從小已經見慣了人生的複雜環境,無形之中自己建起了不少牆。”她後來回憶說。

也許,沒有選擇權的童年确實讓梅豔芳有過不少遺憾,但她從來沒有抱怨,而是将所有的苦難轉化為實力,為未來的選擇做出了最好的準備。

1982年新秀大賽上的奪冠,就是她十九年努力生活的證明。

而出道之初的那些謠言,最後也消散于梅豔芳無言的堅韌中。

梅豔芳身上,有着香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獨有的張揚。

出道之初,人們對她呈現的形象懷有惡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清純或是癡怨的形象确實與她的氣質格格不入。

雖然,梅豔芳以酷似徐小鳳的低沉嗓音聞名,但她的表演風格明顯與前輩們大不相同。

當時大火的徐小鳳、甄妮、張德蘭等女歌星,她們演唱時内斂、柔情。

而梅豔芳,舉手投足之間,盡是睥睨一切的自信和張揚。

這份張揚,在其他女歌星身上從未見過。它來自于梅豔芳十多年來的舞台演出經曆,深入骨髓。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圖源:網絡

梅豔芳與80年代香港樂壇的相遇,可謂是彼此的幸運。

80年代的香港,晉升“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一片蓬勃。此時的香港樂壇,在許冠傑等人的帶領下,跨過了西洋音樂、國語小調統治的時代,正全力推進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在香港這塊的土地上,一切先進的東西,大家都樂意吸收。

他們缺的隻是一個引領者。

自信、大膽的梅豔芳正正契合。

當造型設計師劉培基開始參與梅豔芳的形象設計,大家終于覺得一切“對味兒”了。

1985年,梅豔芳發行第三張專輯《飛躍舞台》,一改以往的清純或幽怨形象,展現了一個頗有些帥氣的中性形象,讓人眼前一亮。

在台上我覓理想

系要找到理想 一于要站在台上

換過現在模樣 終歸會聲威最響

做個威水形象 咁點算癡心妄想

任我翻與滾都會得各樣贊賞

——《飛躍舞台》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在《飛躍舞台》中的形象。圖源:網絡

更大膽的嘗試,随後也出現了。

一首《壞女孩》,“尺度”大得讓人驚訝。在她之前,從來沒有女歌手展示出這種充滿野性的形象。

Why why tell me why

夜會令禁忌分解

引緻淑女暗裡也想變壞

沒有辦法做乖乖

我暗罵我這晚變得太壞

——《壞女孩》

此前,香港本土還沒有女性運動,人們對這首歌的驚訝,更多來自于人性中沖破禁忌、向往自由的一面。

這種大膽前衛的嘗試,自然引起紛紛議論,不少人說梅豔芳歌詞教壞小朋友。

但吊詭的是,人們一邊罵,一邊情不自禁跟着唱。

在批評聲中大紅大紫,就是觀衆最後的選擇。

緊接着,這種展示女性性感、野性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出。梅豔芳一步步成為了性感女歌手。

從來沒有女歌手走這條路。

80年代的香港樂壇,梅豔芳獨領風騷,流行樂壇多了一種可能性。

音樂制作人倫永亮說,藝人的一個責任是上司潮流,梅豔芳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不然怎麼會有“百變梅豔芳”的稱号?

梅豔芳也認同,幕前的人必須走在尖端。

她知道,幕前的人永遠是觀衆的模仿對象,必須向觀衆呈現最好的一面。

“我不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但我不會甘于做一個平凡、平淡的人。”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在1995年《一個美麗的回響》演唱會上的造型。圖源:網絡

在藝術表達上,她從不選擇最安全、最熟悉的套路,而是一次又一次做出超越時代性的突破。

“我認為,代表作永遠在未來。”

這種不甘止步于當下的進取精神,讓她留下了數之不盡的優秀作品。

美國《時代周刊》曾将梅豔芳評價為“東方的麥當娜”。

她在香港樂壇塑造的前衛女性形象,連同積極尋求突破的年代一起,成為永不消逝的記憶。

唯獨是天姿國色 不可一世

天生我高貴豔麗到底

颠倒衆生 吹灰不費

收你做我的迷

你敢不敢 抱一抱

風靡一時 是我罪名

——《芳華絕代》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和張國榮在演唱會上表演的《芳華絕代》,成為經典。圖源:網絡

在電影熒幕上,百變的梅豔芳也堪稱芳華絕代。

1988年,她與張國榮合作《胭脂扣》,出演如花一角,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等四個最佳女主角。這就像一道開關,讓她真正地意識到,原來自己真的熱愛演戲,真的有能力演戲。

“你有很多種樣子,濃妝、淡妝、男妝、沒化妝……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真實的梅豔芳也同如花一樣,擁有千百種姿态,每一種都讓人着迷。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和張國榮在《胭脂扣》中貢獻了極其精湛的演技。圖源:網絡

導演們看中了梅豔芳的古典氣質,紛紛找她出演傳奇人物,後來便又有了《川島芳子》《何日君再來》《半生緣》等作品中的經典演繹。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川島芳子》裡的梅豔芳。圖源:網絡

但她鬼馬一面的光芒,也無法掩蓋。

許冠文曾評價,演喜劇比演嚴肅的劇情片難度高得多,因為劇情片隻要演得真,而喜劇片則是要又真又好笑,梅豔芳就是難得都可以演好的演員。

周星馳和吳孟達作為極具個人風格的演員,在喜劇表演上鮮少有女明星能夠跟他們分庭抗禮。梅豔芳是個例外,在電影《審死官》中的表演毫不遜色。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審死官》裡的梅豔芳。圖源:網絡

後來在《鐘無豔》中的反串演出,同樣讓人看到她極高的表演天賦。

“電影是人生的縮影,是一個夢,現實生活做不到的,可以在電影中滿足。”梅豔芳曾說,她是個喜歡做夢的人。

對于認識梅豔芳的人來說,幕後的她比台上的她更讓人着迷。

“假如問我,到了百年歸老那天,有什麼可以帶進棺材,我可以肯定的隻有一樣東西,就是真情。”

梅豔芳待人,無論身份高低,都是同樣的真誠。

由真誠帶來的俠義,大概是連很多男人都比不上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梅豔芳的日常。

一次去歐洲演出,公司為了省錢,隻安排了歌星住大酒店,演奏樂隊則住在比較差的地方。梅豔芳知道後,對這種差別對待十分不滿,不僅提出異議,更是直接把行李收好,搬到了樂隊住的酒店。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隻要有明星或是群演、場記、技工遭到不合理的對待,梅豔芳都會找機會讓發難人難堪,替他們出一口氣。

對弱勢之人的共情與保護,源自她本人同樣弱勢的過去。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人緣極佳。圖源:網絡

除了關心身邊的人,她還盡己所能,去關注她一個人夠不着的地方。

1992年,入行十年的她在經曆種種風雨後,感慨香港藝人在某些時候也是弱勢群體。比如,遭到狗仔隊的瘋狂“狙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等等。

是以,她花費一年時間,四處奔走,聯系成龍、許冠文等人,合力創辦了演藝人協會。

這個協會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慈善團體——在種種天災人禍上,把兩岸三地的藝人團結起來一同籌款。

多年間,她有空便奔走各地進行慈善演出,為孤兒院、養老院募集善款。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出席慈善活動。圖源:網絡

2003年,接連經曆非典的暴發和哥哥張國榮的逝世後,生病的梅豔芳傷心欲絕。但悲痛之餘,還忘不了那些可能被遺忘的人。

在張國榮解穢酒(出喪後的宴席)的那個晚上,梅豔芳對好友說:“我們是否要做點事?”

一個月後,香港1:99群星慈善演唱會橫空出世。

演唱會集結了數十位明星,用歌聲鼓舞香港人抗擊非典。與此同時,還發起了“茁壯行動”,幫助那些因為非典在生活或教育經費上出現問題的病人家庭。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2003年,梅豔芳奔走在“茁壯行動”銅鑼灣義賣活動中。圖源:網絡

“當離開世界,錢對我來說什麼都沒有,隻是一個數字。如果錢能夠在社會上繼續被使用,就是最好的。”

對梅豔芳來說,錢有多少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将它們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一如她七八歲的時候,手上有一百塊,最後永遠隻留下十塊,将九十塊借給了别人。

曾志偉曾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你想找人借錢又不想還的話,那就找梅豔芳好了。”

病逝後,梅豔芳将絕大部分資産委托給信托基金會,規定除了必要開支外,待母親百年歸老,将全數捐贈出去。

2013年,梅豔芳舊居開放。在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她的衣物、獎項,而是一些看上去并不值錢的相簿、水晶擺設、信件等等——歌迷送她的這些小禮物,她居然都收藏了起來。看到此,很多歌迷忍不住,當場哭了。

一個人的真誠,來自那些根本不起眼的細節。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在梅豔芳舊居中找到的粉絲信件。圖源:網絡

“夕陽雖美麗,但是眨眨眼便會成為過去,是以我們要把握好每一分鐘。”

2003年,宣布患癌的梅豔芳,在紅磡體育館連開八場《經典金曲演唱會》。

徒弟許志安回憶,舉辦演唱會前,大家都擔心她身體能否支撐,勸她休養。

但梅豔芳很堅定,隻說,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給觀衆。

“我的心願是死在舞台上,我不避忌。”

于是,所有人都陪她打這場硬仗。

當年11月,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梅豔芳穿着劉培基設計的婚紗,演唱了最後一首歌。

斜陽無限 無奈隻一息間燦爛

随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複還

遲遲年月 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雲聚散 纏結這滄桑的倦顔

——《夕陽之歌》

希望組建家庭的梅豔芳,兜兜轉轉還是沒等來她的緣分,最後嫁給了相伴一生的舞台。

也許她曾經對一些錯過感到遺憾,但嫁給舞台,她絕不遺憾。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梅豔芳在演唱《夕陽之歌》前,向觀衆娓娓道來心中所想。圖源:網絡

12月30日,當所有人都以為黑色2003馬上要過去,即将掀開新一頁的時候,卻猝不及防地收到了又一個讓人悲痛的消息:

梅豔芳病逝。

大家都說,香港的女兒,離開了。

四十年人生,從草根到成名,艱苦打拼,銳意進取,最後不忘回饋社會。

她的一生,就是一個香港騰飛的故事。

“如果有一日我離開了舞台,有多少人會記得梅豔芳這個人?”

“我隻希望大家在某一晚擡頭望向天空,看見其中一顆星星時,會想起曾經有個很熟悉的名字,一個曾經為你們帶來一點歡樂的人,她的名字叫梅豔芳。”

不論以後,至少,現在我們都還記得。

夕陽之歌成絕唱,世間再無梅豔芳

參考資料:

李展鵬、卓男主編:《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豔芳的演藝人生》,三聯書店(香港),2014年

《星光剪影:梅豔芳專訪》,2002年

《不死傳奇:梅豔芳特輯》,2007年

《香港故事:香港女兒的隕落 梅豔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