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靜
在創業拼天下的道路上,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李子柒與杭州微念的對簿公堂,再次折射出了合夥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内鬥關系。在快消領域裡,因為股權、商标等問題産生的企業内部糾紛,層出不窮。
拿“商标糾紛”來說,曾經曆時7年的“江小白”商标之争,經曆了四個回合,最終以陶石泉代表的江小白公司赢了江津酒廠,奪回了商标使用權。
商标的獨有性和排它性代表了其不可估量的價值,尤其被消費者認可,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時候,商标代表的是品牌價值,捆綁的是利益關系。可想而知,江小白公司和江津酒廠為什麼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挽回“江小白”商标。它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沖突。
從古至今,曆史上從不缺乏這樣的案例。
繞不開的錢“和“權”
陳勝曾在耕地勞作時對同伴說:“苟富貴,勿相忘,如果哪一天我們發達了,千萬不要忘記對方“。後來就遇到了和他共同起義的創業夥伴—吳廣,二人一拍即合,在大澤鄉的暴雨中舉旗反秦。
随着起義軍的壯大,陳勝自封陳王,吳廣被封為假王,但就在起義數月後,身為二把手的吳廣卻被一名叫田臧的部下砍去了腦袋。
雖然曆史并沒有明确記載是陳勝示意田臧除掉吳廣的,但記錄了一處細節:當田臧“獻其首于陳王”時,陳勝非但沒有懲罰田臧,反而賜其楚令尹印,封上将軍。
《史記》中記載:“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簡單而言,陳勝也無法駕馭吳廣,既然如此,還不如将其扼殺。
人性有一個弱點,可以共患難,卻很難同富貴。在商業版圖中,很多人就是陳勝和吳廣。
曆史往後推,前幾年“紅牛商标争奪戰”一度成為當時各大媒體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個在中國境内品牌資産達到幾百億元的小金罐,實則是個歸屬暧昧不清的混血兒。泰國“生父”許氏家族把控着紅牛的法律身份,掌握着商标授權;而紅牛在中國市場從無到有,則仰仗着中國“養父” — 嚴彬。
在中國的20年,嚴彬将“渴了、累了,就喝紅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等廣告詞火遍大街小巷,紅牛中國占據着國内飲料單品銷量冠軍,巅峰期間,年收入高達200多億元。
而許氏家族與嚴彬長達數年的談判就此開始,因為股權和分紅的問題,許氏家族想要收回承載巨大盈利能力的中國紅牛,嚴彬認為其坐享其成“摘桃子”的行為卑鄙無恥,雙方無法繼續互相信任,注定以分手收場。
有句話這樣說:“若要走得快,就獨自前行;若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其實從初期創業到分道揚镳的演進并沒有太多的軌迹,走得越遠的同伴,牽扯更多的是人性。當年許書标與嚴彬的興趣使然,一拍即合,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紅牛。
當巨大的利益放到面前時,最先決堤的往往是内部的崩盤,許氏家族和嚴彬都以自己的标杆去衡量所謂的公平,在“權”和“錢”的糾紛面前,人性黯然失色。
兩虎相争,必有一傷
紅牛之争,不由讓人想到當年的“王老吉”與“加多寶”之争。
這場長達8年的官司恩怨和紅牛之争如出一轍。鴻道集團陳鴻道與廣藥集團簽約,獲得了王老吉的商标和紅罐的生産經營權。潛心研究涼茶市場的陳鴻道,經過十年的時間,将王老吉從1億元銷售額做到了150億元銷售額,最風光的時候,甚至一度超過可口可樂成為全國罐裝飲料的銷售第一。
商标之争由此開始,作為王老吉商标的創造者,此時想要收回使用權,鴻道集團隻能“忍痛割愛”,并通過使用“加多寶“商标與王老吉搶奪市場佔有率,引發了後續的紅罐之争,廣告之争,雪花片的訴狀傳到了加多寶手中。
連續幾年,雙方争執了近20場官司。最高人民法院最終判定:王老吉商标歸屬廣藥集團,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兩虎相争,必有一傷,而另一方卻也不是完勝。表面看王老吉雖然赢了官司,但鬥争帶來的企業内耗,使一度超過可樂市場規模的中國涼茶,敗下陣來。
加多寶雖然繼續采取大手筆廣告政策,包括冠名《中國好聲音》等在内的火遍大江南北的選秀節目,但仍然挽不回損失“王老吉”商标帶來的頹勢,銷量持續下滑。
從行業來看,由創始人之争上升到企業的惡意競争,不僅稀釋了消費者對涼茶“預防上火”的價值認知,而且對品牌資源和社會資源産生了無謂内耗,影響了整個涼茶品類的持續繁榮。
盤點過往曆史事件後發現,“苟富貴,無相忘”似乎成了無法抵達的烏托邦。即便是最親密的夫妻合夥創業,因為利益産生的股權之争也從未停止過。
當當網是典型的夫妻創業,在公司治理、股權結構上都有家族企業的特點。最初當當受益于此,李國慶、俞渝互補短闆,一度成為紐交所上市公司。
雖為夫妻,但李國慶和俞渝之間的拉鋸,本質上是對公司利益的争奪。李國慶想要以公章為籌碼在談判中重新占據優勢地位,俞渝想要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讓李國慶離開當當,雙方僵持不下,讓沖突逐漸升溫:訴訟離婚,搶奪公章,微網誌口舌之戰,占盡了熱搜榜第一。
圖源:《楊瀾訪談錄》
俞渝做客《楊瀾訪談錄》曾說,“特别想給人的建議,夫妻不要在一起創業,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
的确,無論是親密的夫妻關系,還是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最後都逆轉成對簿公堂的敵人:真功夫的家族之争;西少爺幾位聯合創始人之間的股權之争;“羅輯思維”的兩位創始人因股權配置設定不均而分手。
類似事件比比皆是,在商業世界中并不罕見。
利益計算的背後是人性“善惡”
縱觀來看,合夥人之間從内部撕扯到外部,對抗的結果大多是企業受損甚至倒閉、投資人清算資産分道揚镳、出走人另立門戶分庭抗禮、新媒體,微網誌互相掐架等。因為利益讓人性更赤裸,欲望更膨脹,“錢權當道”時,人性和利益的糾葛關系則是斬不斷理還亂。
最終這兩者誰勝誰負,沒有一個确切答案,因為沒有一勞永逸的合同,也很難有永遠的合作。“要想團結,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丘吉爾的這句話道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合夥人。
企業剛開始發展時,最大的問題是生存,在共同面對生存問題時,合夥人之間才是真正意義上抱團取暖的夥伴。一旦生存問題得到了解決,接下來就是考驗人性的時候了。
創業初心發生了偏離,而股權和利益的配置設定機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滞後性,此時,創始成員在經營戰略上很大機率産生分歧:利益不均,意見向左,角色迷失,功高震主等問題,就好比當年一個戰壕裡同吃同住的幾個小夥伴,突然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落差自然出現,無論是心理方面還是職級方面。
這就需要雙方有一個動态比對各方價值的彈性空間,股權比例取決于創始人的貢獻或價值大小,這個比例則是一個動态的名額。基于這個前提下,人性不被反複考驗,仍然可以做到“好聚好散“。
作為電影《中國合夥人》的劇本原型,現實中的俞敏洪、徐小平、王強将新東方做成中國教育第一股,被稱為“新東方的三駕馬車”,最終以“分家”收場。但散夥後,他們依然維系着革命友誼,每年抽出空閑進行兩三次聚會。
2018年,雷軍對小米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辭去公司職務。小米最初的“八大金剛“隻剩下了林斌、雷軍、黎萬強、劉德、王川、洪鋒等 6 人。雷軍為兩人的離開舉行了歡送會,黃江吉也在微網誌上盛贊雷軍:”最有情有義的老大雷軍“。
類似小米和新東方這種體面的分手,對于企業而言,合則兩利、散則兩全。是以,合理的動态股權配置設定機制是尊重人性的前提,但好的股權設計往往要有“利他的心”,給别人的越多,自己就會得到越多,從“人性”出發,這才是股權設計的精髓。
是以更加确定的說,在利益面前,人性還是占據了主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要考驗人性,同時也不要試圖去消除人性中的惡,我們能做的應該是尊重“惡”的存在,然後努力去激勵人性中的“善”,最後也能做到“杯酒釋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