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調GDP增速目标揭開經濟生态發展序幕

作者:開偉觀察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财經作家

截至1月26日,全國31個省份中,已有27個省份召開了“兩會”,多地省級地方兩會對GDP、霧霾、戶籍改革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讨論,其中16個省份在2015年基礎上,下調了GDP增速目标(1月2日《新京報》)。

下調GDP增速目标揭開經濟生态發展序幕

對16個省份下調GDP增速目标,社會各界大可不必不感到意外和失落,而應對之抱以稱贊和慶賀。因為,這些調低GDP增速目标省份并不是對地方經濟發展喪失信心,更不是在國内外經濟下行壓力無能為力的表現;而是在經濟發展現實倒逼下理性經濟發展觀的回歸,也是中國經濟不斷走向生态、可持續發展良好開端。

衆所周知,經過30多年中高速發展“黃金時代”,直到今天由于世界經濟疲軟大環境影響,中國經濟已步入嚴重産能過剩時代,經濟去産能、去杠杆壓力較大,尤其資源消耗嚴重、環境破壞嚴重,給經濟可持續發展制造了很多障礙和阻力,這一切都需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上來一個180度大轉彎,即從過去不惜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唯GDP經濟發展方式向追求資源環境友好和品質效益型并重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種轉變需各級政府拿出勇氣和膽量,并抱着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今天,16個省份調低GDP增速不僅是适應經濟環境發展變化的需要,更是推進經濟供給側改革的現實需要。如果地方政府仍沒有認清目前經濟發展嚴峻形勢以及對環境資源保護的危險感和緊迫感,中國幾十年積累的經濟問題将積重難返,經濟結構優化将成奢望,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提高将成泡影。

下調GDP增速目标揭開經濟生态發展序幕

顯然,GDP增速目标高低已成中國經濟增長品質的風向标,直接決定各級政府的經濟治理行為;GDP增速目标調低顯示中國地方政府治理經濟理念的根本轉變,懂得了經濟發展是一部曲折波浪演進曆史,現在調低GDP增速是“以退為進”,以便将來經濟更好地發展。從16個省份調低GDP增速目标名額看,彰顯了四大特點和優勢:一是無論經濟發展地區、還是經濟落後地區,除了重慶等少數省市之外,絕大部分省份GDP增速目标降為個位數,展示了各級政府從片面追求GDP總量向追求GDP品質轉變,為經濟擺脫粗放模式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奠定了牢固思想基礎。

二是不管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落後地區,GDP增速都設定了合理區間值,可更好地引導預期,使GDP更有彈性和可操作性,為各級政府提供GDP發展足夠操作空間;同時可讓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轉到結構調整上,實作經濟結構真正優化,為推動轉型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

三是GDP更多地展現了綠色環保特色,這是經濟治理方式巨大進步。如北京設立了霧霾下降5%目标,并通過相關立法;拟完成300家制造和染污企業退出任務;河北省通過了《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對政府及其部門責任、各類污染源防治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區域協作機制等作出了明确規定;山東對大氣污染物排放不達标企業要依法實施限産停産治理,抓好燃煤電廠、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減少散燒煤總量等等,都為中國經濟走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環境基礎。四是GDP更多地展現了民生情懷,讓群眾能充分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下調GDP增速目标揭開經濟生态發展序幕

如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并把戶籍制度改革當成各地“去庫存”重要手段;甘肅省提出了棚戶區改造貨币化補償安置率提高到50%以上,制定落戶城市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範圍政策;廣東提出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逐漸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青海提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進一步放寬西甯市落戶限制,建立農牧民進城購房和租房财政補貼政策;上海廣西着手調整産假制度,适當延長婦女産假和陪護假等等,這一切政策措施,讓GDP中民生占比更加上升,推動群眾生産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可以斷言,GDP增速目标調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福音,它意味着中國經濟生态發展序幕已被揭開;也可期待,中國經濟将步入良性運作軌道,也将開啟經濟發展新紀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