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次下江南,對清朝有什麼影響#
從1751年到1784年,乾隆皇帝曾經先後6次到江南地區進行巡視。這6次巡視對清朝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也讓民間津津樂道,并為今天文學、影視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鐵齒銅牙紀曉岚》《還珠格格》《乾隆下江南》等影視劇裡,都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乾隆皇帝6次巡視江南的情節。

那麼,乾隆皇帝6次到江南巡視,對清朝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先來說正面的影響。
乾隆皇帝之是以有6次巡視江南的行動,當然不是主要為了遊山玩水(這當然也是目的之一),而是為了籠絡江南地區的士紳階層,穩定清朝的基本盤。
對于清朝來說,江南地區的面積雖然不大,卻至關重要。從明朝以來,江南地區就逐漸成為中國最繁榮、富裕的地方,是朝廷的錢袋子。
可是,自打清朝入關以來,江南地區就成為抵抗清軍最激烈的地方,反清行動層出不窮。著名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發生在江南地方。大家很難相信,那些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和“唯利是圖”的商人,竟然與彪悍的八旗軍隊打起了對抗,不畏生死,前赴後繼,抒寫了一幕幕悲壯的情節。甚至到了順治十八年(1661年),蘇州還發生了聞名一時的“哭廟案”,著名文人金聖歎就是這件案子的被害者之一。
是以,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就不斷對江南地區的士紳階層進行籠絡,希望獲得他們的好感和支援。隻有得到了士紳階層的支援,清朝才能充分利用江南地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來造就所謂的“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到了江南地區後,做了很多工作,這些工作對江南地區乃至于整個清朝産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
比如說,赦免錢糧。
乾隆皇帝每次巡視江南地區,都會對途徑地方赦免錢糧。當他第一次巡視時,江蘇、安徽、浙江三地已經分别拖欠了228萬兩銀子、30萬餘兩銀子、30萬兩銀子,乾隆皇帝大筆一揮,将這近300萬兩銀子一筆勾銷。乾隆時期,朝廷一年總收入大約為4000萬兩銀子。乾隆皇帝一下子就送走了300萬兩銀子,堪為大手筆。
赦免錢糧有助于減輕江南地區老百姓的經濟負擔。畢竟,這些錢糧如果照實征收的話,最終會落到老百姓頭上。同時,有助于發展生産,增大經濟總量,讓整個國家受益。
比如說,興修水利。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的一個特征是“看天吃飯”。如何将天氣對農作物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唯一的辦法就是興修水利。江南地區原本是魚米之鄉,是朝廷的糧袋子,素有“蘇常熟,天下足”美名,可在明末清初,江南地區久經戰亂,許多水利設施遭到破壞,光憑借地方上的力量,很難進行修複。乾隆皇帝來到江南地區,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檢查水利工程。
乾隆皇帝自己也多次說:“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六巡江浙,計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臨幸江浙,原因厪念河工海塘,親臨閱視。”在乾隆皇帝的親自過問下,江南地區許多水利設施得以修複、重建。它們在農田灌溉、人蓄飲水、減少洪災、保護百姓田園廬舍和生命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說,發現人才。
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江南地區繁華富庶,老百姓受教育程度高,出了不少的才子。俗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陝西的黃土埋皇上。”可在清朝初期,南方的讀書人普遍抵制科舉考試制度,不願意出來為朝廷效力。對于朝廷來說,這也是不小的損失。
乾隆皇帝每次到南方,都會親自組織考試,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飽學之士,如錢大昕、吳烺、褚寅亮、孫士毅等人,孫士毅還做到了四川總督、文淵閣大學士,位極人臣。
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采取多種措施,來振興江南地區的教育、文化事業。
說完正面影響,我們來說負面影響。
乾隆皇帝6次到江南巡視,最大的負面影響是花錢太多,每一次都會耗費數百萬兩銀子。地方上的隐形開支更是無法估計。乾隆皇帝自己也察覺到了,在晚年時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臨禦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财,作無益,害有益,将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對了,吳熊光是江蘇昭文人,也來自江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