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考火熱背後:職業教育訓練成教育機構新戰場,賽道進一步細分

公考火熱背後:職業教育訓練成教育機構新戰場,賽道進一步細分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昕甯 K12教育被按下熄火鍵之後,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訓練賽道更加火熱了。

但K12的老師崗轉型卻并不容易。一名在新東方工作了4年的員工告訴記者,對那些被裁員的老師而言,要迅速進入到職業教育訓練機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不一定具備考公、考事業機關的經驗”。

K12老師轉型難題

職業教育的概念較廣,包括學曆教育和職業教育訓練。其中職業教育訓練涵蓋公務員、事業機關、高校教師、輔導員等招錄考試教育訓練,教師、醫師、法律、财會等各種從業資格教育訓練,還包括求職前教育訓練等細分門類。

以職業教育訓練大門類公務員為例,今年國考報名審查工作已經結束,共有212.3萬人通過了用人機關的資格審查,較去年151.2萬的報名人數同比增長40.4%。據教育部資料,2021年高校畢業生為909萬人,較去年增長35萬人。

将于明年6月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的李萱為找到一個合适的工作,已在職業教育訓練上花費了幾萬元。李萱向記者表示,“現在離畢業還有半年多,我面試了銀行、網際網路等企業,手頭還沒有offer,另一方面也正在複習準備考公務員、教師資格證等等。疫情之下我還是想去更穩定的機關,而且就我了解的身邊同學就業幾年的情況,覺得公務員還是最好的,公務員不行就去學校,企業是我最後的備選。”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0年城鎮非私營機關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9.74萬元,私營機關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7萬元。按行業分,非私營城鎮機關共分為19個行業,其獨有的“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平均工資為10.45萬元,僅看工資水準雖然比不上網際網路、金融等高薪行業,但超過其他11個行業。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勞動者工資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組成,有關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方面的各項費用不列入工資總額範圍。是以,機關繳納五險一金尤其是公積金的差異,讓各類“帶編”工作更具吸引力。

除了穩定性和收入帶來的吸引力外,今年公考火熱的原因還有教培人員離職後的考公潮。一名在新東方工作了4年的員工告訴記者,雙減政策帶來的裁員影響主要是在老師崗位,而她身邊被裁員的老師大部分都在進行考研或考公。

“我們學校銷售崗轉型是比較容易的,可以轉崗去做一些新業務,包括研學部門、學習機等,研學就是夏令營冬令營,帶小朋友邊玩邊學。裁員比較嚴重的是老師崗位,如果要說一個比例,我感覺這些人至少有2/3去考公和考研了,由于教培機構流動性比較大,我們校區平均年齡也就在25、26歲左右,都是畢業才幾年的年輕人。除了參加各種考試之外,這些人中講課比較優秀的也有直接去私立學校當老師的。”該員工說。

對于原本以K12教育為主業的機構而言,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是未來轉型發展的兩大方向。今年9月,學而思培優就宣布正式推出素質教育品牌“學而思素養中心”;其母公司好未來則在成人教育領域成立輕舟品牌,面向考研、語言教育訓練和留學。高途教育也将重心轉向成人教育,推出新版APP,上線大學生考試、公考、教資、留學等課程。

同時,這名員工告訴記者,對于這些被裁員的老師而言,要迅速進入到職業教育訓練機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不一定具備考公、考事業機關的經驗,教培行業的老師前幾年都是非常非常忙碌的,确實都在忙着賺錢,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講課的經驗和台風。但職業教育訓練機構要求要對考試内容至少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他們要招的講師可能是考各類機關很多次的人,對考試流程和題型内容都非常熟悉。我那些前同僚去考試也有這個原因,先積累積累經驗,就算沒考上也有助于以後轉型吧。”

賽道進一步細分

與此同時,職業教育賽道的老玩家也在加快發展步伐,成立于2012年的粉筆網于今年1月1日完成了A輪融資,融資額達3.9億美元,這也是其成立以來首次公開融資。企查查釋出的《近十年職業教育投融資資料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職業教育賽道共發生33起融資事件,同比增長94.1%,披露融資總額超53.0億元,同比增長206.4%。

某高校招聘機構的管理人員汪帆對記者表示,目前職業教育有兩大趨勢,一是課程線上化,二是賽道進一步細分。“說實話,這個行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大規模的有中公教育、華圖教育,已經是紅海了。後進的機構更傾向于去做本地化和細分化的賽道,比如我們就專注于隻做高校中的幾個崗位。由于題型可能每個地區、每間學校都不同,我們會去深耕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學校。”

據汪帆介紹,他們的公司2018年發展至今,已在深圳、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擁有多家分支機構。“以我們重點業務輔導員崗位為例,現在的大環境下大學輔導員崗位是越來越重要的,畢竟輔導員負責的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前這個崗位可能就隻是學生幹部來兼任,或者招一些外聘的從業人員,現在都是帶編的,招考條件也越來越高,要博士的都有。”

對于進入行業的契機,汪帆表示,“最初我們隻是在網上賣輔導員考試的相關資料,其實也就是某學校某崗位某年的筆試和面試題目,一年一年積累下來,上一屆考過的人又有資料可以用到下一屆。真正開始做教育訓練也才一年左右,今年我們到現在做到快六百萬的營收,營運成本是很低的,算是一個好的開頭。”

行業的欣欣向榮對投資方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好事,但是對于求職者而言,擺在面前的卻是“萬物皆可教育訓練”的困境。

李萱并不是第一次找工作,在讀研之前,她曾在教培行業工作,并于“雙減”之前辭職離開。對于曾享受過教培行業紅利的她,最大的感觸是“覺得職業教育訓練的發展趨勢和教培剛開始的時候一模一樣,加重人們找工作的焦慮。雙減之後不能進行K12教育訓練,這把火已經燒到大學生、研究所學生這頭來了。”

“以前找工作的時候哪裡會花錢報班啊?那時候隻是去論壇找找面試經驗、和學長學姐咨詢一下某某企業怎麼樣。現在不光是考公務員要教育訓練,事業機關、學校教師、企業大廠都有教育訓練班,連去銀行櫃員崗都有班報。我加了一個銀行備考群,本來隻是想看看别人的經驗,但是進去發現群是高頓教育的老師組的,裡面的人十有八九都報了班。而且根據我幾年前和今年在銀行應聘的經驗來看,題目真的難了很多,不是考察你是怎麼樣的人,而是去考察你對金融業是否真正了解,得備考專業知識。” 李萱如是說。

據李萱介紹,她先後咨詢過企業offer教育訓練、公務員教育訓練和高校教師教育訓練。和公務員教育訓練很相似,企業的教育訓練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為應聘者提供職業測試、改履歷、面試教育訓練等服務,價格在2萬以内;另一種除了上述服務外,還負責幫應屆生找實習和包拿offer,一般在4-5萬,拿不到offer全退。

“我咨詢的那些求職教育訓練機構應該都是有大廠資源的,他們知道目标企業偏向于招什麼樣的人,然後把你的履歷往那個方向改,把你的人設打造成HR喜歡的樣子。可能你去海投根本沒機會的公司,找了這些機構就能夠獲得内推機會。但是我最終沒有在這方面花錢,因為他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我們連面都見不到,他們不了解我就來給我做職業分析,怕被坑。”她說。

同時,李萱此次求職最大的困惑在于,這樣的商業運作下機關是否能招到真正适合的人?沒有錢進行教育訓練的人怎麼辦?為什麼做教育訓練的人自己不去那個好的公司或者機關?知乎上更有網友直言,“現在做任何行業,行業本身收入可能也就一般,但做這個行業的入職教育訓練卻非常賺錢,真是一種奇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