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談到的東西其實是關于新增付費使用者的研究模型的内容,談到模型,有時候我們過于神話了,模型其實最後就是一套方法論,我自己覺得這倒是自己思維思考最後落地的一個載體,因為思維要實作、訓練、評估,最後出現一個載體來落實我們思維的所思所考這個載體就是模型。在沒有經過實作、訓練、評估之前,算不上一個模型,隻有經曆以上的過程才是一個模型。
之前有說過付費使用者金字塔模型,付費滲透率_I的内容分析,今天就的内容算是對于付費滲透率的再研究。可以肯定一點的是我們之前對于付費使用者金子塔的研究包含了所有付費使用者的成分,我們之前的方法是從使用者貢獻度或者說是價值量來衡量,把使用者分成了鲸魚使用者、海豚使用者、小魚使用者。但是我們今天将從使用者的生命周期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進而引出付費滲透率的再研究。
付費使用者的構成

付費使用者是一個很複雜的群體,第一層認識使我們普遍認識的,也是我們最多采用的資料分析是層次,但是從第二層開始的細分,對于我們的後續很多分析其實是很有益處的。我有一個猜想:
如果使用者金子塔是穩定的,那麼付費滲透率的提升是否一定有意義?
提出這個假設的原因在于我們對不同付費群的研究中發現,群體使用者的特征在最初的階段就已經形成了,換句話說我們推測一個使用者在一款遊戲的付費能力基本上就是圈定了,當然針對這一點很多人會産生質疑,因為通過遊戲付費“陷阱”、粘性、延伸消費,進一步擴大需求,刺激消費。這一點确實是存在的,然而如果你仔細去分析資料,很多玩家在整個的生命程序中,消費基本上是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内和壓力之内。
我們不排除極限使用者,比如深度迷戀遊戲以至于全面投入遊戲中,但是這類的使用者所占比例很小。進而從這個角度我們來分析,每個人的付費能力是基本固定的(想要延伸和刺激消費,就得更新、營運),那麼我們不斷拉高的滲透率其實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因為付費的人終究付費,花費多的人(有錢人)自然就願意花費,如果你的遊戲足夠值得他們去消費,那些本來付費就很少的人,玩到最後也會花費很少,甚至就是流失,因為遊戲太多,選擇太多,誘惑太多。這麼看,滲透率意義是局限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來做一件事,那就是在付費使用者的初期,我們就能夠預測和判斷付費使用者的付費能力,而不是通過後期的實實在在的資料來驗證究竟哪些是真正的鲸魚,哪些是海豚,哪些又是小魚。這點也恰恰反映了資料分析的價值所在,用過去發現利用未來,而不是用未來驗證說明過去,因為如果那樣,你沒有進步的可能。因為前進與創新的動力來自于對未知的探索和訓練,這未知是指導的、靈感的、偶然的。
付費滲透率的結構化
在上次的分析論述中,我其實就是想将付費滲透率結構化,所謂結構化,就是分層建立付費滲透率,因為我們在付費使用者的研究上已經建立了金子塔模型,那麼過去我們使用一個付費滲透率名額去衡量的方式需要進一步細化,當然這不是說原來的方式不對,因為在一些進階别的分析報告和演講中,我們就需要這種一個名額就OK了。
然而作為一個分析師,在具體面對業務時,我們不能夠就這樣的粗放使用一個付費滲透率去分析問題,因為這樣會掩蓋掉很多的問題。是以我建議的結構就是分層付費滲透率:
W-PUR:鲸魚使用者的付費滲透率
D-PUR:海豚使用者的付費滲透率
F-PUR:小魚使用者的付費滲透率
這裡面可能就存在一個問題,估計大家都有這個疑問,我們該如何計算這個PUR呢?計算方法如下
鲸魚使用者/活躍使用者數量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這裡的鲸魚使用者是基于曆史鲸魚使用者特征計算出來的本月的鲸魚使用者,本身是一種預測資料,但肯定是付費使用者,活躍使用者即MAU。
付費滲透率的序列化
留存率我想大概大家都比較熟悉,比如次日、3日、7日、30日、這是從對一批或者一個管道新登使用者的一種觀察分析手段,是一種時間序列化的方式,由此我想對于付費滲透率我們也可以進行時間序列化。
即推出首日、次日、7日、30日付費滲透率的,但是明确一點的是這裡的使用者是新登使用者。其定義形式如下:
N日付費滲透率
限定時間内的新登使用者,N日付費的使用者/限定時間内的新登使用者
假設10月8日有500人新登使用者,首日50人付費,那麼首日的付費率為50/500=10%;
假設10月8日有500人新登使用者,10月9日(即次日)有25人付費,則次日付費率為25/500=5%;
這種方式的付費比率從另外一個角度将我們之前統計的付費滲透率進行了細分和立體化,這種付費滲透率細分把新使用者和活躍使用者的付費問題明确了,因為有的新使用者是首日之日便開始付費,而有的新登使用者是在一定時期内選擇付費,但是達不到活躍使用者的标準。這樣也能幫助我們更加細緻的研究活躍使用者的自然付費周期。
以上的是針對具體每日的付費滲透率分析,當然了就像留存率研究一樣,我們可以限定時間為周,即一周的新登使用者在下周内的付費滲透率研究,這都是可行的。具體還要看自己需要。
此處是借助于留存率的模式進行的付費滲透率研究,方法和之前的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稍加改動,至于該方法是否符合您的産品需要和分析需要,這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這裡所述的内容僅供參考,作為探索和讨論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