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除盲目的抱怨,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紫墨墨

消除盲目的抱怨,成就更好的自己

面對繁瑣的生活,我們難免有抱怨的時候。

上班途中,眼看就要遲到了,偏偏遭遇堵車,心裡那個煩躁啊,罵罵咧咧的抱怨脫口而出。

家庭裡,夫妻雙方互相抱怨,再看着孩子寫作業的那個磨叽勁兒,抱怨的話便一發不可收拾,齊刷刷地指責孩子。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一通抱怨過後,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嗎?并沒有!

怎樣才能消除盲目的抱怨,成就更好的自己?這本《不抱怨的規則》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消除盲目的抱怨,成就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喬恩·戈登,他是《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暢銷書榜作家,擁有多部著作,此外他還是企業家、演講大師。戈登緻力于培養積極而有活力的員工、上司者、組織者和團隊,他提倡的積極改變原則在多家知名機構廣泛應用。

這本書講述了某科技公司人力資源副總霍普的有趣案例和她的一套積極的解決方案。

公司産品着火,員工士氣低落,公司股價大跌,媒體圍追堵截,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霍普臨危受命限期拿出整改方案。

而霍普本人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遭遇嚴重堵車心煩意亂;被丈夫抛棄,被孩子抱怨;健康出現危機。在這種境況下,她能否不辱使命呢?

她深受護士喬伊絲和園丁的啟發,制定了解決方案,最終扭轉了團隊的士氣,她赢了,赢得非常漂亮!她本人和團隊都向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究竟是什麼方案讓她在窘境中華麗蛻變呢?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負面情緒的代價。

對個人來說,負面情緒會讓人壽命減少,心髒病、中風的風險增加,壓力、痛苦更多,精力、朋友減少,最終導緻個人不易成功。

對團隊來說,造成辦公室壓力的第一大原因是同僚的抱怨,消極的員工會永遠地吓走他們的客戶,進而影響團隊的士氣、業績和生産力。

對國家來說,負面情緒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2500億~3000億美元的生産力,而這個數字還是保守的。

也許大家都沒有想到,自己的抱怨居然會産生這樣慘痛的代價,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也覺得不過是幾句抱怨,有啥啊?誰還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了解過抱怨的代價後,我們來探讨一下怎樣消除盲目的抱怨,這是一套簡單易操作的規則。

第一步:設立一個不抱怨日。

一旦有了這個不抱怨日,你就要督促自己快速停止抱怨。這是很棒的,因為這樣你就能觀察你的想法,并意識到自己有多消極。

就像改掉任何壞習慣一樣,以天為機關,開始慢慢改變。結果你會發現自己堅持了一周,然後是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一個季度,甚至半年、一年。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還是會抱怨,隻是少了很多。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成功地消除盲目抱怨了,因為不抱怨已經變成你的好習慣,深入你的骨髓了。

第二步:利用不抱怨的三個工具:但是、開始、解決辦法。

1.但是,這個工具指向積極的辦法。

它可以幫你把抱怨變成積極的想法和行動。當你意識到自己在抱怨時,你隻需加上“但是”一詞,然後再加上一個積極的想法或行動。

比如我不喜歡起那麼早去上班,也不喜歡晚上加班,但是我很慶幸自己有份工作,可以衣食無憂。

2.注重“開始”而不是“必須”。

我們總會說“我必須去上班”“我必須教育孩子”。不妨把這些換成“我開始去上班”“我開始教育孩子”,這樣你就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很多人失業的時候,你可以去工作,怎麼不是一種幸福?

3.變抱怨為解決辦法。

我們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抱怨,而是消除盲目的抱怨,允許有理由和價值的抱怨。你發現了問題,抱怨讓你找到了解決辦法,每一次抱怨都是一次化消極為積極的機會。

如果你像霍普一樣帶着團隊,也可以制定一個大家都遵守的規則,比如不允許員工盲目地抱怨,若有問題或不滿,鼓勵他們把問題告訴有能力處理這些抱怨的人,但是員工必須分享若幹可行的方案,事實證明這比純粹盲目的抱怨效果好多了。

總之,盲目的抱怨并不能讓我們感覺更舒服,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正如著名橄榄球教練盧·霍爾茨說的那樣:“不要抱怨。你的抱怨,有80%的人不在乎,另外20%的人會覺得你有問題。”

人的内心不種鮮花就會長滿雜草,願我們早日拔掉雜草,讓我們的内心被鮮花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