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足在12強賽中1比1被阿曼逆轉逼平後,知名的足球解說員黃健翔如此評論道:
“野牛(洛國富)還有勁兒呢,張玉甯好像透支了。還有可能透支的是主教練的嗓子吧。”
“其實呢,病根兒不在面兒上,得追溯到當初選帥的時候。據說是因為競選演說風格激進勇敢,被上司賞識,覺得勇氣可嘉士氣可用,而另外兩位候選人的腔調都比較晦澀低沉,聽着不爽。勇氣?梁靜茹給的吧?本身放棄洋帥就是矯枉過正的錯招,然後在本土教練裡又做了最差選擇。早知道這樣,花那麼多錢歸化這麼多人幹嘛?就為變着花樣惡心人嗎?”
……
看人難,因為“人心難測”,是以,公衆在“看人下菜”時,大多隻能從一個人的外觀特征和外在表現上,來揣度和推測他人的性格或内心了。
對于國足主帥李鐵,人們也是“聽其言,觀其形”,對李鐵有了外在感受到的印象或形象。當然,從這些外在的表現上,其實,也可以推測一下李鐵的性格或心理特征。
比如,黃健翔在此所言的“李鐵全場比賽愛大喊大叫”,是給公衆印象極深的一大外在特征;還有李鐵20多年如一日地愛吹他的那角頭發,則是李鐵的另一大外在特征。
先說李鐵的愛吹頭發,有球迷因為看到李鐵帶國足的成績并不佳,就調侃李鐵“别吹你的頭發了”,為此,還有官媒專門評論稱“這是吹毛求疵”——其實,這隻是球迷們表達自己心情的一種娛樂方式,并非真的是對李鐵吹“發”疵。
不過,也有球迷稱,李鐵從少年時就一直這般“吹頭發”,或許是一種“強迫症”吧?事實上,這還真值得分析一下,一個人的任何習慣性動作,都是有其原因,也多少能折射出一個人的性格或心理習慣。
如果明白李鐵吹頭發的由來,或許就暴露了一個人的年齡!——李鐵長大成人過程中的少年時代,正是港台影視劇和娛樂明星被大陸青年開始追逐之時,那時的男星正好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留長發”,頭發大多長到會遮住眼睛,包括像當年的劉德華、黎明、周星馳、張學友、郭富城等,都是如此。
且因這種長頭發遮眼,他們在影視中,都愛有“吹頭發”的習慣,似乎表面上是為了吹開遮眼的頭發,但其實,這是在影視中故意表演的一種“耍酷”動作,尤其是飾演那種混江湖的混混或大哥的角色,這其實是一種特定的“角色設定形象”。
李鐵那一代人,受了港台影視這一流行趨勢的影響,是以當年留“李鐵式長發”的人不在少數,而前額長發遮眼,就是一大特征,随之而來模仿“吹頭發”,也就同時流行了一代人,李鐵應是其中的一個追随者吧?
李鐵作為那一代中國足球人,成為名赫一時的留學巴西的足球少年,又成為國足首次和唯一一次打進世界杯的功臣,還出洋踢過球,可以了解李鐵從少年時,當然也就有了可以“耍酷”的資本。
當然,那個年代少年愛“吹頭發”,但大多到了成人後,就基本上不再留長發,也“戒掉”了“吹頭皮”的習慣性動作——畢竟,作為一個成人,如果在公共場合經常愛吹頭發以耍酷,就顯得不太成熟了吧?
那麼,李鐵愛吹頭發,卻一直戒不掉這個源于“耍酷”的動作,是不是心理上一直不太成熟的标志呢?——或許,這個問題留給李鐵本人,以及心理學家們分析更好吧。
再說黃健翔诟病的李鐵之第二個外部行為特征——“愛大喊大叫”。
李鐵本人平時給人的印象,其實多是一種不太外向的性情,可是,一個趨于内向的人,在遇到事情時,喜愛大喊大叫,顯得過于激動,這表明其是一種“沖動型”的性格特征。
李鐵的沖動,也是有所例證的,比如,他在執教華夏幸福時,因國家隊選人問題,他在開新聞釋出會時,突然轉向,竟炮轟起了當時的國足領隊,就顯得極為沖動——何必将沖突如此公開化呢?
還有李鐵作為一名主帥,在40強賽期間,在開釋出會時,兩度突然強行插入話題,談起了球迷質疑武磊,這其實也是一種沖動型的表達,他對公共話題的處理,顯得不太穩重,而更像是一種情緒化的沖動表達了。
還有在12強輸球後,李鐵在新聞釋出會上,竟大談什麼“國足主帥就是要由中國人來當;隻有中國人才能幹好這件事”,其實,這種貌似“政治正确”的話,說的時機并非最佳,反而在不斷失利之下,反襯出李鐵言行的沖動性、非理性化的性格趨向。
而在全世界的足球主教練中,指揮比賽時喜愛大喊大叫的教練也不少,可是,像李鐵這樣幾乎全程狂吼狂喊的主帥,幾乎難尋第二個。
這種大喊大叫能不能起到較好的指揮作用,不得而知——但從國足12強賽這五場比賽的過程或結果看,似乎“李式喊叫指揮法”,并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吧?
那麼,遇到重要場合、重大事件時,有人總愛大喊大叫,這多少也能折射出其心理與性格——說明這樣的人過于内向,而重大場合下的大喊大叫,是一種壓力過重之下的應激反應,以求通過這種方式得以壓力釋放。
但李鐵的大喊大叫是全程式的,就極為特殊了——按說,主帥賽前已将比賽安排妥當了,但他仍在場邊全程喊叫,其實,這或許折射出李鐵内心的一種深層次的不自信了吧?
是以,他才會通過90分鐘“聲音如鐵”的大喊大叫指揮,以消解自信之不足,以求通過現場喊叫,做出變化和調整,來達到修複自信的一種自我心理暗示。
大喊大叫式的全程指揮;競選國足主帥時的大嗓門之慷慨激昂——這是一種過度表面化的外示性“自信”,其實說穿了,這也很可能正是内心的不自信之下,想通過外在的過度張揚方式,希求給外人一種本人很自信的虛假印象而已。
當然,但願這樣的分析,都是筆者的胡說八道——畢竟,作為中國的足球教練,我們還是願意發自内心支援,哪怕他沒能成功,但一如“國足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戀”一樣,我們仍是願意真心支援李鐵,真心希望李鐵不隻是“固執如鐵”地吹頭發、全程大喊大叫,也能真正“自信如鐵”,真的能帶國足打出讓人看到一點希望的比賽!則到那時,我們不光要“西門吹雪”,更要“西門吹鐵”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