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聽到最多的聲音,
是杯子碰在一起的聲音。
“碰杯”的動作在世代流傳中,
成為每個人習以為常的酒桌文化。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
喝酒的時候為什麼要碰杯呢?
杜康君為大家收集了各種傳說典故,
一起來尋找下答案吧~

01秦國版——祭祀助興
在周天子時期,酒被譽為通神之物,屬于“聖液”。主要用于祭祀、慶典等大事,嚴禁私人宴飲,當時各國有“以樂助酒”的習俗。秦國因地處西北,受遊牧民族影響,盛酒的“缶”,既是酒器又是樂器。遇到高興的大事件時,人們敲打酒缶助興取樂,稱為“擊缶”。秦統一天下之後,這種簡單、随意的“擊缶”的習俗在民間開始流行,人們以杯代缶,相傳大秦國風。
02歐洲版——防止下毒
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階層盛行用毒酒謀殺對手。是以,人們在聚會喝酒時,會互相碰撞酒杯,使自己的酒液碰濺到對方的杯中,以此來測試是否有毒,或者表示與敵人同歸于盡。碰杯的習俗由此産生。
03春秋版——傳遞友好
春秋亂世,各國互有使臣來往,因為一人一案的飲酒方式,飲酒時,人們用右手執杯,伸直與肩齊,讓對方看到自己腰間沒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飲酒之時并不碰杯,而是祝完酒辭後高舉酒杯再飲之,稱之為“揚觯”,也叫“杜舉”。南北朝之後,随着“圍餐制”的盛行,“杜舉”最終演變為“碰杯”習俗。
04古希臘版——叫醒耳朵
古希臘人認為,在舉杯喝酒時,人的鼻子可以聞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顔色,舌頭能夠分辨出酒的味道,隻有耳朵無法享受到酒。于是他們想到: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的清脆響聲傳入耳朵,五官一起享受酒精的樂趣。
這些衆說紛纭的傳說,
你更相信哪一個呢?
也許在曾經的時日裡,
碰杯有着各種緣由。
而今天的酒桌上,
一聲聲清脆的碰撞,
碰出的更多是酒桌氣氛和濃濃情意。
舉起一杯淨爽甘美的杜康酒,
讓碰杯的儀式感,
帶給每個人參與感。
傳遞祝福,分享歡樂,
在濃香中盡享酣暢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