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大家都一樣,天天的合,天天的分,到了曲終人散,隻偶爾地,互相記起。 其他辰光,因為事忙,誰也不把誰放在心上。 ——《霸王别姬》 李碧華

由書改編成電影,必然有個讨論問題,書好,還是電影好? 

大多數情形是書好,因為文學更細膩,有餘裕,有影像所傳達不出的婉曲豐富。也有例外,電影比書好,《霸王别姬》便是如此。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1993年,全世界的音樂藝術電影都在持續爆發,《霸王别姬》《喜宴》《辛德勒的名單》,那是中國電影的高光時代。2018年,跟張藝謀、陳凱歌都合作過的編劇蘆葦接受采訪說,“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時候,我特别高興,覺得我們終于起步了。可沒想到,那就是我們的終點。”

這部電影是真正的史詩,大氣磅膊又細膩哀婉,借一對伶人的生死糾葛展示了從晚清到民國、日據、解放、文革各個時期的曆史畫卷。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小人物的情愛歌哭;既有曲折抓人的劇情,又有對近現代史的洞見,對人性的痛切拷問。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相對而言,小說顯得更加細膩,側重于人物,特别是蝶衣本人的内心活動。而經過改編之後的電影更加大氣磅礴,社會大背景更加突出。就人物性格而言,電影中的程蝶衣是個戲瘋子,癡情種。“是個至真至純的人物,是一個帶有精神潔癖的理想主義者,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被時代改變過。電影後期人物的形象扭曲,但沒有小說中的那麼徹底。比如蝶衣和小樓互相揭發的場面,小說中顯得更加殘酷,蝶衣完全沒了柔和之氣,險些喪失理智。結局更是不一樣,小說中小樓和蝶衣在文革時分散了多年,在晚年相遇,兩人的境遇都很凄慘,蝶衣在演戲時自殺,卻沒死成,而後兩人再次分離,一片灰敗慘淡的收尾。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而電影中蝶衣自殺而亡,多少有了些悲壯的美。是以小說更加細膩和殘酷,也更剖析人性吧。但我更加鐘愛電影的那份悲壯和大氣。《霸王别姬》原著裡,結局是程蝶衣娶了老婆,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在電影裡,陳凱歌和編劇蘆葦把它改成了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大戲落幕。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私以為,電影的結局更符合程蝶衣的堅持。 他曾深夜哭唱道: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那個動蕩時代,懦弱和自私被無限放大。虞姬還葆有虞姬的氣節,霸王卻早失了霸王的風骨。 哀莫大于心死。理想和信念如泡沫般消亡,他早就活不成了。 你不再是那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我卻必須是那個從一而終的虞姬。程蝶衣對平劇的癡,對舞台的迷戀,以及對霸王,也就是段小樓的從一而終。他是個人戲不分的人,對于他來說,舞台和人生是一回事,是沒差别的。當然,他的這種“癡”,也就注定了他最後的悲劇命運。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在整部電影中,他一再地遭遇背叛。這種背叛,不止是段小樓,他娶了另一個女人為妻,這種情感上的背叛。它更是,影片進行到後半段,當一個強硬的時代來臨,平劇被迫一點一點變味,而舞台上那個曾經威風凜凜的霸王,最終給這個時代下了跪,認慫了。這種精神上的背叛,給程蝶衣的打擊,程蝶衣人戲不分,那麼當平劇失去了舞台後,他的人生也就注定走到了盡頭。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段小樓和程蝶衣不同,他是一個被時代深刻改變了的人。他原本是舞台上的霸王,在台下也是個很有男子氣概的人物,最深刻的就是,日本兵進城的時候,台下一片混亂,台上灑滿傳單,但是蝶衣沒有絲毫停滞驚慌,不動聲色繼續唱着戲,而四爺在樓上看戲沒有絲毫分神。看到這一幕特别感動,想起之前有人說,唱戲一旦開唱,不管發生什麼,台下有沒有人聽,都一定要唱完。這是不僅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也有對戲的執着。四爺和蝶衣才是最懂戲的人了吧。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情節上電影結尾文革後,段陳二人來到廢棄已久的老戲院子重新登台,虞姬拔劍自刎。 這真是最精彩的高潮動作,這一結局,電影的主題得以揭示,程蝶衣的形象最後加上了點睛的一筆。

程蝶衣無論對戲,對情,對人,對生活,他都太投入,太認真,太執着。“不瘋魔不成活”,這樣的人最終是無法苟活在當時的世上的,他徹底絕望了。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而小說的結尾程蝶衣活了下來。後來還作為訪港平劇團的藝術指導和偷渡到港的段小樓見面。兩人一起上飯館泡澡堂子最後登台絕唱“霸王别姬”。   

給我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小豆子的娘剁掉了他的手指,他大喊大叫,東逃西竄,但這隻是生理上的痛,尚可愈合。小豆子被煙槍搗嘴這種精神馴服,用烙印标記的儀式,記得第一次看到這裡時是個昏黃的周末下午,我不得不停下來,打開窗透了透氣。再回身,聽見小豆子唱出了“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是他少年時期自我認知的改變,這是心理的痛,也暗示了他一生的悲劇。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女嬌娥”和“男兒身”的語序前後是不同的強調,“本應是女嬌娥,卻是男兒身”和“雖是男兒身,也是女嬌娥”對别人唱的是戲詞,對共情能力超強的程蝶衣,唱的卻是自己,自我認知打心裡不一樣。

程要和段演一輩子戲,隻有段是他認定的自己的霸王,他拒絕别人演霸王,也拒絕演别人的虞姬。在這種認知下,對段産生占有欲,對段的妻子有敵意就太正常了。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原著裡李碧華寫道“程蝶衣說戲演完了。”這次的戲他又唱回“男兒身 女嬌娥”,戲罷自刎。猜想他自刎的心情應該很複雜,也許他想此刻了結,真算是和霸王演了一輩子;也許他看破霸王是假霸王的那刻,已經失去了全部堅持的理由。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關于電影角色,編劇蘆葦曾說,選角時完全不了解張國榮,看了胭脂扣,覺得太合适了,張國榮有一種罕見的心理刻畫能力。必須是他來演程蝶衣。蘆葦曾說過“我寫《霸王别姬》的時候,其實蠻愉快的,因為你可以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在角色中,我甚至把程蝶衣也調戲了一把。後來我把這個話告訴了張國榮,我說寫劇本的時候,早把你調戲過了。後來張國榮送給我了一個很精美的台曆,上面寫着:獻給我心目中的四爺。”這就是高手過招,都很會呀太會撩了,他們也是互相成就了。直到今天,如果要選出中國電影前三,《霸王别姬》肯定在列。

《霸王别姬》|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不瘋魔不成活

最近一部部的看張國榮的電影,十幾年過去了,好多人還懷念他,不是沒有理由啊。他出現的時候我年齡太小,不關注也不懂珍惜,現在回頭看,原來這就是照亮天空那璀璨的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