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鳴音樂2021誠意奉獻
《中國音樂地圖》系列
HQ套裝
雙十一限時優惠最後6小時!
11.10-12日 1559元 雙十一福利價
11.13-15日 1599元 返場優惠價
購買管道認準瑞鳴官方店
瑞鳴官方微店:
https://weidian.com/?userid=1347795576&i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w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

2003年,随着第一張演奏專輯創作完成,一個全新的音樂品牌誕生——瑞鳴音樂·Rhymoi Music。
十七年來,瑞鳴音樂锲而不舍地在音樂上求精求純,無悔投入,以表現和傳承中國音樂文化精髓為己任,用面貌、題材、音樂風格各不相同的專輯,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優質口碑。從國手名家極具創新的《伶歌》,到群鼓齊發震撼古今的《鼓舞心弦》,到氣勢磅礴蕩氣回腸的《三國》,瑞鳴以獨特的關注角度挖掘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将之發揚成一個個别具一格的主題,再經無數次精心雕鑿,使音樂作品成為了一座座經得住耳朵細品的“流動的建築”;從給人以靈魂朝聖的《藏·密》到前世尋覓的《粉墨是夢》和重燃經典情懷的《鳳凰涅槃》,瑞鳴總是以洗淨鉛華的姿态,用音樂來貼近最微細的感情,喚起許久不曾領略過的溫暖回憶。
瑞鳴音樂的每張作品、每個腳步,令業内和世界各地聽衆愈加關注。十七年來,瑞鳴制作的作品曾多次獲“美國獨立音樂大獎”“全球音樂獎”“英國TOP OF WORLD ALBUM”“中國金唱片獎”“中華優秀出版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等一百六十餘個獎項。付出終有回報,口碑和銷量證明了聽衆的慧眼識英,也證明了天道酬勤的古老格言。
2021瑞鳴全新出發,帶您聆聽到來自西域的千年傳奇(聽見新疆)、領略自由豪放兼具粗犷與細膩的音樂氣質(聽見陝西)、踏虹彩雲南境,聆萬物有情有聲(聽見雲南)、來到一個風景與詩意相交織的意境世界(聽見江南)、聆聽中原的物換星移(聽見河南)、品味琴韻醉茶香,一曲川腔蜀道長(聽見四川)……二十張系列專輯,三百餘首精選民族音樂、千餘首數字音樂,讓您在聽覺中旅行中國,深切感受各民族多彩音樂的魅力!!!
《中國音樂地圖》
之
聽見國樂
大地 管子與唢呐
東方黃土地上生命的呐喊,
在西方的教堂上空回蕩。
這一次,來自黃河邊的管子和唢呐,在異國他鄉響起,東方黃土地上的生命呐喊在西方教堂裡久久回蕩。在呼吸之間,訴說着故鄉千年的悲歡離合,描繪着故鄉意蘊生動的民俗風景,淋漓盡緻地釋放着自己炙熱的情感。在《誇土産》中,雅志用山西方言而歌,令人淚流,感慨萬千。晉劇曲牌、東北大秧歌,僅唢呐一響,再無需過多伴奏和言語,便能讓漂泊已久的心靈找到歸宿。
聽見廣東
山水眷嶺南鄉音留古韻
聽見廣東,能聽見嶺南生活的閑适,廣府人盡情享受着生活的愉悅和情趣,花間蝶、如夢似幻,漢宮秋月、輕歌宴飲,柳浪聞莺、趣意盎然,雨打芭蕉、逍遙惬意;亦能聽見嶺南的激動昂揚之氣,馳騁走馬盡顯英雄氣,威嚴醒獅不畏強敵,驚濤拍岸乘風前行。聽見廣東,能聽見人們對中原故土深沉的思念,大浪淘沙家鄉如畫,懷古追昔憶盛世,悲情崖山哀無盡,何時夢回小揚州;能聽見記憶裡的佳人才子、文人風骨,“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亦能聽見山裡的生活,海裡的生活,春來客家山裡喜洋洋、潮汕大鑼鼓奏來抛網捕魚……所謂他鄉,時間久了,這裡便也成了故鄉。
聽見北京
皇城根兒下的京腔京韻
聽見北京,能聽見老北京這街頭巷尾的氣息。大栅欄繁華熱鬧、廣和樓京韻流芳,有意思的是,以文化氣象自傲的北京,雅俗之間似乎又沒有太過顯明的分割,那些大人物愛聽京戲,市井百姓也愛聽京戲,大家沉浸于同樣的京腔京韻,為角兒們高呼喝彩。聽見北京,聽見這座城市曾經所背負的國仇家恨、經曆的那些有情或無情的歲月。聽見北京,聽見那些才子佳人後花園的昆曲逐漸被三國大将戰場拼殺的京戲取代,那是中國人的性情。聽見北京,聽見傳統曲調的弦歌不辍,貴妃醉酒、霸王别姬咿呀如故,三弦、大鼓沉吟至今。
聽見江南
漁舟依舊唱晚
平湖映照秋月
小橋流水,青瓦粉牆的人家盡枕河,烏篷船從石拱橋下過,水聲與橹聲如夢意深緩悠長,總是有雨滴落檐牙,油紙傘,青石巷,草樹苔痕、扶疏花木都在水汽裡被浸潤得發亮,而一日的晴光仿佛總在含碧的茶煙、和攏着香氣的賣花聲中開啟。螺髻般的小重山,翠色蓊郁,散落在這河網密布的水鄉澤國。江南,這在千百年來、無數人唇間心上被摩挲得溫潤含光的兩個字,它不僅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集合,不僅是東南魚米之鄉,天下财賦之地,甚至不僅是在詩文畫意、風月無邊中營構的靈秀嘉處,它在山水的溫養和長久的人文積澱中,仿佛已化身為一個風雅蘊藉的精神象征,一個風景與詩意相交織的意境世界。
聽見國樂·筝
筝音如故
賞音千載
筝音如故人,雁陣銜書,是從哪個時空破空而來,傳遞何處不能遺忘的歌興?撫弦之間,仿佛泛浮槎,渡河漢,弦動如擊槳,蕩起星漢燦爛,每一點光輪清脆可聽,今夕何夕?自西周鎬京而來的古調,猶存着禾黍離離的憂思,從唐大曲中撷取的遺音,深藏一顆雲水虔心,還有那碗碗腔、迷胡調中長安故城的衆生悲喜,絲綢古道、敦煌畫卷中的異域風情,聯綴着古人的詩意與今人的思興……紛呈疊出,鈎織出一幅時空縱橫的音畫,沉吟未盡,可賞音千載。
聽見廣西
在山和海的搖籃裡
聆聽多彩的韻律
山和海,為這裡的生命築起了美麗安甯的家園。桫椤、銀杉等世界最古老的植物,在茂密的森林中悄然生長,各類珍稀動物無憂無慮地嬉戲。曆史上,這裡百越聚集,部落衆多,2000年前的崇左地區花山岩畫還保留着壯族先民駱越人的生活場景;柳州三江地區的風雨橋、鼓樓講述着侗族動人的傳說;龍勝梯田,層層疊疊,這是壯、瑤等族在“十萬大山”的環境裡創造出的奇迹。同時,各民族也不斷從遠方遷移而來。靈渠勾連起湘江和漓江,從荊楚入嶺南的道路打通,湖南、江西移民紛紛進入廣西;海洋那邊的越南京族,在泛海打魚中飄向廣西,從此便在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定居下來……不同民族生活在被山或海分割出的不同地域,保留了各自的民俗文化,塑造出豐富多彩的廣西。今天,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另有滿族、蒙古族、北韓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4個其他民族生活于此,大家和衷共濟,綻放着絢爛的奇光異彩。
聽見山西
表裡山河
三晉之聲
自五千餘年前,這片傳說中炎黃始祖主要活動的祖地,華夏文明于此誕育。太行山脈橫貫而過,與黃河共同勾勒出它的輪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中條、呂梁諸山将雄渾大地,切割成溝壑縱橫又井然序列的河谷與丘陵。這是據高負險、表裡山河的險固之地,昔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破林胡、樓煩,設雲中、雁門、代三郡,自陰山南麓到黃河北岸,築起最初的長城,分隔中原漠北;雁門關高踞勾注山巅,仿佛群山奔赴又收束于此,扼津要,俨然雄峙,曆千劫百戰,慣看秦漢明月,落日塞煙……這片黃土澆築的大地,如一方後土之印,巋然鎮西北,護中原腹地,又帶着後土的無盡包容,滋養生息,貫通南北,交融胡漢。一處處關道、隘城烙着南來北往的車轍,自漢末起,周邊少數民族各部一次次内遷,胡漢雜居,至近世晉地人大規模出關移居草原腹地,各族風尚交融如骨血,在漫長歲月裡構築起兼收并蓄的三晉風俗。
聽見内蒙古樂曲集
馳騁于馬鳴風嘯的北方草原
領略悠悠天地間的壯美傳奇
一曲開闊綿長的長調,自茂盛生長的蒿草深處撲面而來,傾訴對白發蒼蒼的額吉阿爸的思念。質樸輕快的短調,飛揚在流動的藍天白雲下,對身處遠方的戀人,表白熾熱而感傷的愛戀情懷。古老而粗粝的呼麥,感恩安身立命的土地,體悟周而複始的長生天與生命的奧秘。雄渾而莊重的潮爾道,獻予被視為精神象征的聖主成吉思汗,緬懷這位絕代天驕率領千軍萬馬立下的偉大戰績。一人一琴漂泊四方,落座即唱的烏力格爾,則在由高曠的天空和蒼茫的原野所構成的布景中,傳唱着數不清的傳奇故事。典雅莊重的阿斯爾,帶人重回元大都富麗堂皇的宮閣樓宇,感受蒙古族宮廷宴樂的純正風貌。而點綴在這些多元多彩的歌樂中的馬頭琴、潮爾、四胡、火不思等傳統樂器,則以滿載塞外風情的優美樂音,為人們帶來遼遠悠長的聽覺感受。
聽見内蒙古歌曲集
拂去曆史的塵埃,
聆聽中原的物換星移
自中原大地一路向北前行,踏上一塊廣袤無垠的神秘高原。藍天白雲下,如同連綿起伏的綠氈毯般,向着地平線延伸的邊疆草原,是舉世聞名的風景畫面。追逐呼嘯的北風,在壯闊天地間嘶鳴馳騁的駿馬,又曾令多少邊塞詩人,在古老遙遠的時光中,寫下震撼人心的蒼涼辭韻。蒙古族的先民在這裡誕生,并延續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方式。從東北端的呼倫貝爾,到西南側的阿拉善,星羅棋布的草原、荒漠、高山、湖泊……見證金戈鐵馬的英雄史詩,傳頌世代相承的凄美故事。内蒙古,它是蒙古族人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家園,也是每一個向往心靈自由的天涯遊子的精神故鄉。
聽見河南
黃河自西奔湧而來,切開險峻的太行山,噴薄而出,沖出一片平坦的膏腴之地;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秦嶺餘脈溫情脈脈地合抱着伊洛盆地,并将百水彙注之;南陽盆地則靜靜地躺在大别山和伏牛山的懷抱之中,幾千年來,這一半高山、一半平原的中原大地上,不僅有巍峨迤逦的景色,造物者更以其無盡藏的大手筆,造出了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曆史奇迹。
夏、商、周、漢、魏、晉、隋、唐、宋,衆多朝代都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甲骨文裡刻寫着祖先所知的世界,青銅器把“中國”的名字深藏于心,洛陽在興廢交錯間演繹出十三個王朝的傳奇,開封的地下城摞城……河南,她經曆過刀光劍影、群雄逐鹿,也見證了繁華盛世、百姓安康;她接納黃河給予的豐足、也承受着河水的無情肆虐;她創造了華夏文明的高光,也跌落得如此深重而漫長。她是包容一切的老家。
當歲月像黃河一樣不舍晝夜奔流遠去,大地不再是當年的模樣,老家的面貌依稀有些模糊,曾經的風土人情也讓人感覺陌生起來。好在,我們還有這些不同種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音樂。
聽見西藏
走進人間聖境,
聆聽青藏高原的美妙音符
改天換地的自然之力,令滄海成陸地,并不斷隆升,托舉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使之成為地球上南極、北極之外的“第三極”。西藏,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是距離藍天和太陽最近的地方,千百年來躲過歲月時光,質樸如初,幻化成一個永恒而神秘的“香巴拉”。
走進離天最近的聖境,總令人有些許恍然。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橫斷山脈等,在雲霧中若隐若現,化身為神。雨雪在山脈間凝成冰川,融水彙成河流靜靜流淌,滋養大地,凝成一個個藍的、綠的寶石;也有河流向下深深切開地表、奪路向前,彙聚成滔滔大河,最終流入海洋。冰川、草原、河流、森林、峽谷、戈壁,交錯變化,姿态萬千;其間有奇花異草随風搖曳,有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動物自由奔跑,亦有人們世代延續的生活和信仰。
西藏位于華夏版圖之西南片域,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受地理環境的自然衍變及周邊國家地區文化的影響,西藏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獨特的地域文化。象雄王朝消失了,外形酷似金翅大鵬鳥的瓊隆(大鵬)銀城廢墟被冰雪封存,靜默于世;延續了8個世紀的古格王朝也已消失。各種思想彙集于此,留下無數謎題,而今隻能從繪滿經咒的瑪尼石刻中去遐想。吐蕃王朝走遠了,布達拉宮輝映着世界之巅千年的耀眼日光,唐蕃古道、茶馬古道上仿佛還傳來馬蹄聲聲和延綿不斷的歌謠。
聽見四川
悠悠琴韻醉茶香
一曲川腔蜀道長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四川自古多險道,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傷感的詩篇。優越的自然環境又讓它是理想中的天府之國。“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在艱難和美麗中,四川人不僅開鑿出一條條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在險境中走出一套自我而灑脫的生活哲學。
伴着涓涓溪流在峨眉之巅品味至臻的純淨,雲蒸霞蔚的都江堰走上一圈,下一秒來到成都城,各種小吃,麻辣燙,川菜經典。沸騰的市井混雜柔情的唱段,至情至性的笑聲揉着四川方言的調侃,巴适,安逸,好耍,濃烈的情感就像一鍋包容一切的串串香,天南海北的龍門陣用熱鬧消化生活的艱難。寬窄巷子,錦裡武侯祠,轉角之間,偶遇别院。一樹繁花,一叢翠竹,邁步進去,台上正演着《鳳儀亭》,邁步出來,甘孜阿壩的藏羌山歌,大涼山的靈魂樂曲從遠處傳來。川西平原的田園美景,青藏高原的靈魂栖息地。四川的美,在人間,在煙火,在高原,也在天邊。
盡管城外森森柏樹,映階碧草春色怡然。樂觀開朗,豁達灑脫,艱辛環境裡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似乎是四川人的特定标簽,誰人記得那些千溝萬壑的自然險峰伫立依然。“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一曲川腔道盡辛酸苦辣,一段清音安撫失落的心靈家園。
千年文明中,豁達的四川人,在苦難中活出美麗,長出獨特燦爛的四川文化版圖。
聽見吉林
長白山下,
多姿多彩的北韓族音樂風情
在華夏版圖的東北角,有一塊遼闊肥沃的黑土地。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冬日中,閃爍着七彩光芒的冰燈,與排排懸挂的大紅燈籠,是這片質樸而熱烈的土地帶給世人最具代表性的印象。轉瞬即逝的春天,在崇山峻嶺間盛放的野生杜鵑花;清涼舒爽的夏日,原始森林映入眼簾的盎然綠意;迎接金色豐收的秋季,湧動的稻浪和飄紅的楓葉;更是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憧憬與向往。而在這由黑龍江、遼甯、吉林三省聯結而成的東北地區,更深藏着一方擁有濃郁而别緻的民族文化風情的秀美水土,那便是身為中國最大的北韓族聚居地的延邊。
讓我們踏着輕快歡樂的腳步,走入吉林省的東部邊疆地帶,贊歎雄偉壯闊的長白山懷抱中如詩如畫的绮麗風光,感受北韓族民俗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彙融合而成的蓬勃質樸的音樂氣韻。盛行于這片千裡沃野的,被視為二胡前身的奚琴、仿照中國筝制成的伽倻琴、仿照古琴制成的玄琴,以及源自絲路胡樂的筚篥等樂器,共同反映出自漢代以來中原音樂文化在北韓半島的廣泛傳播,以及其對當地宮廷、民間的深刻影響。誕生在印度,隋唐時期被用于宮廷宴樂,最終作為北韓族代表性樂器而聞名于世的長鼓,則以被稱為“長短”的傳統韻律,伴随着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舞,展現着爽朗潇灑與含蓄深沉并存的民族性格。
紛繁絢爛的民族樂器,以穿越漫漫時光而來的悠遠音韻,裝點世代流傳的古老歌謠。發源于唐宋遊藝活動的“打令”,以抑揚頓挫的歌聲,抒發出四時景物變化的趣緻和樸素的勞動情懷。以家傳戶曉的《阿裡郎》、《桔梗謠》為代表,從高聳險峻的山嶽,到蒼茫海風吹拂的堤岸,被塗染上不同地域色彩的傳統民謠,則表現出北韓族人無論置身何方,仍然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堅韌情感。粗粝铿锵的說唱藝術“盤索裡”,描摹栩栩如生的浮世畫卷,講述精妙絕倫的生活哲理。這些優美舒暢的歌樂,深切表達着北韓族人民對家鄉對故土的思戀。
請随我們投入黑土地深情寬廣的懷抱,感受清晨時分披滿朝霞的青山綠水,感受暮色中随風飄溢的濃濃稻香,感受能歌善舞的北韓族人剛毅熱烈的情感。伴随錯落有緻的長鼓鼓點,溯行于綿延橫亘的時間長河,重繪北國邊疆多元文化融合的脈絡。
在這悅耳悅心的悠揚歌聲中,領略多姿多彩的北韓族音樂風情。
聽見雲南
踏虹彩雲南境,
聆萬物有情有聲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大河大川急瀉千裡,一氣奔騰過橫斷山脈的十萬大山,雲嶺山脈與元江河谷将這片彩雲南境的神秘土地,分為地勢迥然的東西區域,而北境與西藏交界處,梅裡雪山巍峨綿延,聳峙入雲,海拔高達6740米,到南部與越南接壤的元江出境口,包裹在原始密林中,海拔僅76.4米。縱橫破碎的高山深谷間,散落着壩子與湖泊。它或許是中國最複雜多樣的一片土地,也是無數人心中的雲深秘境,世外桃源,是地平線處日月在心頭停泊的家園。石林、土林、紅土地、冰碛湖、梯田……幽蘭與杜鵑怒放在橫斷山區的大山深處,大象、金絲猴、長臂猿和無數珍禽異獸徘徊在西山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鳳尾竹掩映的竹樓畔,孔雀悠然踱步,而風花雪月的蒼山洱海下,有萬隻彩蝶在泉畔翩跹……
這裡的文化景觀、民族風情的複雜、美麗乃至野性,毫不遜于它的自然生态,56個民族中的25個世居于此,各色原始信仰與世界四大宗教的信徒在此共生共存。三千年來,一個個古老民族從四方遷徙而來,與原住于此的部族交彙,井然有序地形成各自的聚居地,一個個古國如一顆顆明珠,在此興盛又湮滅——無數傳說中引入向往的古南诏國,于金庸筆下被屢屢提及的大理王國,曾與樓蘭、夜郎齊名的神秘古國之一的古滇王國,作為百越一支的句町古國,傳說中滇越乘象之國的勐卯古國,以及哀牢古國、自杞國、果占璧王國……好像這片土地的文明,如它的氣候與地貌一般,自由、多變,難以歸約在一個簡明統一的脈絡之下。然而,無論怎麼風情殊異,這裡的人們都有着同樣的開放與友睦,當音樂響起,酒杯滿上,或節日到來,人們都能繞着火塘或在村畔林間,手拉手圍成大大的圓圈,對歌跳笙,仿若一家,親密無間。
聽見陝西
聆聽陝西,
聆聽這世代流傳的悠悠樂韻
陝西,一片古老而滄桑的土地。5000年前,華夏文明的始祖,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于此地揭開了厚重的中國曆史的序幕。随後,在波瀾翻湧的時間長河中,秦、漢、唐三朝皆建都于此,以大一統的氣派将古代中國推向了盛世繁華的巅峰。昔日群雄逐鹿的關中平原上,巍峨的皇陵、蜿蜒的古長城和威武的兵馬俑,記述由帝王将相和英雄美人演繹的傳奇故事。高聳險峻的秦嶺,将蒼茫大地上錯綜複雜的水系,在此地分界為長江與黃河,也将山清水秀的陝南地區,與八百裡秦川互相隔開。連綿起伏的北山山系,則劃分出農耕與遊牧文化交融的陝北地區,使人仰望峥嵘歲月,驚歎千溝萬壑的黃土地所激發的堅忍不拔的生存意志。
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上,千姿百态的地緣風貌,在亘古的時光中,孕育了生活方式與靈魂氣質迥異的五十六個民族,和随之對應的龐大而豐富的音樂體系。數百種民族樂器,近千種戲曲劇種,以及浩如煙海的音樂體裁樣式,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上,因過于零散碎片化,而令現代人望而卻步,甚至面臨岌岌可危的失傳境況。2019年,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情感的瑞鳴音樂制作人葉雲川,在曆經十六年的民族音樂與世界文化融合探索後,于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援下,發起了“中國音樂地圖”計劃。瑞鳴音樂希望以中國地圖的經緯線為坐标,以世界級的音樂制作水準,對民族音樂進行采風式的收集與整理。制作人葉雲川,在錄音大師李大康的指導下,帶領整個團隊,實際錄制近90日,遍訪陝西、新疆、吉林、江蘇、廣東等十餘個省份,與580位國樂音樂人合作,以世界級錄音裝置及高采樣頻率,記錄下千餘首最為能展現本土風情的民族音樂代表作。而當代及後世的聽衆,可以藉由這些經久流傳的樂曲,暢遊于廣袤而神秘的神州大地,領略多姿多彩的地域風情,體會沉澱于其中的曆史底蘊和民族價值觀。
聽見新疆
掀起神秘的面紗,
聆聽西域千年傳奇
從玉門關、陽關往西去,不複有渭城朝雨、楊柳青青,可那兩個字——西域,曆經千年依舊令人魂牽夢萦。曾經的西域,如今的新疆,天山橫貫其間,北側是阿爾泰山脈綿延聳峙,而南部是巍巍昆侖。風煙不盡,卷起漫漫黃沙如神秘面紗,掀起海蜃訴說古老的傳奇;縱橫瑰麗的峽谷間,大河濤濤,從茫茫雪域,奔騰到地勢平闊的盆地,流經高原、草場、沙海與綠洲;豐美的草灘與湖泊星羅棋布,被群峰與森林環抱,其間有飛鴻與落雁,有牛羊成群。
樓蘭消失了,羅布泊幹涸了,輪台的原始胡楊林千年不倒,而大雪依舊年複一年落滿天山路。嗚咽的風吹過古城垛、烽火台與瞭望樓,那條古老的絲綢之路,如時隐時現、錯綜卻綿延的命運伏線,在這片歐亞大陸的中心腹地,聯結起中、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的諸多民族,随着商旅、駝馬的絡繹往來,在此碰撞與交彙。那些西域諸國、邊陲重鎮在漫長歲月中漸漸消隐,而這交融彙聚的豐富多姿的文化,依舊深深烙印在這裡的各民族風俗與音樂中。古老的牧歌與史詩于部族的遷徙、貿易與征戰中,傳承與更新。古西域的疏勒樂、于阗樂、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和西亞的波斯樂、阿拉伯音樂依舊能在新疆各族的民歌樂曲中尋見蹤迹,如時隔千年仍依稀可辨的古道與轍痕。
快來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