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秦風雲:5、我要讀書︳第二節:王猛推卻了功曹從事的美差

【題記:本文為作者系列文章「前秦風雲」第五篇「我要讀書」第二節】

【導讀】

◇上節内容回顧:蒲堅在王宮外面玩耍,面對侍中徐統的故意吓唬,他據理分辯,讓徐統稱奇。石虎偷盜趙簡子墓。蒲雄向兒子介紹趙簡子、趙襄子這對父子“化家為國”的功業。

◆本節内容簡介:拜徐統為師後,王猛經常來借閱圖書。他最感興趣的,是那些經世緻用的書籍。因謝絕了先生安排入仕的好意,他心中感到不安。

★故事發生時間:公元345年三月。地點:邺城後趙侍中徐統家中。

王猛今天來見徐統,是要還書和借書。徐統将王猛帶回到家中,他正好有件事要跟自己的這位忘年交商議。

徐統雖然官居侍中,但一直将家眷留在高陽,他在邺城跟一個姓宋的老家人朝夕相處。對此,蒲洪和姚弋仲都甚為不解,曾幾次詢問,他每次都一笑了之。

案頭上面放着的這部《四民月令》,是王猛剛看完拿來歸還的。它是一部月令體的農書,類似後來的“農家曆”。著者為東漢後期人崔寔。

作為當今的一位大儒,着眼于儒學的傳承,徐統自然更希望王猛能夠多讀一些儒家的經典著作。不過,這部書倒是可以作為一個例外,不在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著者。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縣地帶) 人。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并駕齊驅,成為北方一流的世家,跟崔寔和他的父、祖密不可分。崔寔的祖父崔骃,盡管終身未曾追求功名利祿,卻是跟班固齊名的文史大家。他的父親崔瑗雖一生官運不佳,但有着“一代文宗”的美譽,是著名的書法大家,尤善草書,跟賈逵、馬融、張衡等著名學者都是摯友。他本人曾任議郎、五原(治所在今内蒙古標頭市西北地帶)太守、尚書等職,因博通經史、才華橫溢,與蔡邕并稱為“雙鳳”,也曾參與《東觀漢記》的編撰。

前秦風雲:5、我要讀書︳第二節:王猛推卻了功曹從事的美差

後趙侍中徐統

徐統不僅推崇崔寔的學問,而且欽慕他的官聲,是以樂見王猛讀他的書。

崔寔在曆史上以為官清廉著稱。他有一句名言:“馬不素養,難以追遠;士不素簡,難以趨急。”以此作為居官的座右銘。他做官越做越窮,以緻死後“家徒四壁立,無以殡殓”,靠友人備棺安葬。徐統在後趙潔身自好,也是出了名的。

王猛看崔寔的書,顯然也有師法前賢的意味。跟他一樣,崔寔也曾有過以販賣為業的經曆。在父親崔瑗死後,崔寔削賣田宅,起建塚茔,立碑刻頌,竭盡資産,家境愈加窮困,便以販賣為業,絲毫不在乎别人譏笑。做五原太守時,因遊牧民族經常侵擾,土地荒蕪,百姓冬月無衣可穿。崔寔一面整饬軍旅,操練将士,嚴肅烽火,一面變賣官府積儲,用于購買紡織工具,聘請織師,教民紡織,安定了這個邊郡的局勢,深得當地群眾愛戴。正因為心懷庶民,這位一代文宗撰寫出一部專門記述農事活動的書。

在此之前,徐統曾主動向王猛推薦崔寔的另一部著作《政論》。這部《四民月令》,則是他從侍中韋謏那裡轉借過來的。剛才王猛告訴他,希望能讀一讀《氾勝之書》。

“《氾勝之書》我知曉,隻是不曾見過。回頭我再看看韋謏大人那裡有沒有吧。”徐統對王猛說。這又是一部農書,看來王猛對這類書籍産生了濃厚興趣。

前秦風雲:5、我要讀書︳第二節:王猛推卻了功曹從事的美差

青年王猛(字景略,意想形象)

氾勝之是西漢末期氾水(古代濟水支流,地在今山東曹縣北部地帶)人,跟世家子弟崔寔不同,他出身于農家。漢成帝時為議郎,因其熟谙農事,朝廷任命他為輕車使者,督三輔種麥,讓關中百姓大獲其利。他寫出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農學專著,後世稱之為《氾勝之書》。

早前幾年,徐統常常就應當閱讀哪些典籍,乃至閱讀的先後順序,向王猛提出一些建議。王猛也會利用借書和還書的機會,向他請教,有時還會呈上自己寫的文章,請他批閱。現在他基本不提要求,王猛想看什麼就借給什麼。自己沒有的,就找别人借去。不過王猛近來如此熱衷于搜閱農書,讓他心中有些不以為然:讀書畢竟不是要做一農夫。

“又給先生添麻煩了!先生是不是覺得學生讀書太雜了?”王猛似乎看出了徐統的心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不會的。”徐統答道。盡管心中有所疑惑,但他這話并非言不由衷。

前幾天,他跟蒲雄和姚府權翼閑聊,說及讀書的事,還曾告誡他們,讀書要學以緻用,不要像他,活人讀死書。眼前這個年輕人既然愛讀此類書籍,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撫髯沉吟了片刻,又說:“讀書的事,今日就說到這吧。景略,我想舉薦你做個功曹從事,你意如何?”這就是他要跟王猛商議的事情。景略,王猛字。

前秦風雲:5、我要讀書︳第二節:王猛推卻了功曹從事的美差

《四民月令》(東漢崔寔著)

王猛聽後沒有做聲。

徐統繼續說:“我歲數大了,精力不濟,需要一個幫手。你呢,生計有了着落,正好多讀一些書。”

“先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嗎?”

“哦?你有什麼話,盡管照直說出來!”

“先生,”王猛停頓了一下,“學生當下并不想入仕……”

“這其實也不叫做官,無非讓你來幫我一把。當然了,你既然留心世務,那将來終究還是要步入仕途,否則豈不枉費了平日所學?既如此,那就不妨讓老夫先為你作些鋪墊,讓你曆練曆練。”徐統說完,注視着王猛。

“先生的這番美意,學生豈會不知?隻是迄今為止,學生确實未曾想過仕途上的事情。”王猛明确謝絕了徐統的提議。

“我問你,是不是心中存有胡漢之隔呢?”徐統關切地詢問。

前秦風雲:5、我要讀書︳第二節:王猛推卻了功曹從事的美差

《氾勝之書》(西漢氾勝之著)

“這個倒不至于。”王猛搖了搖頭。

沉默了一會,徐統又說:“景略,你我相識相交已有七八個年頭了。那天得知你是北海人,你猜我當時想到了誰呢?”

王猛注視着徐統,并沒有作回答的打算。

“我想起了跟你同郡的邴原。他是北海朱虛縣(今山東臨朐縣東南地帶)人,家貧、少孤,經北海相孔融舉薦踏上仕途,做了曹操的東閣祭酒,後随曹操征東吳逝于軍中。他求學的經曆跟你頗為相似。少小時,他曾在書舍外面墜淚,塾師問其故。他回答說:‘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大凡讀書之人,必有其親。自己一來看見别人不孤,二則羨其能學,心中感傷,故此落淚。’塾師聽後倍覺哀憐,邀其入學讀書。他說沒有錢資。見他童子有志,塾師便免費讓他就學。一個冬天下來,他就能背誦《孝經》和《論語》……”

“先生,”王猛突然站起來,臉上露出了不安的表情,“學生剛才是不是有所冒犯?”

徐統搖着頭說:“一開始,我以為自己也做了一件扶助後學的事情。這幾年你不僅學問日長,而且還常常啟發老夫的思慮。如今,老夫已将你視作一位良師益友呢!”他說得很動情,用深沉的目光注視着王猛。

王猛望着徐統,露出了愧疚的表情。他的感覺,先生這一席肺腑之言的後面,似乎藏掖着對自己的失望。

上節:侍中徐統的預言,“此兒不凡”

下節:王猛告訴徐統,他不會選擇遁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