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PS (Input/Output Per Second)即每秒的輸入輸出量(或讀寫次數),指的是系統在機關時間内能處理的最大的I/O頻度,是衡量磁盤性能的主要名額之一。IOPS是指機關時間内系統能處理的I/O請求數量,一般以每秒處理的I/O請求數量為機關,I/O請求通常為讀或寫資料操作請求。随機讀寫頻繁的應用,如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IOPS是關鍵衡量名額。另一個重要名額是資料吞吐量(Throughput),指機關時間内可以成功傳輸的資料數量。對于大量順序讀寫的應用,如VOD(Video On Demand),則更關注吞吐量名額。
IOPS測試結果與很多測試參數和存儲系統具體配置有關.IOPS可細分為100%順序讀,100%順序寫,100%随機讀,100%随機寫等,在同等情況下這四種IOPS中100%順序讀的IOPS最高。
吞吐量(throughput):指的是機關時間内最大的I/O流量;一些大量的順序檔案通路,更多考慮throughput名額。
帶寬決定于整個陣列系統,與所配置的磁盤個數也有一定關系;而IOPS則基本由陣列控制器完全決定。在Web、E-mail、資料庫等小檔案頻繁讀寫的環境下,性能主要是由IOPS決定。在視訊、測繪等大檔案連續讀寫的環境下,性能主要由帶寬決定。可見,在不同的應用方式中,需要考察的側重點也不同;對于NAS産品來說,主要性能指數也是兩個:OPS和ORT,分别代表每秒可響應的并發請求數和每個請求的平均反應時間。對錄音帶儲存設備來說,單個錄音帶驅動器的讀寫速度是最重要的性能名額。
大檔案持續傳輸型的應用需要的是充分的帶寬性能,而小檔案随機讀寫的應用則要求足夠的I/O能力。那麼多大的檔案算“大檔案”呢?一般而言,超過1MB大小的檔案就可以算做“大檔案”了。如果您的應用系統處理的資料中,最小的檔案也有4~5MB甚至幾十MB,就需要重點考察存儲系統的帶寬性能了。如果您的應用是資料庫形式,或是電子郵件系統,系統中有大量KB級大小的檔案,那麼就可以忽略掉産品介紹中xxx MB/s的字樣,重點關心xxx IOPS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