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中共甯夏區委黨校(甯夏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教研部)主任 馬紅梅
作為黨校志願者中的一員,我和其他人一樣奮戰在社群抗疫一線。平凡的崗位,平凡的工作,平淡的日日夜夜,雖然沒有詩一般的華麗,也沒有哲思般的深邃,但點滴中的領悟、繁瑣中的堅守卻以另一種方式淬煉着黨性,诠釋着忠誠。

社群志願者的日常是一道最簡樸的風景。每天的輪班值守、體溫記錄、距離提醒、心理疏導……嚴謹瑣碎而又充滿溫情。除了本職工作,日日惦記的是每一戶封控家庭的柴米油鹽、疾病不适、心理健康……每每聽到他們窗戶裡傳來的歡聲笑語和噓寒問暖,内心的溫暖和幸福無法言喻。“這是我堅守的陣地,請你們放心,疫情不退,我絕不會退”的想法也會油然而生,此時的我,願意守護在戰疫一線的普通崗位上,忠實記錄社群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所值守單元的101室隻有祖孫兩人,奶奶不識字不會加微信,一直沒有進封控住戶微信群,每天的體溫無法上報。國小三年級的孫子雖然沒有用過微信,但在我的指導下進群并且每天按時早晚報體溫。對于孩子的懂事擔當,一句“寶貝太棒了,我們一起加油!”在群裡産生了共情;602室的女主人是次密接者,被轉移至酒店,個别鄰居感覺“受到牽連”而無法控制情緒,在微信群裡言辭激烈最終引起了602男主人的不滿,在分别加了他們的微信私聊安撫之後,群裡恢複了往日的祥和。當然,不會總是有這樣溫馨和諧的畫面,當保潔、消殺人員、外賣小哥彼此之間,以及和志願者之間距離太近的時候,我就會及時提醒,為此他們也會覺得委屈。但疫情防控馬虎不得,防控要求不能打折扣。這樣的小事雖然談不上豪情萬丈,更沒有感人肺腑之舉,但卻時時在忠誠的堅守中感染着自己、曆練着自己。
作為一名黨校志願者,我的每一位同僚都在平凡中書寫着不平凡。我們的隊伍中有的面臨退休,有的剛入職不久,有的無暇顧及獨自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夫妻雙雙沖在戰疫一線……同僚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别深,她說:“感謝校委對一線人員的關心關愛,感謝所有參與同志的堅守奉獻,感謝後勤保障組的有力保障,感謝媒體資訊室的跟蹤報道,也感謝所有居家封控同志們的遠端支援和解封同志們的積極補位,是大家齊心協力才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勝利就在前方。”這一切的背後是黨校人的責任和擔當,是黨校人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是黨校人對佩戴在心髒位置的“為人民服務”的诠釋和踐行。(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建宏 采訪整理)
[ 責編:曾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