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家良回憶錄《北方象棋藝術第19章》正式出版

作者:青梅煮酒聊聊世間萬象
王家良回憶錄《北方象棋藝術第19章》正式出版

1.北方象棋藝術正式出版

對我來說,1979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被文化大革命影響中斷了14年的北方國際象棋正式重新出版。其實,《北方象棋藝術》創刊的申請報告,1965年我向主管部門送出了申請,但誰本以為準許時間不長,雜志第一期還沒出版,趕上了那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當時我一直以"反動學術權威"的身份走進牛棚, 更不用說這本"為反動的學術服務"雜志了。沒想到這是14春秋,不少黑發女郎都成了白發蒼蒼的人,直到1979年4月,第一期《北方象棋藝術》才與廣大棋迷見面。

這次再版還是很順利的,因為當時民族體育事業已經開始複蘇,象棋作為龍江體育項目的一大優勢受到體育委上司的重視,看到時機成熟,我立即向上級申請恢複《北方象棋藝術》,打名字的原因重新出版, 因為它在過程中可以簡單一些。上級看到我的申請,非常贊成,特别是省委書記李建柏和宣傳部長李源一直給予大力支援,重新發表的申請一路下綠燈,還給我們1萬元資金。

修複之初,雜志主要以國際象棋和圍棋為主,也有一些象棋内容,國際象棋是我的主力,圍棋主編則挂着衛平的名字。因為小軒當時已經拿過好幾個全國冠軍,但是因為他當時在北京,是以圍棋的稿件是負責于光軒的,其實整個編輯部都把我和李德林兩個人,安排在了一個簡單的小樓裡的運動隊。當時,李德林是農機站的一名農業工程師,白天要工作,晚上來這裡幫我寫字。

為了使雜志第一期開門,我特意擺出了我的布局,我們兩個人擠在那個小房間裡,有時忙的是一個晚上,困其兀的我們爬上了一會兒桌子,醒來後又幹,很辛苦。我看這種方式不是這樣,從社會上招聘一個臨時工,專門給我們一份影印件,這個臨時工的名字我現在記不清了,我記得大家都叫他"老楊"。對于這件事,我也和上司起來了。因為老楊年輕時在日本工廠當翻譯,文化大革命被打得對,是以上司不願意讓我們用他,但我覺得老楊是河工大學的老畢業生,相當懂一些外語,再加上他的工作非常認真,稿件抄寫得也非常整齊幹淨利落, 對上面說:"老楊我曾經設定過,有我攜帶的東西!于是老陽留了下來。

一切做完後,我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在雜志寄來出版骨眼的印刷品上,發現上級給我們撥付了1萬元的資金,被運動隊挪用了。沒辦法,我趕緊趕到印刷廠,借助一些關系,說服印刷廠廠長答應我們可以印刷年底付款。令人高興的是,這期雜志賣得很好,僅郵局就訂購了3萬多本,新華書店的銷量在3萬多本,加上我們還發行了一些,總共有7萬多本。對于一本剛剛發行的雜志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更不用說在那些擔心食物和衣服的日子裡了。我們很快就還清了印刷費,最終出現了輕微的盈餘。

2. 第四屆全運會

本期雜志沒完多久,第四屆全運會就開始了,因為前幾屆全運會都沒有象棋比賽,是以這個象棋項目能進入全運會非常困難,體育委員會的上司也對此很重要,也刻意重新組建了棋隊, 并給了我們設定的目标。因為1978年我們黑龍江隊拿下了團體亞軍,是以體育組上司要求我們這次保持前三名,也要求我親自參加決賽。但當時,我們棋隊隻有孫志偉和趙國榮,加上我隻有三個人,而小組賽需要四個人,最後沒辦法我們從場上調來一個棋手,具體是誰我不記得了。

由于本次比賽的參賽人數有限,是以首先按地區進行預賽。在預賽中,黑龍江隊成功進入前六名,晉級北京總決賽。個人錦标賽分為四組,每組拿下前兩名,我在第一組保持不敗,晉級決賽。可惜的是,本次預賽中一些名将未能進入總決賽,比如我的老對手楊冠軒和李一庭在預賽中被淘汰出局。前八名的另外七名球員分别是:胡榮華、劉大華、傅光明、王秉國、蔡福如、姜志良、程福辰。

決賽在幾個月後舉行,在此期間,我們出版了幾期《北方國際象棋》。小組賽階段在個人賽之前進行,是以我們打得不是很好,獲得第六名,上海隊排名第一。團隊比賽未能完成體育委員會釋出的名額,讓我覺得這是由于他們在"北方象棋"的工作繁忙,忽視了對選手的訓練。在這種心理自責的角色中,我發揮得并不理想,在最後一輪輸給了程福辰,隻拿到了第七名,而胡榮華第10次奪冠,完成了"十連霸"的偉大事業。

未完成繼續 - 點注意力不會丢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