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作者:中國科技新聞網

近日,2021年度慈溪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立項課題結題名單公布,《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順利結題。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在研究中,團隊成員經過對文獻的梳理研究,對關于柴窯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得出結論:柴窯産自上林湖。

1.中國四部正史方志記載柴窯産自上林溯源研究

課題組首先研究切入點本土《餘姚六倉志》、《餘姚縣志》、《浙江通志》、《欽定大清一統志》考證到四部方志都明确記載,“柴窯産自上林”:《餘姚六倉志》錄入《秘色窯》進柴周者刓削尤薄,數百年後無完物;1.2.《餘姚縣志》卷六:物産,唐宋置官監窯,秘色即謂柴窯;《浙江通志》錄入《欽定四庫全書》産柴窯;《欽定大清一統志》記載,秘色即謂柴窯。(479一265頁)。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浙江通志》對秘色瓷、柴窯的記載

2.宋人論宋名窯,秘色窯為上,汝窯為下研究

宋周煇《清波雜志》中記載: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又汝窯,宮中禁燒,内有瑪瑙末為油,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明确汝窯為下。

葉寘《筆衡》:不貴金玉,而貴銅瓷,逐有秘色窯器。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宋周煇《清波雜志》關于秘色瓷的記載

3.宋皇宮論宋瓷,明、越州位居榜首溯源研究

《宋史》記載,宋淳化元年七月(990年),诏青瓷庫納諸州青瓷。青瓷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青瓷及漆器以給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監庫。皇诏書,明、越州名立榜首。3.2.宋稗官《宋稗類鈔》王蜀報朱梁信物,有金棱碗,越瓷器緻語雲:“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響” ,乃吳越錢镠事,梁所燒秘瓷,相沿以奉柴世宗,所謂柴窯者,其色如天,其聲如磬,精妙之極,今不可複睹。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宋史》中關于秘色瓷、柴窯的記載

4.《宋史》記載秘色地位,被奉為神,焚香拜史研究

陳萬裡《陶瓷考古文集》:秘色,最早禦窯廠。見《宋史》、(見《續資治通鑒》),錢俶列傳必先羅列于庭,焚香再拜秘色。(陳萬裡《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5.明代六位學者明确柴窯産地上林湖溯源研究

明代六位著名學者一緻确認:上林湖産柴窯。

明方以智《實體小識》柴汝官哥定,宋窯之名也。元美曰,柴世宗進禦。葉寘言錢镠焼,陸龜蒙;“奪得千峰翠色來”,則唐己有矣。

明王世貞《弇州稿》臣庶不得通用,謂之秘色,即所謂柴窯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诂箋四》臣庶不得通用,謂之秘色,即所謂柴窯者是。俗雲:若要看柴窯色,雨過青天色。與許、陸詩正同。

明顧起元《說略》:臣庶不得通用,謂之秘色,即所謂柴窯也。

明謝肇淛《五雜俎》禦批雲:“雨過青天雲破處,這般顔色做将來”,然唐時已有秘色。

明徐應秋《柴窯秘色》錄入《談荟》柴窯秘色:秘色,即所謂柴窯也。

6.柴窯原産地古慈溪籍六位著名學者言上林湖産柴窯研究

古慈溪有六位先賢,最接地氣記載:柴窯産自上林湖。

高江村《酬倉林·宋均窯瓶歌》越窯傳自李唐開,青瓷共寶柴皇式。

清厲鹗《南宋雜事詩》玉缸若借甆罂佐,秘色新來雨後晴。

清袁枚《随園詩話》 “骨董家相傳:雨過天青色磁,始于柴世宗,按晚唐早有之”。陸龜蒙詩曰九“天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清宋夢良《姚江竹枝詞》秋色瓷佳溯昔朝,柴窯為号又官窯。上林湖畔今耕鑿,猶掘遺珍似乍焼。

清宋怡山《秘色窯》錄入《餘姚六侖志》進柴周者刓削尤薄,數百年後無完物。

清沈文熒《謝外舅宋怡山先生,以上林窯秘色磁見贈》錄入《溪上流韻》。越磁珍秘柴周古,顔翠青天過雨。

古陶瓷研究又有新成果《柴窯産自上林湖文獻溯源研究》結題

7.耀州、富平、河南、景德鎮窯聲索柴窯産地概況

耀州:五代時為北漢耀州國藉,《宋史》宋太祖 (963年)三月,北漢耀州團練使周審玉四人來降。縣志、省志、本土學者古藉中都找不到産柴窯二個字記錄。

富平:縣志、省志、本土學者古藉中都找不到産柴窯二個字。

河南:本地縣志、省志、本土學者古藉中找不到産柴窯二個字記錄。

景德鎮:江西志、州志、省志、本土學者古藉中找不到柴窯二個字。

上述自宋至清古籍文獻互相佐證“上林産柴窯”。宋代名窯之首,從梁相沿奉至柴世宗秘色,謂柴窯。

1.中國四本正史《浙江通志》、《欽定大清一統志》、《欽定四庫全書》,《餘姚縣志》都記載:上林湖進禦柴榮,産柴窯。

2.宋周煇《清波雜志》與《坦齋筆衡》都記載:上林湖産秘色諸窯之首,柴窯。

3.《宋史》宋太宗诏書:李皇後、宋真宗皇子、宋稗官秘色為諸窯之首記載。

4. 明代六位學者明确柴窯産地。

5.最接地氣的古慈溪籍六位著名學者說,上林湖産柴窯。

6.耀州、富平、河南、景德鎮四地,考證方志、本土學者古藉中找不到柴窯二個字。

參考文獻

[1].(清)《餘姚六倉志》卷十七,進柴周者刓削尤薄,數百年後無完物

[2](清)光緒,《餘姚縣誌》,卷六,《物産》

[3]《浙江通志》錄入《欽定四庫全書》

[4]《欽定大清一統志》錄入《欽定四庫全書》

[5](宋)周煇,《清波雜誌》卷第五,四部叢刊本

[6] (宋)葉寘《秘色窯》錄入《欽定四庫全書》五代詩話卷十,1486-724頁

[7] 宋稗官《宋稗類鈔》,錄入《欽定四庫全書》第1034冊)其卷三十二記

[8]《宋會要輯稿》、《宋史》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詔瓷器庫納諸州瓷器。

[9](明)方以智,《實體小識》錄入《欽定四庫全書》下冊,卷八,25頁。

[10](明)王世貞,《弇州稿》欽定四庫全書。169卷宛委餘編卷十五。

[11](明)胡震亨,《唐音癸籤•詁箋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2](明)顧起元,《説略》二十三卷,廣文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59年。[13](明)謝肇淛《五雜俎》一書(收入《國學珍本文庫》,民國二十四年) 。[14](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三《自奉之侈》,筆記小説大觀本。

[15] 高江村《酬倉林·宋均窯瓶歌》錄入《欽定四庫全書》872-194頁

[16] 清厲鹗《南宋雜事詩》錄入《欽定四庫全書》14736一530頁。

[17] 清袁枚《随園詩話》卷七 第六十條

[18] 宋夢良《姚江竹枝詞》錄入《溪上流韻》卷十二,民情風俗,688頁(六)。

[19] 清宋怡山《秘色窯》錄入《餘姚縣志》:六侖志 卷十

[20] 清沈文熒《謝外舅宋怡山先生,以上林窯秘色磁見贈》錄入《溪上流韻》。[21]《宋史》、《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五下半卷原阙。

[22] (明)張應文,《清秘藏》,商務印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3] 陳萬裡《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24] 聞長慶 聞果立 著《越窯•秘色瓷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