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餘家企業在進博會達成超200項合作意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大量訂單

作者:華夏時報
千餘家企業在進博會達成超200項合作意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大量訂單

本報記者 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11月9日,《華夏時報》記者從進博會官方獲悉,第四屆進博會貿易投資對接會截止至11月8日已全部結束,1000多家中外企業達成超200項合作意向,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了大量訂單,合作進一步深化。

記者了解到,本屆對接會設定新品釋出、集中簽約、人文交流等環節,重點聚焦食品及農産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展區第四屆進博會主要行業,期間每日将邀請參會企業進行現場對接洽談,并且提供跨境線上對接服務,支援不能現場參會的參展企業對接洽談。

“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進博會作為全球性經貿盛會,不僅彰顯了中國堅定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決心與大國擔當,同時也已成為企業參與和分享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重要視窗。”美國農産品加工和貿易公司ADM中國區總裁劉宇翔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劉宇翔表示,ADM去年首度參展進博會就取得了豐碩成果,感受到進博會帶來的巨大商業機遇和影響力,堅定了加速中國業務發展、加大投資中國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在本屆進博會上也與來自國内外的采購商、行業夥伴、政府機構進行了多元度交流,希望可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客戶和消費者對創新、營養且可持續産品的追求。

參展商收獲滿滿

記者了解到,本屆進博會共吸引了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00多家企業參展,來自全國各地的39個交易團、599個交易分團也都加大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洽談合作。進博會還為推動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出口搭建了新平台,今年有約90家來自33個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參展。

來自阿根廷安東尼奧岡薩雷斯酒莊的中國代理公司福建省融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成華向記者表示,這已經是自己第三次參加進博會,每次都收獲頗豐,感謝進博會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明年我還會來參加進博會,”王成華堅定的表示。

第二次參加進博會的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董事長林木雄向《華夏時報》記者分享了今年參會的感受,“今年進博會的規模更大,有更多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亮相,許多行業龍頭也積極參與了進來,在産品釋出方面也比去年有了更大的提升。在主題方面,第四屆進博會緊跟政策引領和時代發展,積極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釋出新的活動主題,在産品和展位方面都向更綠色和更智慧類型發展,加大了在綠色能源、智能科技方面的産品釋出。”

“為了更加契合此次進博會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與雙碳目标指引下,我們基于當今中國城市發展要點,在活動中共設定了八大主題,從區域經濟、産城融合、雙碳發展、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基建交通、商業賦能和消費提振這幾個方面展開活動,積極助力中國城市的高品質發展與可持續營運。”林木雄如是說。

今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20年來,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不斷擴大開放,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未來,中國将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為本地區乃至全球創造更多的需求,為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享的方向發展。”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金融合作與開放”分論壇上表示。

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同樣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作為國際物流企業的代表,運去哪創始人兼CEO周詩豪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不斷推進多雙邊合作,為外向型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以RCEP為例,協定生效後,已核準成員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将最終實作零關稅,将促進區域内貿易投資大幅增長,帶來蓬勃商機。

“公司特别看好RCEP所帶來的機遇。相信無論在總體貿易需求上還是運輸便利性上,都能幫助公司進一步打開東南亞地區市場。”周詩豪如是說。

中國自貿區建設加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自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先後與冰島、瑞士、南韓、澳洲、馬爾代夫、模裡西斯、高棉等國家和地區達成了自貿協定,中國自貿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自貿試驗區是促進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大金融領域開放的重要平台,而‘投資自由便利’是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要求。我們希望通過系統內建的投資領域制度創新,打造國際‘最佳投資目的地’。”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主管合夥人于勃向本報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11月7日,普華永道在進博會上釋出了《2021年度“投資自由便利”評價報告及自貿試驗區投資自由便利經典案例》(下稱《報告》),《報告》追溯中國自貿試驗區8年建設曆程,資料截至2021年9月底,從“準入準營自由便利”“強化投資促進”“健全投資保護”“支援投資‘走出去’”四個次元,對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港形成了評分和排名,前10名分别為上海、廣東、北京、福建、江蘇、天津、山東、浙江、河南、四川自貿試驗區。

千餘家企業在進博會達成超200項合作意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大量訂單

(圖檔來自:普華永道)

《報告》顯示,自上海自貿試驗區首次登場,目前中國已形成擁有21個自貿試驗區的“雁陣”,在空間上形成覆寫全國東西南北中,沿海成片、内陸連線的全方位布局,還實作了京津冀全覆寫,疊加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曆經七年的發展,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示範效應。中國自貿試驗區“強化投資促進”的均分最接近國際最高标準,而“健全投資保護”的均分顯現出較大差距。

《報告》指出,在21個自貿試驗區/港中,半數以上自貿試驗區實作了“商事登記确認制”“證照分離”“一業一證”等前沿創新做法;半數以上自貿試驗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招商服務專班,完善了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平台和政策體系;在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和高标準準則方面,多數自貿試驗區持續完善公平競争、争端解決等投資保護體系;此外,多數東部自貿試驗區發揮制度創新高地的優勢,對外投資體制機制、支援政策、配套服務等全方位優化,護航企業“走出去”。

針對中國自貿區未來的發展趨勢,普華永道綜合商務咨詢合夥人周矞雯對本報記者表示:“‘十四五’期間,高品質發展指數将為自貿試驗區/港提供對标國際、政策制定、發展路徑的參考意見。根據21個自貿試驗區/港的名額排名結果,我們将通過‘以強帶弱’的思路,以目标引領改革,在未來為客戶開展有針對性的自貿區提升咨詢服務,共同推動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開放和改革新程序。”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