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ot@stationxx root】表示目前使用者名@主機名 目前目錄
2.home目錄是登入系統的預設目錄
3.useradd 使用者名
passwd 使用者名
4.更改密碼 passwd 使用者名
5.幫助指令 : 指令 --help
man 指令
info 指令(最詳細)
6.man放在/usr/share/man中 man1存放使用者指令 man5存放檔案格式指令 man8使用者管理者使用的指令
7.cp 檔案路徑 目的地 (拷貝)
8.cp -r 檔案路徑 目的地 (拷貝目錄)
9.mv 檔案 目的地 (移動或重命名)
10.mv 檔案 目的路徑/新檔案名
11.rm -f 檔案名 (強制删除)
12.pwd(檢視目前路徑)
13.mkdir 建立目錄 rmdir 【-rf】 (删除空目錄)[強制删除非空目錄]
14.cat 檔案 (檢視檔案内容)
15.more[less] 檔案名(也可檢視檔案内容)
16.date 顯示目前時間 cal 顯示月曆
17.df [-h] 檢視磁盤容量/分區
18.du [-h]檢視檔案占磁盤多大
19.head [tail] n 檢視檔案前[後]n行内容
20.tail -f 檔案 (監視,檢視檔案更新)
21.tab鍵指令不全(兩次)
22.控制台檔案在/etc/inittab下 用vi打開 在控制台前用#禁用控制台
23.init 3 切換到指令界面 alt+F7切換到圖形界面
24.直接采用 (su 使用者名) 則環境變量不會改變//是以必須中間加(/)
25.env 檢視環境
26.reboot /shutdown -r now/init 6重新開機
27.halt /shutdown -h now/poweroff/init 0 關機
28.file 檔案名 // 檢視檔案類型
29.-:一般檔案//d:目錄檔案//b:塊裝置檔案//c:字元裝置檔案//l:連結檔案//p:人工管道
30.檔案擁有者(U)//檔案所屬組的成員(g)//其他使用者(o)
31.chmod [-R] 權限 檔案名//如chmod u+[-]x 檔案名
32.rwx-----421
33.ln 源檔案 建立連接配接名(硬連結) 在硬連接配接中目錄不能建立連接配接
ln -s 源檔案 建立連接配接名(軟連接配接) (共檔案)
34.echo 内容>檔案名 (給檔案輸入内容)
35.在ext2和ext3檔案系統中,檔案以inod+block的方式存在
stat指令可以用來檢查檔案的block與inode狀況
36.chown 使用者名 檔案名(改變檔案的所屬使用者)
37.chgrp 群組名 檔案名(改變檔案所屬群組)
38.chown 使用者名:群組名 檔案名(改變檔案所屬群組和使用者)
39.ls -ld 檔案名 (顯示指定檔案的詳細資訊)
40.ext2檔案系統還支援強制位(setuid和setgid)與冒險位(sticky)的特别權限
針對u,g,o。分别有setuid,setgid及sticky//分别對應s,s,t(把執行權限擠開)(檔案無執行權限,則用S代替執行位,反之,小寫s)
41.預設情況下,使用者建立的檔案屬于使用者目前組,目錄上設定了setgid,表示在此目錄中,任何人建立的檔案,都會屬于目錄所屬的組
42.id 使用者名 檢視目前組和使用者資訊
43。預設情況下,如果一個檔案有寫和執行的權限,則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與删除檔案
但一旦在目錄上設定了冒險位,則表示在此目錄中,隻有檔案擁有者、目錄的擁有者與系統管理者可以删除檔案
43.例:chmod g+s 檔案名
44.which 檔案名 //顯示檔案路徑
45.root使用者控制ICMP包,是以必須在ping檔案的權限上設定setuid,擁有者必須設為root,這樣才能使其他使用者以擁有者的指令來執行ping指令(passwd也一樣)
46.通過數字設定強制位和冒險位chmod 4[2][1][0]777 檔案名 分别代表setuid [setgid][sticky][去掉]
47.setuid隻能在檔案上設定,目錄上可以設定setgid和冒險位sticky 檔案上不能設定冒險位sticky
48.預設權限的隻是由umask值來确定的
例:1.umask 回車
2.umask -S 回車
3.umask 003 回車
一般使用者的預設umask值為002,系統使用者的預設umask值為022(權限值)
在沒有子網路遮罩的情況下:
檔案建立預設權限:rw-rw-rw- (減去022)=rw-r--r--
目錄建立預設權限:rwxrwxrwx
49./bin:存儲常用使用者指令
/boot:存儲核心,子產品映像等啟動用檔案
/dev:儲存設備檔案
/etc:存儲系統。服務的配置目錄與檔案
/home:存放個人主目錄
/lib:存放庫檔案,諸如核心子產品,驅動
/lost+found:存儲fsck用的孤兒文(如啟動項,資源回收筒)
/mnt:系統挂載點
/opt:第三方工具使用的安裝目錄
/proc:虛拟檔案系統,包含系統訊息等資料
/root:root使用者的主目錄
/sbin:存儲系統管理用指令
/tmp:臨時檔案的暫存點
/usr:存放于使用者直接相關的檔案與目錄
/var:存放在系統運作中可能會更改的資料
50.echo 變量名 //可以檢視變量内容
如:echo $PS1
\d代表日期(格式為星期幾) \H代表完整的主機名 \h擷取主機名稱第一個文字
\t顯示時間(格式為24小時:時,分,秒) \T顯示時間(格式為12小時)
\A顯示時間(格式為24小時:時,分) \u顯是目前使用者名稱
\v顯示版本資訊 \w顯示完整的工作目錄名稱(root使用者home目錄用~替代)
basename 和 \W截取工作目錄的最後一個目錄
\#代表目前執行第幾條指令 \$出現提示符
51.更改 工作平台顯示 PS1=‘[\u@\H\w....]\$’
52.set (檢視環境變量)(環境變量一般為大寫,自己設的變量即本地變量一般為小寫)
env 隻能顯示環境變量不能顯示本地變量
export 變量名 (可将自定義變量轉化為環境變量)
53.stdin(0):預設是鍵盤//标準輸入
stdout(1):預設是終端螢幕//标準錯誤輸出
stderr(2):預設是終端螢幕//标準錯誤輸出
這些檔案存在/dev/std*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