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誰誰是丁克家庭,有明星,也有網紅,或者某知名人士。
但是你發現沒有,具體到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裡,似乎身邊真正的丁克很少,大多數都生了孩子,隻是早點晚點的差別。
是以其實“丁克”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選擇丁克的夫妻,要麼是因為生理問題,被迫丁克;
要麼是兩個人想法一緻,自願選擇這種人生,而後者則更需要面對非議的勇氣。
那些選擇丁克超過10年以上的普通人,他們現在怎樣了,是後悔,還是更堅定了自己的選
我采訪了三位當事人,聽聽他們的看法。
張女士,41歲,私企人事主管:
“我離婚了”
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是我丈夫,不,現在已經成前夫了,他先提出的丁克。
我前夫比我小三歲,我們結婚的時候,我26,他23.
我們一起出門逛街,在商場裡遇到尖叫哭鬧的小孩,他的眼睛裡滿是嫌惡和排斥。
他說:“我真的特别讨厭小孩!
養孩子,又費精力,又花錢,小時候各種麻煩,長大了還跟父母作對。
等到二十幾歲,還得給他張羅房子、車子……
有那錢,我花在自己身上不香嗎?”
當時的我,聽了前夫這話,感覺有點欣慰,也有點竊喜。
因為我當時有一種畏懼生孩子的心理,同時還有一種“年輕沒玩兒夠”的感覺。
又過了幾年,身邊朋友閨蜜陸陸續續有了孩子,看着她們為孩子各種煩惱、焦慮。
而且同樣的年紀,我是看上去最年輕的。我37歲那年,出門别人都以為我最多30歲。
我當時開心地想,這都是因為我選擇“丁克”的緣故。
然而,在我39歲那年,前夫攤牌了:
“對不起,我出軌了,她懷孕了。現在我還是覺得,有個孩子比較好,孩子真的很可愛……”
過往十幾年的“丁克”婚姻,在這一刻統統變成了笑話。
我這才明白:
原來,他不是不想有孩子,隻是不想和我有孩子。
原來,他口中說得“沒有小孩輕松自在”,隻是一種自我欺騙。
真有了孩子,他不惜放棄跟我十幾年的婚姻,去跟剛認識半年的女人組建家庭。
呵呵!
十多年的“丁克”下來,我活成了笑柄,他美滿了人生。
楊先生,47歲,網際網路公司技術總監:
“有孩子也不一定給你養老送終”
我發現現在很多結婚生子的人有一個很大的誤區,也可以說是妄想:
他們總覺得,有了孩子以後就有了“保障”,等自己老了,起不來炕了,會有孩子幫忙照顧。
持有這種規劃的人,找塊鏡子照照你自己,你覺得可能嗎?
現在的八零後、九零後,有幾個能好好照顧自己爹媽?
生活壓力,隻會越來越大,将來你的孩子,也會像你一樣,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那個時候,你指望你孩子會照顧你?
扪心自問,現在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必須選擇一個來照顧?
你選誰?
你現在的答案,就是将來你孩子的答案。
真話傷人,我就點到為止吧。
反正我和我老婆,丁克二十年,現在過的很快樂。
沈女士,45歲,自由職業
“過了40歲你會明白,還是随大流的人生比較幸福。”
40歲之前,我人生的關鍵詞是:叛逆。
我不結婚,不生娃,一心隻想打拼事業。
現在我45歲了,一線城市房産2套,存款若幹,形單影隻,隻有兩隻貓陪伴我。
朋友、閨蜜漸漸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是随時就能叫出來見面的關系。
你知道人什麼時候最孤單嗎?
是你加班到深夜,回到精裝修的家,一片漆黑,冷鍋冷竈,自言自語說句話,都帶回音。
這一刻我終于明白,為什麼絕大多數普通人,最終都會選擇過上結婚生子的平凡生活?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選?
其實,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來,千千萬萬無數的普通人用自己僅有一次的人生,幫後人實踐并且證明了一點:
這種人生是最容易獲得幸福感的!
何謂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外貌、家境、個人資質各方面都很平庸的人。
這輩子做不成什麼人中龍鳳,但年輕的時候,多數人都對自己評價過高,總覺得自己可能會做出不尋常的事業來。
不要恥于承認自己的平庸,平庸沒什麼不好的,安安穩穩度過一生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旅程。
而平凡的人生,最保險的方式就是:
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這種生活方式不會出錯。
的确好可能好不到哪去,但也壞不到哪去!
當你40歲,經曆了職場、社會的摸爬滾打之後,你會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這個世界上,“平凡”是可貴的,“穩定”是稀缺的。
跟大家過類似的人生;
跟多數人都有話可聊;
每天過“一成不變”的生活;
有穩定的收入,有溫馨的家庭;
孩子按部就班地長大,牽動着你的情緒,有煩惱也有開心……
這些平凡的瞬間,會組成珍貴的記憶,證明你這輩子沒有白活。
讨論
你身邊有“丁克”家庭嗎?
他們現在過的如何?後悔還是快樂?
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