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釋出量子計算測試晶片,挑戰IBM

<a href="http://s1.51cto.com/wyfs02/M02/08/31/wKiom1nd3M2jNl-kAABXdm7Le-A563.jpg-wh_651x-s_3987336293.jpg" target="_blank"></a>

BI 中文站 10 月 11 日報道

英特爾周二釋出了包含 17 個量子位的超導測試晶片,進而匹敵 IBM 此前推出的規模最大的量子計算晶片。英特爾将把這款晶片提供給荷蘭的研究合作夥伴 QuTech。

到目前為止,量子計算基本上是 IBM 和谷歌之間的競賽。今年 4 月,谷歌展示了關于 9 個量子位計算晶片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尖端研究,進而在今年底打破量子計算的某些記錄。今年 5 月,IBM 展示了首個包含 17 個量子位的晶片。

IBM 的成果基于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施羅科夫(Robert Schoelkopf)的研究,而 IBM 的團隊中也有他的多名博士生和研究所學生。谷歌的工作則基于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約翰·馬提尼斯(John Martinis)的研究。他的研究獲得了谷歌的支援,而谷歌于 2014 年吸收了他的研究成果。

目前,各大科技公司的研究員都在開發包含 50 個量子位的晶片。這樣的晶片計算能力将超過目前所有超級計算機。目前還不清楚,在獲得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之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不過,目前的挑戰主要是開發規模更大的量子計算機。

英特爾表示,量子位極其脆弱,任何噪聲或無意的幹擾都會令量子位丢失資料。此外,量子位依靠超導體金屬,而這樣的超導體必須處于極低的溫度下。英特爾表示,量子位的運作溫度為“20 毫開爾文”,比太空冷 250 倍。制造并維持這樣的環境難度很大。

除了低溫之外,量子位的開發還有其他問題。随着量子計算機的規模越來越大,可能發生的故障類型也越來越多。

量子計算的發展速度很快。2016 年 5 月,IBM 釋出了一台 5 個量子位的機器以及全球首個量子計算雲服務。而在一年之後,晶片的規模已經提升至 3 倍。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0-11

本文作者:佚名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51CTO”,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