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作者:養牛派

轉自: 肉牛線上Bovineonline

2018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之 二

加拿大肉牛育種管理體系

當我們看到加拿大良好的肉牛體型外貌和生産性能時,考察團每個人都贊不絕口,甚至感歎我國什麼時候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感歎之餘,我們每個養牛人也都急于想知道加拿大肉牛育種的奧秘在哪裡?我們中國肉牛業如何去學習借鑒他們成功的經驗?通過實地考察和了解,我們發現,其實這裡沒有什麼奧秘,他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成熟的育種管理體系、紮實的育種技術應用和滿足市場需求的育種目标的堅持。其中,成熟的育種管理體系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肉牛和奶牛總存欄1243.5萬頭,其中肉牛業總産值$330億加元,約合人民币1750億元。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紅肉和活畜出口國之一,加拿大每年超過47%的活牛和牛肉出口到全世界56個國家。加拿大牛肉年産量約130萬噸。2016年牛肉出口總量為35.96萬噸,占加拿大國内屠宰牛産肉量的39%,出口額為23億加元,為曆史最高年份。加拿大牛肉的主要出口國是美國,占加拿大全部牛肉出口數量的75%,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合計排名第二位,占比為8%。Statistics Canada 2018年11月公布的資料表明,截至到2018年9月,加拿大牛肉及犢牛肉出口數量約為29.4萬噸,同比增長4.46%;出口額約為$19.7億加元,同比增長10.51%。資料同時也指出,中國進口加拿大牛肉及犢牛肉的數量同比下降11.26%,為5,599.8噸,出口額同比減少17.7%,為$5,246.5萬加元。

加拿大牛肉出口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青睐,除了加拿大嚴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标準外,得益于加拿大肉牛品種資源的美譽度得到了各國肉牛業界的普遍認可。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肉牛遺傳種質資源一直是加拿大引以為傲的領域。2017年,加拿大純種肉牛胚胎出口額達到846萬加元,肉牛凍精出口額達到674萬加元,純種肉牛活牛出口額達到904萬加元。2016年,加拿大向中國出口價值138萬加元的肉牛凍精。中國目前是進口加拿大肉牛凍精數量排名第一的國家。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重要組成部分

加拿大肉牛産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有:

1825年英系肉牛品種首次登陸加拿大東部,開啟了加拿大肉牛産業發展的序幕。最初的肉牛品種隻有3種,分别為安格斯、海福特和短角牛。

1867年,英國政府通過了《英屬北美法案》,加拿大正式從英國獨立。英國肉牛品種正式成為加拿大肉牛品種。

1870年前後,歐洲移民在加拿大西部分得了土地,在那裡開啟了種植、肉牛和其它家畜放牧飼養的活動。

1905年,加拿大《動物系譜法案》(Animal Pedigree Act)頒布。基于這個法案,加拿大多個肉牛品種協會陸續成立,主導各個品種的育種工作。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動物系譜法案

加拿大《動物系譜法案》自1905年由聯盟政府頒布之後,又在1985年、1988年和2018年進行了幾次修訂。該法案是指導全國畜禽育種的基礎性檔案,最新修訂版法案分為8章77條。制定該法案的目的是:(1)推進肉牛品種改良的程序;(2)通過建立動物系譜,政府授權成立畜禽品種協會,對遺傳性狀優良的畜禽品種(純種)進行登記注冊,以保障畜禽養殖者和買家的經濟利益。在加拿大境内所銷售的純種肉牛或在各個品種協會登記注冊的肉牛,均受該法案的限制和保護。在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官網可以查詢到已登記注冊的肉牛品種和國家認定的肉牛品種協會名單。根據該法案,加拿大境内任何出售虛假認證的純種肉牛,或冒用已注冊或有資格注冊的純種肉牛,均被列為違反聯邦政府《動物系譜法案》的違法行為。法案還規定,所有畜禽品種協會必須擁有獨自的章程和法規,用以監督本協會的營運活動。加拿大聯邦農業與農業食品部作為政府部門,會不間斷地稽核各畜禽品種協會的章程執行情況。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國家肉牛産業的五年發展戰略規劃

2015年1月,加拿大聯邦政府釋出了未來5年(2015-2020)國家肉牛産業發展戰略規劃(Canada's National Beef Strategy)。該戰略規劃的宗旨是讓加拿大肉牛産業保持盈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并為世界各國提供品質優良的牛肉産品。該發展戰略分為産業互聯(Connectivity)、生産效率(Productivity)、産品競争力(Competitiveness)、牛肉需求(Beef Demand)等四個方面。提升産業互聯性,是指不僅提升肉牛産業内部的統一協調性,而且要與消費者、公衆、政府和相關産業形成良性聯系機制;提升生産效率,目标是到2020年将肉牛生産效率提升15%;提升産品競争力,目标是到2020年與主要競争對手相比降低生産成本7%;提高牛肉需求,目标是到2020年提升牛胴體切塊價值15%。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為了實作上述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目标,規劃明确了重點參與肉牛規劃實施的13家核心産業機構,包括加拿大肉牛研究理事會(Beef Cattle Research Council),加拿大肉牛種業理事會(Canadian Beef Breeds Council),加拿大牛肉集團(Canada Beef Inc.),加拿大肉牛養殖者協會(Canadian Cattlemen’s Association),加拿大全國肥育牛協會(National Cattle Feeder’s Association),以及肉牛養殖大省的相關協會組織等。可見,與肉牛品種相關的産業協會是産業發展的核心機構。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的肉牛育種工作由各個單一的品種協會負責管理。據了解,加拿大一共有記錄在案的肉牛品種29個,其中已經建立品種協會的品種有16個,分别是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夏洛來牛、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牛、德國黃牛、瑞士黃牛、金色阿奎丹牛、德克斯特牛、蓋洛威牛、海斯康沃特牛、勞萊恩牛、緬安茹牛、薩萊爾牛、短角牛、散斑牛。而群體規模較大且影響面較廣的品種協會有6個,分别是安格斯牛協會、海福特牛協會、夏洛來牛協會、利木贊牛協會、西門塔爾牛協會、德國黃牛協會。在這些單一牛種協會的基礎上,加拿大還建立了專門從事純種牛遺傳改良和推廣的協會組織—加拿大肉牛種業理事會(Canadian Beef Breeds Council, CBBC;我國譯為“加拿大肉牛業發展協會”)。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1)加拿大肉牛業發展協會(CBBC)及其職責

CBBC建立于1994年,辦公地點位于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裡市。主要負責加拿大國内全部純種肉牛的遺傳改良和推廣工作。協會本身為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由正式成員和準會員機關共同選舉出的董事會進行管理。協會營運資金來源于會員機關會費、肉牛産業合作項目、政府支援和服務性收費。協會成員機關全部為符合“加拿大系譜法案”要求的單一純種肉牛協會(16家)。準會員機關有活畜進出口公司、拍賣場、種公牛站、種牛營銷機構等13家機關。CBBC的職責是代表加拿大肉牛會員企業和種業生産者的利益,将加拿大的肉牛産品和良種遺傳資源推廣到世界各地。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加拿大肉牛品種協會及其職責

加拿大有16家肉牛品種協會,每個協會都由純種牛養殖者作為會員組成理事會,再選出會長、副會長和執行主任(秘書長)。品種協會承擔着與該品種肉牛育種和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五個方面的職責:

(1)純種牛資訊的記錄、維護和系譜的建立;(2)維護資料庫的完整和真實性;

(3)提供純種牛遺傳改良的建議和計劃;

(4)通過雜志、廣告和實驗研究資料對良種肉牛品種進行産業推廣;

(5)實施本品種的青少年肉牛推廣計劃項目。

加拿大肉牛遺傳種質資源的獨樹一幟,與加拿大國内各肉牛品種協會的品種登記注冊和育種資料的管理與利用密不可分。據各肉牛品種協會統計,加拿大純種肉牛登記注冊牛的頭數近年來呈遞增的趨勢。2017年,新增純種安格斯注冊頭數為60,338頭,位列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純種西門塔爾牛(22,989頭)和純種夏洛來牛(15,303頭)。

每頭在協會登記注冊的純種肉牛都将擁有唯一的注冊證明,其中詳細記錄了該動物的血統(系譜)、育種資訊、特殊的烙印号碼和唯一的注冊代碼,同時還包括買家資訊和種用牛場的資訊。據統計,自1890年以來,已有超過300萬頭純種海福特牛在加拿大完成了登記注冊,是加拿大純種肉牛登記注冊頭數最多的品種。在品種協會登記注冊後的純種肉牛,其注冊、系譜和生産性能資訊均可以在協會的官網上線上浏覽。

下圖為加拿大海福特牛的注冊證明和利木贊牛網上系譜、生産性能等資訊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根據加拿大《動物系譜法案》的要求,各肉牛品種協會必須保證本品種系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如準确的父本、母本及犢牛出生日期資訊。每一個品種協會或純種肉牛都擁有獨立的良種登記簿。能夠進入加拿大良種登記簿的純種肉牛必須擁有五代系譜資訊,對所有純種肉牛毛囊樣或血斑樣進行系譜檢測,以確定系譜的準确性。檢測結果直接回報給種用牛場并收取一定費用。協會還會對純種肉牛進行資料采集和研究分析,如初生體重、斷奶體重、周歲體重、周歲超音波檢測以預估胴體品質和飼喂效率的研究。

下圖為加拿大夏洛來種牛的良種登記簿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滿足市場牛肉數量和品質要求,是加拿大肉牛育種的目标和推動力。與我國肉牛産業過多考慮被毛顔色這一性狀不同,加拿大肉牛育種的目标考慮更多的是滿足消費市場對牛肉數量和品質的要求,也就是肉牛的經濟性狀,而不是毛色,因為隻有這些滿足市場需求的經濟性狀才與養殖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例如生長速度(Growth)、溫順度(Docility)、飼料轉化效率(Feed Efficiency)、肉品質(Meat Quality)、産奶量(Milk Production)、繁殖力(Fertility)、健康(Health)、使用年限(Longevity)等。

如何在一個育種計劃中對這些經濟性狀進行排序和權重?加拿大提出了雜交育種(Crossbreeding)的概念,也就是利用不同品種肉牛具有的相關經濟性狀優勢,通過雜交育種計劃生産出高兼備兩種經濟性狀的優勢種群。當兩個種群具有互補的經濟性狀但毛色完全不同時,雜交育種産生的新品種經濟性狀具有理想的優勢,但毛色可能完全颠覆我們的傳統概念。例如,海福特牛是一種飼料轉換率高的品種,安格斯牛具有生産大理石紋牛肉的特性,以海福特和安格斯作為親本培育的海福特牛種具有了生長速度更快、飼料效率更高且大理石紋更加豐富的優勢,但毛色已經變成了黑色。類似的例子還有黑色利木贊牛、黑色西門塔爾牛等等。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黑色西門塔爾牛種牛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黑色和紅色利木贊肉牛青年種牛

2018年加拿大肉牛産業考察報告「二」

加拿大商業化育犢母牛場,具有安格斯遺傳背景的利木贊母牛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