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作者:河南都市報道

“一座嘉應觀,半部治黃史。”嘉應觀是我國曆史上唯一記述治理黃河曆史的廟觀,真實記錄了我國治黃的脈絡,也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黃河文化之鄉”,這兩年,焦作市把黃河文化和生态融合起來,把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不僅提升了黃河兩岸的人居環境,也讓黃河文化“活”了起來。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這幾天,嘉應觀黃河博物館正在做收尾施工,經過重新布展改造後的嘉應觀黃河博物館,不僅有文字版的故事簡介,還有各種治河措施複原圖,并通過聲光電,浮雕、以及實景、LED展示等,将嘉應觀的黃河曆史呈現在大家面前。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清朝的時候黃河在我們武陟決口。栗毓美當時是我們武陟的知縣,以前都是用石塊來堵口。而他提出用磚塊堵口。就地取材,節約銀兩。這個場景說的就是抛磚築壩,咱們看這個是非常立體,而且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進一步了解我們武陟的治河故事。”武陟縣嘉應觀景區管理局遊客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晶瑩,給記者說起煥然一新的博物館時如數家珍。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位于黃河中下遊分界線上的武陟縣嘉應觀,是清代治理黃河的指揮中心,也是新中國引黃灌溉第一渠——人民勝利渠的建設指揮部。為了讓黃河文化“活”起來、“熱”起來,吸引更多的人對黃河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近年來,焦作市對嘉應觀等一批具有重要價值和特色的黃河文物遺迹進行保護和提升。

“我們從中選取了10位治河功臣,10件治河大事。曆朝曆代治河功臣為了黃河安瀾而做出的一些努力。通過黃河故事的形式,去探索我們黃河的文明。能夠得到黃河精神的傳承,得到黃河文化的弘揚。來守護我們的母親河”。武陟縣嘉應觀景區管理局黨組書記翟嵩峰如是說。

在距離嘉應觀景區不遠的嘉應觀鄉,是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河南主會場,設立的黃河農耕體驗區、黃河流域特色農産品展銷、非遺展演、鄉村傳統藝術品展覽和黃河文化情景演繹主題活動等一系列以黃河流域傳統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展示活動,立體展現黃河文化的絢麗多姿和無限魅力。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走進黃河農耕體驗區,“中國黃河文化之鄉”幾個大字赫然入目,道路兩旁多面武陟盤鼓形成“鼓牆”,大紅的“豐”字主題雕塑樹立在“中國黃河文化之鄉”盡頭,一個字滿載着農民殷切的期望。大面積的玉米、黍子、蕃薯、綠豆、大豆、谷子、高粱、懷菊花等特色農作物,成片的武陟菡香三色水稻田,置身其中,滿懷希望,預示着豐收的喜悅,展現着農人的智慧。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讓老百姓對黃河有更深的印象。他走到這就知道,我們就生活在黃河岸邊,黃河水滋養着我們,讓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黃河水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現場一位養護老人給記者深情講述。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近年來,武陟縣踐行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精神,圍繞“中國黃河文化之鄉”厚重的黃河文化,緊緊圍繞“三農”發展成果和“中國黃河文化之鄉”,打造具有鮮明武陟特色的黃河文化,立體展現黃河流域千年文脈。

武陟嘉應觀:讓黃河文化“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