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每每讀到王昌齡的這首詩時,總會被頗有畫意的文字所打動,尤其是最後一句,滿滿的詩情畫意,令人充滿無限遐想。
而在民國時期,有位名叫謝婉瑩的女子,想必她也對這句詩頗為喜愛,她也以這句詩為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冰心。

冰心的名氣很大,她是詩人、作家、散文家,也是兒童文學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她出生于1900年,去世于1999年,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在文學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她的作品在後世中的評價也非常高,正如巴金所言:
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不知道您有沒有讀過冰心的書,如果您對生活充滿了厭倦,或者對世間的愛,失去了信心,冰心的書其實都可以用心讀一讀。
冰心的書中有很多經典名言,有些語句更有着震撼心靈的魔力,遙想當年的中學生涯,冰心書中不少語句都被寫進了作文裡,那時候就想着将冰心的書都拿來讀一讀,隻可惜直到現在也沒有做到。
相信和我一樣被冰心文字所感動的人,一定還有很多人。
按照常理來說,文字中充滿愛的冰心,在當時的現實中,也應該是個人見人愛的主才是,但是事實上還真不是如此。
與冰心同一時代的文學大家,諸如被林徽因、張愛玲,魯迅等人其實都不喜歡冰心,那麼被林徽因、張愛玲無情諷刺,又被魯迅瞧不起的冰心,為何招他們讨厭?
冰心與林徽因之間的恩怨,說起來還是因為冰心的個人緣故,事情是這樣的:
冰心和林徽因其實很早就認識了,畢竟他們的丈夫是大學裡的同學,兩人同樣作為當時的才女,自然會有所交集。
但是吧,後來冰心卻寫了一篇小說,名叫《太太的客廳》,在這本小說中,其中的女主角就充斥了林徽因的影子。
或者你會說,被朋友寫進書裡不是一件好事嗎?
有時候是,有時候卻不是,至少對于林徽因來說,冰心筆下的那個太太,是令人唾棄的,因為書中的太太總是在家裡搞沙龍聚會,出入于各種男人之間,是個典型的“交際花”。
或許你又會說,林徽因怎麼就能肯定冰心是寫的她呢?
其實也簡單,一來書中的太太有個養女名叫彬彬,而林徽因有個女兒名叫冰冰,此外書中還有一個詩人,與現實中的徐志摩也頗為相似。
林徽因讀到冰心的這篇小說後,反應可想而知,據說為了與冰心絕交,她還特意從山西給冰心寄過去了一壇醋。
意在諷刺冰心這般做,其實是因為嫉妒自己而醋意大發。
至于冰心有沒有嫉妒林徽因,我想是有的,畢竟在那個年代,林徽因散發的光芒是耀眼的。
張愛玲作為民國的大才女,她也寫下了不少經典名篇,讀過我以前文章的小夥伴們,想必會知道,我就是一個地道地道的愛玲粉。
相比較冰心文字中充滿的愛,張愛玲的文字則顯得很犀利,比如對待生命這個話題: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冰心卻說:願你的生命有夠多的雲翳,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兩人之間的不同,一下就被襯托得一覽無遺,說白了,冰心文字中的真善美多些,而張愛玲文字中的現實則更多些。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愛玲對于冰心一直都瞧不上眼,當有人把她同冰心一起比較的話,張愛玲卻說:
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隻有和蘇青相提并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張愛玲提到的這些女子,在當時都是名聲頗大的才女,張愛玲自恃清高不願意與冰心比較,這對冰心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魯迅和冰心說起來還有着頗為相似的經曆,兩人一開始的志向都是學醫救人,後來卻走抛棄了醫學,走向了文學之路。
魯迅一生緻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等領域,他的文字和批判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的,仗着犀利的文風,魯迅也成為了當時文壇中最耀眼的存在。
他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認為,文學就該為革命發聲,做不到針砭時弊,隻會贻笑大方,這也是當時文學上的主流思想。
很顯然,冰心的文風就做不到針砭時弊,她的文字中蘊含了太多與現實不符的“真善美”,看着冰心的文字,無疑讓魯迅如同吃了一個蒼蠅一般。
是以,在當時,魯迅很瞧不起冰心,覺得她手中的筆,單純是為了讓自己痛快,而不是為了高呼革命信念。
其實除了林徽因、張愛玲、魯迅等人之外,冰心在其他文學大家中的口碑也不好,比如茅盾也曾批評冰心小說裡的人物全是軟骨的好人。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冰心好似犯了衆怒一般?
歸根結底是因為冰心的文風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造成的,冰心出生于顯赫的家庭,她的父親謝葆璋是清朝著名将領,參加過甲午海戰,後來還為創辦海軍學校貢獻了一份力量。
冰心是謝葆璋的獨女,還是晚來得女的那種,這樣就導緻謝葆璋對這個女兒十分溺愛,在那個民國亂世,能有一個安逸而無憂無慮的早年生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也正是因為處處有着謝葆璋的呵護,讓冰心從來沒有感覺到民國亂世處處橫行的醜陋與邪惡。
是以冰心的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純潔、善良和美好,林徽因不想去懂,張愛玲不願去懂,而魯迅更不屑去懂。
此外,令這些人更加難以接受的是,冰心的成名太過容易了,在上大學的時候。冰心就很出名了,五四時期在學生中的知名度,冰心也一度超過了魯迅。
這是因為當時冰心受到了《晨報副刊》的力捧,至于這家報社為何如此做,并不是真的認為那個時代需要冰心這樣的文字,而是因為的表兄劉放園,在這家報社上班。
相比較其他人靠努力寫作而成名,冰心這般輕松成名,自然備受當時文學大家的鄙夷,是以,文筆與當時主流文學格格不入的冰心,被其他文學大家瞧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冰心的文字來溫暖,正如魏巍所言:她的光芒,将永遠留在幾代人的心裡……
(圖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