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星宇:味在錦城

作者:封面新聞

作者:天府七中初2018級3班盧星宇

指導老師 劉曼麗

錦城味道,不光見于小巷拐角,也不隻是在鬧市街區,而是見于許多生活中被忽視之處。

錦城味道見于各社群的飯館之中:當你與家人朋友在某個街上行走着,突然有了饑餓感,你的選擇不是去一個高端大氣的名牌餐廳裡去體驗昂貴卻少量的珍馐,而是找一家就近的、便宜的飯館——這種飯館沒有店門,在打開的卷簾門下,是一個個簡易的木桌與塑膠凳,桌上零星地放着筷筒、牙簽簡和一些極薄的紙巾,在牆上則貼着被油漬所污染過的陳舊的菜單。毫無疑問,這就是在成都最常見不過的蒼蠅館子,你隻用坐下,向老闆大聲說出你的選擇,再經老扳之口傳達到後廚,不一會,清淡卻不失濃厚的冬苋菜湯,如梅雪相交的麻婆豆腐,略顯焦意卻仍但“金碧輝煌”的回鍋肉便悉數呈現,在大快朵頤的欲望之下不禁會想到:這就是錦城的味道。

錦城的味道還見于校園之中:一周七日,五天都在校;有十四頓飯都在學校食堂中打發,盡管大家都吐槽過它的口味與價格,但當你經曆了一上午的勞累,帶着一身疲倦走進食堂,在經曆一個漫長的排隊之後坐下,享用一碗緻簡緻味的龍抄手或者在早上品嘗一份雖小,但是擁有讓人渾身發熱、精神倍增的鐘水鉸時,坐在食堂裡的你也許會說:“這就是錦城的味道啊。”

錦城的味道,更見于一代人的回憶之中。當我們的父輩年幼的時候,這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人潮湧動,隻有在老城簡樸的街道上,與家中長輩迎着輕風,經過一個個老舊的“要緻富,先修路”的智語,又迎着剛刷不久的“改革開放好”幾個紅色大字走去,但最終吸引他們的,是那句刻入腦中的吆喝——“賣擔擔面咯……”在苦苦央求之下,大人才不大樂意地走到那個挑擔老者面前,叫了一碗面。滿心歡喜地捧着碗,細細地品味着這醇厚的麥香,看着父母,滿意地笑了,多年之後他們領語,并感歎:智語在變,時代在變,但這不變的,就是家鄉的味道,是錦城的味道。

錦城之味,見于錦城之店,錦城之市,更見于錦城之土,錦城之人,錦城的故事。錦城的人,就如同錦城的口味一樣繁多,或許,這不大不小的一個成都,就是人間百味,而我們——錦城的人,則要帶着錦城的味,繼續講述錦城的故事:如火鍋般潑辣,豆花般細膩,如擔擔面般醇厚,更如那“叮叮糖”的敲擊叫賣之聲一樣,綿延萬裡,在每個錦城人的心中,永久地回響。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